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国的佛寺建筑需要新形式

admin 2005-0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历来对宗教文化都采取开放的态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佛寺作为安抚心灵、寄托精神的佛教信仰凝聚地和佛教活动主要
  中国历来对宗教文化都采取开放的态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佛寺作为安抚心灵、寄托精神的佛教信仰凝聚地和佛教活动主要场所,其建筑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佛寺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与格局,现在还能够看到的有石窟式、庭院式等。但总而言之,即便是建在山石绝壁上的佛教寺庙也基本不脱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  

  中国古典佛寺殿堂基本上是依照我国传统宫殿府邸及民宅的布局兴建,从整体上看基本采用庭院式建筑格局,长久以来一直如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些规制始终被恪守。 

  自中国近现代以来,由于战乱、政治、经济等因素,佛寺建筑失去了与时代建筑的同步,产生了形式上的“断层”和“简单拷贝”现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精神层面的更多需求,加之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得佛教及其建筑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信徒的热忱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催生了众多或新建或重建或翻新的佛寺,这些佛寺具有传统佛寺的建筑形式,但却多数成为旅游参观对象,成为熙熙攘攘的闹市般的销售场所。这些“新古董”大多数不具有宗教建筑与生俱来的静穆感和安慰感,在形式、格局、美学、精神等层面与以往的传统佛寺是无法相比的,更不用说有大的突破与革新,无法承担现代人的宗教生活需要。 

  中国的佛教建筑需要变革。身处现代社会信息时代,建筑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面对新的建筑科学技术和现代人的伦理观念、宗教态度、心理气质、艺术趣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佛教建筑的功能及样式。佛寺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建筑,其建设也不会总受困于陈旧的模式,当代的佛教建筑更要符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和思想表达。随着传统佛教建筑的功能布局已难以承载全新的现代生活,佛教建筑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