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人类远去的家园
admin
2005-02-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人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过程。遗憾的是,人类文化的绝大多数表现形式都随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只有少量文化遗存得以保存,并因此而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备受今人
人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文化的创造过程。遗憾的是,人类文化的绝大多数表现形式都随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只有少量文化遗存得以保存,并因此而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备受今人的关注和珍爱,从而强烈吸引着人们前往参观游览。散见于各地的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诗画中的家园
保存至今的古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交通较偏、区位不显,因为那些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的古村落,早已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所替代。
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大的古村落,多是古代因战争等原因举族迁徙而形成的,这种所谓的“避世迁居”型的村落的兴建,均有着明确的规划思想。村落通常选择在山水环境和耕作环境均较佳的地方,且在建设之前村里人要进行关于空间布局的充分讨论,许多家族的文人雅士、诗人画家成为村落规划的高手,往往会把村落及其山水的搭配组合先画在纸上,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建出的村落特别考虑了诗画境界的成分。
走进历史上徽商的故里皖南地区,这种诗画般的古村落环境到处都是,乡村水口园林随处可见,清代诗人方西畴在《新安竹枝调》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故家乔木识框楠,水口浓郁写尉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村落“家谱”中几乎都有“乡村八景”的记载。安徽歙县呈坎村(现属黄山徽州区)有著名的“呈坎八景”,分别是:永兴甘泉、朱村曙光、灵金灯现、沙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仙深、天都雪霁、山寺晚钟。湖南衡阳《刘氏族谱》中所记“王江八景”也颇有诗意,它们是:杏岭展曦、城冈夕照、二水交流、七峰叠翠、王江钓月、马岭樵云、贝田耦耕、上湖群牧。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也有迷人的“乡村八景”。总之,中国古代村落处处有景、有诗、有画,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佳境。皖南唐模村村口园林小品“镜亭”上的一幅长联,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村落所追求的诗画境界,其中一侧写道:“碧紫霞西耸,飞布东横,灵金北依,奔马南驰,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末句“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再次引起我们对诗意家园的兴趣和关注。
乡土文化的家园
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被称为“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民俗艺术的博物馆”,从而形成“民间收藏的国宝”。乡土文化在古村落中表现的内容异常的丰富多彩,如乡土建筑、民俗艺术、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戏剧、音乐、舞蹈等等。
乡土建筑是每一个古村落存在的具有标志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各种雕刻又往往是乡土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戏剧、舞蹈则属于口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我们走近古村落,首先感受的是它的各种标志性的景观型的物质文化形式,各种建筑就是这一形式的代表。
中国古村落和古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多种多样,是难得的艺术遗产。有按周易“八卦”形式布局的浙江诸葛村、江苏俞源村,有依“文房四宝”内容布局的浙江苍坡村,有仿“七星八斗”星座排列的浙江芙蓉村,有按“牛形”生肖布局的安徽宏村,有显“巨龙戏珠格”的湖南张谷英村,有仿西洋建筑风格的广东开平侨乡以敬村,有呈战争堡垒状的陕西党家寨、解老寨等等,每一种村落布局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文化形式。
从建筑艺术来讲,各个文化区域不同的建筑风格就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形式。比如皖南民居的马头墙呈阶状者为多,转角处均呈直角形式,厚实稳重;福建民居的马头墙呈水波浪者为多,起伏有致,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中原、皖南、婺源等地民居外形装饰多为白墙灰瓦,但南方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村落中的民居讲究外部装饰,尤其是宗族祠堂多施以重彩。
总之,保存下来的古村落成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博物馆,是我们昔日辉煌的精神家园。
呻吟着的家园
由于形成年代的久远,加之缺乏及时的修缮,大批古村落因自然损毁而逝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改变,许多古村落被“现代建筑”所急剧替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幸存的古村落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古村落在呻吟,孕育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乡村家园在呻吟。在这些呻吟的家园中,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乡村建筑在损毁,如浙江芙蓉村的大戏台、安徽呈坎村董其昌题字的“宝纶阁”、江西流坑村朱熹题匾的“状元楼”、湖南张谷英村五进深的“老祖堂”等。又如,呈坎村内20世纪70年代还有400余栋古建筑,90年代末仅存200余栋了,拆毁和倾圮现象常有发生,若不及时保护,不出10年,这些古建筑将荡然无存。
保护家园行动
古村落,无论是作为一种生活的空间,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空间,都有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古村落,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多样性的聚合体,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都有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实施保护家园的以下行动:
继续开展确认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工作。国务院已确认4批共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国家保护单位。有关省市如云南、浙江等地,已确认了多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对正在消逝中的重要古村落的保护,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城镇化急剧加快的新形势下,加速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确认工作,已刻不容缓。
积极申报一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中国古村落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符合申报条件,或为某种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文化的见证,或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的建筑物,或为某种特定的文化景观等等。安徽南部的宏村、西递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经验表明,中国古村落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特色有个性,能够得到认同的。日本的白山历史文化乡村、美国陶斯的印第安村落、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大批海滨村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古村落,都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立即开展古村落保护规划,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且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古村落,实施保护性规划。世界遗产的申报不仅仅看重该遗产的历史价值,同样看重当地政府和人民是否重视该遗产的存在,是否开展了有效的保护,实施规划就是其重要的内容。这一点也应该是以后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条件之一。保护性规划首先要立足保护,特别是保护村落“原真性”;其次是在不破坏整体风貌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安排适度的旅游活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促成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转化,真正做到谁保护,谁受益。
诗画中的家园
保存至今的古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交通较偏、区位不显,因为那些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的古村落,早已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所替代。
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大的古村落,多是古代因战争等原因举族迁徙而形成的,这种所谓的“避世迁居”型的村落的兴建,均有着明确的规划思想。村落通常选择在山水环境和耕作环境均较佳的地方,且在建设之前村里人要进行关于空间布局的充分讨论,许多家族的文人雅士、诗人画家成为村落规划的高手,往往会把村落及其山水的搭配组合先画在纸上,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建出的村落特别考虑了诗画境界的成分。
走进历史上徽商的故里皖南地区,这种诗画般的古村落环境到处都是,乡村水口园林随处可见,清代诗人方西畴在《新安竹枝调》中就有这样的记述:“故家乔木识框楠,水口浓郁写尉蓝,更着红亭供眺听,行人错认百花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村落“家谱”中几乎都有“乡村八景”的记载。安徽歙县呈坎村(现属黄山徽州区)有著名的“呈坎八景”,分别是:永兴甘泉、朱村曙光、灵金灯现、沙峰凝翠、鲤池鱼化、道院仙深、天都雪霁、山寺晚钟。湖南衡阳《刘氏族谱》中所记“王江八景”也颇有诗意,它们是:杏岭展曦、城冈夕照、二水交流、七峰叠翠、王江钓月、马岭樵云、贝田耦耕、上湖群牧。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也有迷人的“乡村八景”。总之,中国古代村落处处有景、有诗、有画,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佳境。皖南唐模村村口园林小品“镜亭”上的一幅长联,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村落所追求的诗画境界,其中一侧写道:“碧紫霞西耸,飞布东横,灵金北依,奔马南驰,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末句“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再次引起我们对诗意家园的兴趣和关注。
乡土文化的家园
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被称为“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民俗艺术的博物馆”,从而形成“民间收藏的国宝”。乡土文化在古村落中表现的内容异常的丰富多彩,如乡土建筑、民俗艺术、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戏剧、音乐、舞蹈等等。
乡土建筑是每一个古村落存在的具有标志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各种雕刻又往往是乡土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戏剧、舞蹈则属于口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我们走近古村落,首先感受的是它的各种标志性的景观型的物质文化形式,各种建筑就是这一形式的代表。
中国古村落和古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多种多样,是难得的艺术遗产。有按周易“八卦”形式布局的浙江诸葛村、江苏俞源村,有依“文房四宝”内容布局的浙江苍坡村,有仿“七星八斗”星座排列的浙江芙蓉村,有按“牛形”生肖布局的安徽宏村,有显“巨龙戏珠格”的湖南张谷英村,有仿西洋建筑风格的广东开平侨乡以敬村,有呈战争堡垒状的陕西党家寨、解老寨等等,每一种村落布局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文化形式。
从建筑艺术来讲,各个文化区域不同的建筑风格就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形式。比如皖南民居的马头墙呈阶状者为多,转角处均呈直角形式,厚实稳重;福建民居的马头墙呈水波浪者为多,起伏有致,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中原、皖南、婺源等地民居外形装饰多为白墙灰瓦,但南方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村落中的民居讲究外部装饰,尤其是宗族祠堂多施以重彩。
总之,保存下来的古村落成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博物馆,是我们昔日辉煌的精神家园。
呻吟着的家园
由于形成年代的久远,加之缺乏及时的修缮,大批古村落因自然损毁而逝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改变,许多古村落被“现代建筑”所急剧替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幸存的古村落正面临着灭顶之灾。
古村落在呻吟,孕育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乡村家园在呻吟。在这些呻吟的家园中,一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乡村建筑在损毁,如浙江芙蓉村的大戏台、安徽呈坎村董其昌题字的“宝纶阁”、江西流坑村朱熹题匾的“状元楼”、湖南张谷英村五进深的“老祖堂”等。又如,呈坎村内20世纪70年代还有400余栋古建筑,90年代末仅存200余栋了,拆毁和倾圮现象常有发生,若不及时保护,不出10年,这些古建筑将荡然无存。
保护家园行动
古村落,无论是作为一种生活的空间,还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空间,都有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古村落,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多样性的聚合体,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都有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实施保护家园的以下行动:
继续开展确认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工作。国务院已确认4批共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国家保护单位。有关省市如云南、浙江等地,已确认了多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对正在消逝中的重要古村落的保护,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城镇化急剧加快的新形势下,加速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确认工作,已刻不容缓。
积极申报一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中国古村落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符合申报条件,或为某种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文化的见证,或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的建筑物,或为某种特定的文化景观等等。安徽南部的宏村、西递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经验表明,中国古村落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特色有个性,能够得到认同的。日本的白山历史文化乡村、美国陶斯的印第安村落、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大批海滨村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古村落,都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立即开展古村落保护规划,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且规模较大、保护较好的古村落,实施保护性规划。世界遗产的申报不仅仅看重该遗产的历史价值,同样看重当地政府和人民是否重视该遗产的存在,是否开展了有效的保护,实施规划就是其重要的内容。这一点也应该是以后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条件之一。保护性规划首先要立足保护,特别是保护村落“原真性”;其次是在不破坏整体风貌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安排适度的旅游活动。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促成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转化,真正做到谁保护,谁受益。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