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已停工
admin
2005-04-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环保总局通知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圆明园工作人员称园内湖区“五一放水” 昨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圆明园时看到,已接近完工的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已暂时停工。 环保
环保总局通知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圆明园工作人员称园内湖区“五一放水”
昨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圆明园时看到,已接近完工的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已暂时停工。
环保总局通知送达
新华社的报道称,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已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
“五一肯定会放水”
记者在通往福海的一处河道边看到了另外一个场面。多名施工人员正忙着清理下水管道,修建井台,并把一些新的水泥水管放下去。
记者询问这些下水管、井台的用途时,园内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整修下水管道是要把堵塞物清理掉,好把污水排出去,“五一这里就有水了。”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原计划4月20日左右就要放水的。”另有多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园内湖区“五一肯定会放水”。
慧心湖河堤整修完毕
昨日恰逢双休日,圆明园里的游人比以往明显增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停在各处湖底的三三两两的挖掘机、推土机。园内一位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鉴碧亭、慧心湖等处的河堤已经整修完毕,从慧心湖到福海的一处河道两边用水泥严密封闭,“现在就一些河道和福海那边(的河堤)还没弄好”。
“今天没有开工,但也进入收尾阶段了,听说差10天左右就完工了。”在园内卖工艺品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现在真的不能回答你”
当记者来到去年已做了防渗并已放水的风荷楼前时,几位游人正在喂鱼取乐,不远处,风荷楼拱桥下,封闭的河堤暴露在外,腐烂的漂浮物散发出阵阵臭味。
在风荷楼和福海,记者分别看到两处修了一半的“码头”,施工人员已离开。块状的水泥地基仍未干透,钢筋、木材堆在旁边。“这是为了将来人们水上休息娱乐建的”,旁边的工作人员说。
当记者致电圆明园管理处的何方女士,向她求证“五一是否放水”时,她仍称“现在真的不能回答你”。
■文物局观点
湖底清淤不涉及文物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称防渗手段可以探讨
本报讯(记者赖颢宁)针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工程事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前日作出表态称,湖的清淤不涉及文物建筑遗址保护,局部的清淤可以做,因为堤岸石完整保留不受破坏,整个遗址的山形水系保持完整是好的,有水比没水好。
孔繁峙首先对这个工程作出界定。他表示,湖的清淤不涉及文物建筑遗址保护,颐和园也搞过清淤,北海也搞过清淤,这属日常管理,要严格和文物建筑遗址区别开来。其次,他认为需要界定的是使用现代手段是否不利于保护历史文物建筑。他举例称,在处理石制文物的防风化问题上,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有机硅材料。
具体到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工程上,他表示,圆明园渗漏十分严重,必须采取防渗手段。他认为,目前争议的实质是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手段。他表示,这是一种探讨,如同探索石刻文物防风化用哪种有机硅更好一样。
■专家观点
“铺膜防渗是饮鸩止渴”
专家认为,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的错误性
本报讯(记者李华良)“我也理解圆明园管理方,因为他们每年要花几百万买水补充。但铺膜防渗是饮鸩止渴,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绿色文化与北京奥运主题论坛”
上回答学生相关提问时作上述表态。与会的300多名首都各高校学生给予该名提问学生以热烈掌声。梁从诫说,湖水和底部断绝关系,水就变成了死水。湖不渗水,将加剧北京地下水位的下降。铺膜防渗绝对是饮鸩止渴,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
又讯据央视《第一时间》报道北师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王红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等到5年10年或20年以后,这项工程肯定要取消的。那个时候新的一个生态系统又要打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回头,损失的还仅仅是前期防渗膜的材料和劳务成本。若是十几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再被迫返工,除了费用会翻上十几倍之外,更重要的是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可能一两百年都无法恢复。
■声音
专家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这不是什么难懂的事,这种做法早已被生态学所否定。不应该这样做。”
——吴良镛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坏圆明园的水系则是要圆明园的‘命’!”
——张正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这是一个‘外耻内愚’的典型。”
——王如松(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
管理者
“‘生态灾难’一说言过其实,那些‘生态学家’,有几个是学生态的?”
——孙国升(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
“圆明园是一个敏感和特殊的地方,施工前应该请专家们作出一个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甚至于进行听证。”
——贺女士(国家环保总局工作人员)
园方
“在现有条件下,铺设塑料防渗膜是解决圆明园缺水问题的较好选择。2000多亩的湖底防渗膜已基本铺完,要拆除不现实。”
——李景奇(圆明园管理处主任)
“在铺防渗膜之前,圆明园由于缺水,生态状况更差,植物大量旱死,曾有7万斤鱼因缺水一次性死亡。这项工程的花费并非像外界所传的有1.5亿,而是3000万元。”
——朱红(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
据《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
昨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圆明园时看到,已接近完工的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已暂时停工。
环保总局通知送达
新华社的报道称,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在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已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
“五一肯定会放水”
记者在通往福海的一处河道边看到了另外一个场面。多名施工人员正忙着清理下水管道,修建井台,并把一些新的水泥水管放下去。
记者询问这些下水管、井台的用途时,园内的一位工作人员称,整修下水管道是要把堵塞物清理掉,好把污水排出去,“五一这里就有水了。”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原计划4月20日左右就要放水的。”另有多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园内湖区“五一肯定会放水”。
慧心湖河堤整修完毕
昨日恰逢双休日,圆明园里的游人比以往明显增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在意停在各处湖底的三三两两的挖掘机、推土机。园内一位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鉴碧亭、慧心湖等处的河堤已经整修完毕,从慧心湖到福海的一处河道两边用水泥严密封闭,“现在就一些河道和福海那边(的河堤)还没弄好”。
“今天没有开工,但也进入收尾阶段了,听说差10天左右就完工了。”在园内卖工艺品的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现在真的不能回答你”
当记者来到去年已做了防渗并已放水的风荷楼前时,几位游人正在喂鱼取乐,不远处,风荷楼拱桥下,封闭的河堤暴露在外,腐烂的漂浮物散发出阵阵臭味。
在风荷楼和福海,记者分别看到两处修了一半的“码头”,施工人员已离开。块状的水泥地基仍未干透,钢筋、木材堆在旁边。“这是为了将来人们水上休息娱乐建的”,旁边的工作人员说。
当记者致电圆明园管理处的何方女士,向她求证“五一是否放水”时,她仍称“现在真的不能回答你”。
■文物局观点
湖底清淤不涉及文物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称防渗手段可以探讨
本报讯(记者赖颢宁)针对备受社会关注的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工程事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前日作出表态称,湖的清淤不涉及文物建筑遗址保护,局部的清淤可以做,因为堤岸石完整保留不受破坏,整个遗址的山形水系保持完整是好的,有水比没水好。
孔繁峙首先对这个工程作出界定。他表示,湖的清淤不涉及文物建筑遗址保护,颐和园也搞过清淤,北海也搞过清淤,这属日常管理,要严格和文物建筑遗址区别开来。其次,他认为需要界定的是使用现代手段是否不利于保护历史文物建筑。他举例称,在处理石制文物的防风化问题上,较为常见的是采用有机硅材料。
具体到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工程上,他表示,圆明园渗漏十分严重,必须采取防渗手段。他认为,目前争议的实质是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手段。他表示,这是一种探讨,如同探索石刻文物防风化用哪种有机硅更好一样。
■专家观点
“铺膜防渗是饮鸩止渴”
专家认为,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的错误性
本报讯(记者李华良)“我也理解圆明园管理方,因为他们每年要花几百万买水补充。但铺膜防渗是饮鸩止渴,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绿色文化与北京奥运主题论坛”
上回答学生相关提问时作上述表态。与会的300多名首都各高校学生给予该名提问学生以热烈掌声。梁从诫说,湖水和底部断绝关系,水就变成了死水。湖不渗水,将加剧北京地下水位的下降。铺膜防渗绝对是饮鸩止渴,时间将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
又讯据央视《第一时间》报道北师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导王红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等到5年10年或20年以后,这项工程肯定要取消的。那个时候新的一个生态系统又要打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回头,损失的还仅仅是前期防渗膜的材料和劳务成本。若是十几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再被迫返工,除了费用会翻上十几倍之外,更重要的是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可能一两百年都无法恢复。
■声音
专家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这不是什么难懂的事,这种做法早已被生态学所否定。不应该这样做。”
——吴良镛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圆明园的水系是圆明园的‘命根子’,破坏圆明园的水系则是要圆明园的‘命’!”
——张正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这是一个‘外耻内愚’的典型。”
——王如松(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
管理者
“‘生态灾难’一说言过其实,那些‘生态学家’,有几个是学生态的?”
——孙国升(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
“圆明园是一个敏感和特殊的地方,施工前应该请专家们作出一个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甚至于进行听证。”
——贺女士(国家环保总局工作人员)
园方
“在现有条件下,铺设塑料防渗膜是解决圆明园缺水问题的较好选择。2000多亩的湖底防渗膜已基本铺完,要拆除不现实。”
——李景奇(圆明园管理处主任)
“在铺防渗膜之前,圆明园由于缺水,生态状况更差,植物大量旱死,曾有7万斤鱼因缺水一次性死亡。这项工程的花费并非像外界所传的有1.5亿,而是3000万元。”
——朱红(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
据《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