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京城五大世遗32亿修缮资金预算调查(组图)

admin 2005-02-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官方资料显示,故宫等文物单位的门票收入中,修缮费用比例远低于人员开支,另有巨额费用上缴主管部门,欲通过门票提价解决的32亿修缮资金,其预算中包括了与文物无直接关系的道路

  官方资料显示,故宫等文物单位的门票收入中,修缮费用比例远低于人员开支,另有巨额费用上缴主管部门,欲通过门票提价解决的32亿修缮资金,其预算中包括了与文物无直接关系的道路、宾馆改造等大笔开支。

  今年元月初,北京天坛祈年殿周围搭起了脚手架,祈年殿院建筑群主体修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按计划,天坛的斋宫、祈年殿等古建筑将进行彻底修缮、改造陈列,景点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也将改建,工程预计到2008年完工。投资5.8亿元。

  1月25日,天坛公园管理处一位负责人称,上述修缮资金并未落实。

  另据了解,除周口店猿人遗址外,包括天坛、故宫、颐和园、十三陵(含长陵和定陵)、长城等在京五大世界遗产单位,此前均提出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进行大规模保护修缮,而资金总缺口高达32亿元。

  记者获得的官方资料显示,上述世遗单位现有收入平均八成以上来自门票,除用于日常管理、职工工资福利之外,真正用于保护与修缮的资金较少,部分单位还须上缴巨额费用。

  如何解决京城世遗保护修缮资金?是靠提高门票价格还是由国家财政统筹划拨,已成无可回避的现实性问题。

  32亿资金缺口

  来自延庆县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的消息显示,绵延20.25公里的长城八达岭段,目前只有3.74公里长度的城墙能保证较高质量修缮,其中包括敌楼19座。其余部分则因长年遭受自然侵蚀损毁、人为破坏,城墙多处脱落坍塌,文物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在上报北京市发改委的文件中,八达岭特区办提出,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突出“人文、绿色和科技奥运”理念,从2005年到2008年,八达岭特区计划对南六楼到南十二楼长城沿线主体建筑逐步实施抢救性维修,另包括过境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环境改造等共计8项工程。

  “缺钱,是长城保护的瓶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一位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把一个真正完整、雄浑的八达岭长城呈现在世界面前,至少需8个亿的维修资金。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的情况也不乐观,目前其常年展出的8000件文物仅占文物总量的1%,61%的古建琉璃瓦脱釉,外檐普遍老化,建筑构件破损严重,大木暴露,严重影响景观,结构的安全也出现威胁。因资金缺乏,故宫博物院的过半建筑因未得到合理修缮而无法对外开放。

  自2002年起,故宫实施大修,这是继1911年大修之后的首次大规模修缮。预计将在2020年结束,总投资19.52亿元,而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完工的一期工程,包括武英殿、慈宁宫、养心殿、斋宫、东西六宫等30多项古建维修等,共需资金约7亿元。

  另有消息称,天坛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平;十三陵虽然于2003年加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工作人员介绍,有些陵寝实际上已“破败不堪”。

  为此,八达岭、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近日均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了修缮计划,其报告显示,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几单位所需修缮费用总计32.1亿元。(具体项目见图表)

  对于这笔巨大的修缮费用,几大世遗单位均表示难以筹措,他们的日常收入仅能维持景点管理和文物日常维修。

  门票收入不能负担大修?

  一个疑问是,过去数十年间,上述文物单位的修缮和保护资金从何而来?国家有无专项资金投入?

  北京市发改委《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情况介绍》显示,门票收入是各世界遗产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

  以故宫为例,2000到2003年四年的总收入分别是22931.68万元、30193万元、33849万元和28025万元,其中门票收入分别为20702.42万元、27188万元、31384万元和21227万元,门票收入所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3%、90%、93%和76%.

  通过计算,2000年到2002年,北京各世界遗产单位门票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例超过了80%;财政补贴和专项拨款一般不超过10%。

  例外情况是,2003年北京受“非典”影响,游客减少,各景点收入下降,财政补贴稍有增加,主要是对颐和园的补贴由上年的1933万元增加到1.106亿元,各景点门票所占总收入比例也稍有下降,但平均仍在70%以上。

  上述单位的文物保护等修缮资金是否也来自门票呢?

  从2001年至2003年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财务收支明细表》可以看出,八达岭长城三年间维修费分别为2165万元、2337万元和1644万元,上级主管部门延庆县政府同期没有给予任何财政补贴和专项拨款。

  再以故宫为例,其2001年至2003年的《预算单位决算报表》显示,三年间修缮费分别为2375.4万元、2324.5万元和9922.6万元,而上级单位仅在2003年拨入专款4674万元,三年间财政补贴分别为1756万元、903万元和903万元。从此可以看出,故宫修缮的主要资金并非国家全额拨款,主要来自于门票收入。

  据记者了解,其他世界遗产单位情况与此类似。他们共同的态度是,仅靠门票收入不能满足修缮需要。

  人员开支巨大

  修缮资金不足,那门票收入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

  从故宫2002年财务决算报表可以看出,当年故宫总收入3.3849亿元,总开销3.0617亿元,其中修缮费用仅2324.5万元,所占比例不足1/10.

  而当年故宫上缴上级单位文化部的资金即高达1.567亿元,另外的大笔支出包括:人员工资支出5176.7万元;医疗费、生活补贴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831.96万元;项目支出2832.9万元。这些开支都远高于修缮费用。

  2002年,八达岭总收入13695万元,总支出13049万元中,包括职工工资福利等人员支出3489万元,日常公用支出、经营和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共计2369万元,当年用于修缮的费用2337万元,同时上缴财政4674万元,其维修、人员和管理支出及上缴比例约为2:4:4.

  对于十三陵的财务支出比例,特区管理处一名聂姓副主任称,2001年至2003年,大约20%上缴昌平区政府,30%用于人员和管理支出,50%用于修缮和保护。

  北京市发改委2002年数据资料显示,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天坛、定陵、长陵六单位的年人均工资分别为2.57万元、2.2万元、2.82万元、3.19万元、3.2万元和2.31万元,该项数据未计医疗费、生活补贴等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而这一项支出,故宫2002年达到了3831.96万元。不可否认,故宫等六大世界遗产也面临巨额的人员开销包袱。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北京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21852元。

  此前,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其人员工资是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核发的,并由国家财政专项拨款。但这个说法和上述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并不符合,2002年故宫获得的财政拨款为903万,而其人员开支总计超过9000万元。

  上缴多返还少?

  值得注意的是,八达岭、故宫等世界遗产单位每年均向上级单位缴纳一定数量款项,而返还用于修缮的资金却很少。

  据介绍,世界遗产单位均实行“定额上缴,专项返还”制度,每年从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款项上缴上级主管单位;如需大型修缮或大规模用钱,再向上级申报立项,申请资金。

  2001年至2003年故宫财务决算表显示,故宫三年总收入分别为3.0193亿元、3.3849亿元和2.8025亿元,其中上缴上级财政分别为1.3576亿元、1.5674亿元和0.2亿元(2003年受“非典”影响),2001和2002两年上缴比例约占年总收入的45%。对应三年财政补贴和专款拨入分别为1756万元、903万元和5577万元。

  同样,从2001年到2003年的八达岭特区办事处财务收支明细表可以看出,三年总收入分别为1.2328亿元、1.3695亿元和1.2688亿元,上缴延庆县财政分别为0.4331亿元、0.4674亿元和0.3287亿元。

  上述财务报表同时显示,三年间,延庆县政府并未对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予以返还或者补贴。

  有关人士指出,在各世界遗产单位依靠门票收入还不足以对遗产进行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还要向上级单位上缴门票收入,无疑是对各世界遗产单位釜底抽薪。

  2003年7月,十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世遗和修缮陵寝花去1.7个亿,该年长陵和定陵将收入中的5800万上缴给昌平区政府,再加上日常开销、人员工资等,十三陵面临资金困局,为此,市财政和昌平区分别拨款1100万和6000万,“剩下的钱从银行贷款”,目前十三陵账上仍为负资产,这种情况下,便难以展开修缮工作。

  故宫博物院在2004年11月报北京市发改委的一份文件中提到,“故宫的绝大部分支出也要依靠门票收入,门票收入在保障故宫博物院基本运行支出外根本不能满足古建筑、文物维修保护和提高改进展览水平等工作需要。”

  将富补穷

  另外,五大遗产单位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也影响了资金分配。

  故宫归文化部管,颐和园和天坛归北京市园林局管,八达岭长城归延庆县管,十三陵归昌平区管。

  对于颐和园和天坛来讲,不但不能从北京市园林局获得修缮资金,还要掏钱补贴园林系统较穷的“兄弟公园”。

  北京市园林局计财处处长刘岱介绍,市园林局为差额补贴单位,费用不足部分由市政府全额拨给,目前市园林局每年的经费为10亿,其中3亿来自政府拨款,7亿主要来自市属12大公园的门票收入。

  市属公园中,除颐和园、天坛、北海、香山为盈利单位外,玉渊潭、陶然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等7家公园都是亏损大户。刘岱介绍说,每年要分别补给每个亏损公园上千万,公园才能维持运转。

  以2002年数据为准,颐和园和天坛当年收入加起来超过3.5亿,约为市属公园总收入的近50%。作为盈利公园,颐和园和天坛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需上缴园林局,纳入全局内部“统收统支”。

  据园林系统内部人士的说法,这些钱中的一部分存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集中使用,余下的钱用于平衡那些亏损公园。

  此外,颐和园和天坛每年也会从收入中提取10%-20%作为文物日常维修资金。但从故宫和八达岭特区办2001年到2003年的财务决算表,均未能看到提留日常维修资金情况。

  颐和园管理处一位负责人称,如需修缮,政府虽然会拨款,但是近一半以上支出还要靠颐和园自筹,如遇大型修缮项目,就比较困难了。

  北京市园林局前总工程师李嘉乐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颐和园和天坛这样的世界遗产单位,“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费用庞大。颐和园和天坛平常向园林局交钱,但赶上大修,园林局又会反过来给他们拨款。

  对于园林系统两大世界遗产的资金缺口,李嘉乐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颐和园和天坛的收入专款专用,不要跟其他公园搅在一起,到底这些年挣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应该有一个单独的、详细的核算。”

  32亿资金用途之争

  去年年底,五大世遗单位向北京市发改委提出提高门票价格,涨幅从6%到230%不等,以解决修缮资金缺口问题。

  此举在全国范围引起争议。而记者调查发现,姑且不论修缮资金是否应由游客埋单,上述32亿资金虽冠以修缮之名,但众多工程项目却与文物修缮并非直接相关。

  在八达岭景区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的2005年-2008年修缮计划中,其中文物保护一项预计投资仅为3亿元,另外接近7亿元的工程分别是八达岭高速路及其辅路新开辟线路、北门锁钥环境整治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立体停车场工程、生态园工程等。

  由此形成的一个悖论是,如果该部分基础建设工程都要由游客掏腰包建成,游客岂不成了投资者。

  另外,天坛公园管理处向北京市发改委提交的投资计划项目为37项,投资总金额5.8亿元,公园电视监控系统、展览防盗、导游、讲解员培训等公园日常管理开支也列入其中。

  这个5.8亿元的预算,还包括公园下属昊园宾馆改造工程,造价3900万元,公园二门餐厅改造工程,造价1500万元。

  而公园文物征集、修缮、管理养护及陈展等费用预算7117.8万元,仅占总预算12.3%.

  世遗保护亟待立法

  到200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已满20年,按照1975年生效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缔约国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张晓说,世界遗产不能混同于一般旅游商品,目前对自然文化遗产的分部门管理和下放地方政府管理的模式,造成了国家对遗产所有权的实际虚化,形成部门、地方、小集团和开发商对遗产资源的实际占有。特别是,一旦将遗产资源与拉动经济直接挂钩,就难免只关心世遗的短期收益,而漠视其长远保护、科研、教育等工作。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保护和管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国家大法,对于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世遗单位的管理体制、资金渠道和使用方式、世遗的科学保护、研究、展示和开发都缺乏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

  据消息人士透露,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正在计划起草一部关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有专家建议人大,也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立法视野,理顺世遗管理体制,强化政府责任,给这些口不能言、身不能移,一动一静皆仰仗今人恩泽的文明遗迹一个相称的、明确的法律地位。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