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admin
2005-01-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 1997 年 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保护世界遗产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和潮流。平遥古城自 1997 年 12 月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由此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国际名片”,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正是由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使平遥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带来了县域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面对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全新的理念和世界的眼光对平遥古城保护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不断探索符合平遥实际的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路子,竭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得更好,并传之于后世。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 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 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 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 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 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 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 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 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 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监督咨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古城消防安全建设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根据古城保护形势的变化,积极争取省人大重新修改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对古城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主体、部门职责及处罚措施等进行具体明确,确保世界遗产保护的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要加大投入,全方位加快古城保护进程。 按照取之于世界遗产、用之于世界遗产的原则,设立古城保护专项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国际援助、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保护资金,加快推进古城全面保护。用 1 — 2 年时间全面完成古城内中小街巷硬化改造,三电线路全部地埋,上下水管网全部配套;对古城内民居建筑、文物古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分类挂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根据政府投入与居民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区别轻重缓急,分年度、分步骤地付诸实施;加大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完成内马道和护城河、环城路的整治,用 3 — 5 年时间逐步,对古城周围绝对保护区内建筑进行拆迁改造,并辟为绿地广场;加快城内企业搬迁和人口分流步伐、,加速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城内单位企业搬迁,使古城人口降低到两万人之内;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开发利用与遗产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3、要综合施措,有效解决古城消防安全问题。 认真汲取城墙坍塌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切实把古城消防安全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倾斜政府投入,组建成立古城消防中队,配备消防设施与专职队伍,全面负责古城消防工作;用两年时间对古城内中小街巷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栓;按照政府统一组织,居民个人出资的办法,结合城市供电管网改造,对居民个人用电线路进行更新规范;对古城内外文物古迹按规定要求全部配备各种防火设施,配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建立文物保护预警系统,提高遗产保护的科技含量,全方位构筑古城保护的安全屏障,确保平遥古城的绝对安全。
4、要注重发掘,竭力传承与弘扬古城文化。 加强古城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是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托现。有文化研究机构,更深层次地对古城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整理,创作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制作出版不同类型的文化书籍与宣传光盘,建设古城文化艺术活动基地,打造文化产业布展内容,统一规范导游队伍讲解词,用最直接的言语沟通把古城文化内涵传播给中外游客,聘请国内外文化名人策划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加快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地方特产的深度开发步伐,形成集加工、制作:、销售、展览二条龙服务体系;以古城为题材,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龙头,组织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摄影家、新闻记者、艺术家、文学家创建第二工作室,借他山之石全方位彰显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5、要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 积极组织各类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各居民社区、行业协会,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群众和商业网点散发,各种宣传材料,以“保护古城、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主题,开展“古城保护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掀起遗产保护宣传高潮。在各类新闻媒体常年开设遗产保护专题栏目,把遗产保护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参观减免门票款、提供免费讲解、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遗产保护的理念和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市民综合素质和遗产保护意识、文明市民意识。
6、要强化管理,创设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 加快遗产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实行持证上岗和资质认证制度,三年内使专业技术人员占到职工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要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沿街摊点等方面加大古城秩序管理力度,规范广大市民行为,实行经营项目准入制度,有计划地对古城内经营项目进行重新调整与定位,严防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倾向,致力创造古城文明、健康、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平遥古城这一人类瑰宝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新闻连接
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此。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西周为并州属地。春秋时属晋。 战国时属赵。秦汉始称平陶,兼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并属太原郡.三国时归魏,属西河郡。西晋时属太原国。
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建置沿革》载:“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改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又属冀州。西周为并州属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传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属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卿分晋,归赵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
西汉置京陵、中都二县,与平陶县并属太原郡。王莽"新朝"时,京陵改致城,东汉复旧。三国时归魏,并州辖统,属西河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始光元年(424),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 改平陶县为平遥县,属太原郡。后移置京陵县境,同时废京陵县入平遥县 。太平真君九年(448),中都县治迁榆次县境。平遥县后属东魏、北齐、北周控制。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设州,属介州。开皇十六年(596),析置清世县。大业二年(606)废入平遥县。大业三年(607)废州设郡,属西河郡(介州改)。义宁元年(617),于介休设介休郡, 平遥县改属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介休郡为介州,属介州。贞观元年(627),属汾州(介州废)。天宝元年(742),属西河郡(汾州郡改)。 乾元元年(758),属汾州(西河郡改)。五代十国时期 ,唐同光元年(923)后为后唐统治。晋天福元年(936)后为后晋管辖 。汉天福十二年(958)后属后汉,周广顺元年(951)后为北汉所据。
北宋初年,仍归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归北宋, 属汾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灭北宋后归金统治,仍属汾州。元朝时未变。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汾州升为府,平遥属汾州府,属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又设冀南道驻此。清顺治三年(1646),裁冀南道,隶冀宁道,仍属汾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州后直属于省。民国2年(1913)3月,省县之间设道时属中路道。民国3年(1914)6月,属冀宁道(中路道改)。民国16年(1927)4月,山西废除道制后,直辖于省府。
平遥古城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平遥古城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和特殊的社会群体,它的保护与管理远远超过了遗产本身,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头绪繁多,欠账较大。尽管平遥全县上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压力。
一是基础设施改造的巨大压力。主要是中小街巷的硬化改造,古城内大街小巷达 200 多条,完成改造的仅 80 余条,受资金制约,尚有 110 余条未进行改造,上下供排水系统、绿化、亮化设施不配套,对古城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四周多为居民建筑所包围,而且多数在古城保护控制范围之内,特别是南城墙外居民和单位达到 1200 余户,建筑面积近 110 万平方米,拆迁改造所需资金达亿元以上,加上内马道的贯通和环城路、护城河的整治等古城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尤为复杂艰巨。
二是人口分流搬迁的巨大压力。古城 2.25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目前居住人口近 4 万余人,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大,远远超出了古城的承载力,对古城保护形成种种制约。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城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进行了搬迁,但古城内尚有棉织厂、柴油机厂、二针、平遥监狱等单位由于资金困难和方方面面的原因一直迈不出实质性步伐,与古城整体风貌极不协调,同时也给古城管理与环境治理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古城消防安全的巨大压力。古城内多数中小街巷电杆林立,供水管网不配套,居民用电线、路老化,城内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隐患比较突出。城内尚无一处专职消防站,街道布设消火栓仅 27 处,远远不能满足消防需求,加上城外消防队离城较远,消防装备比较落后,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古城内民居和文物古迹多为数百年以上建筑,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和自然倒塌的危险。城外多数市县级文保单位防火、防盗设施不配套,文物安全保护存在较大隐患,平遥南城墙突然坍塌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力口强古城消防安全建设已成为古城保护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遥古城长远保护的对策思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平遥古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平遥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对人类、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严格遵循有效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方针,责无旁贷地把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1、要理顺体制,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 组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文物、城建、房管、交警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世界遗产的发掘、监测、协调、科研、教育、宣传与传承等工作。建立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管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古城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解决。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遗产保护顾问团,定期对遗产保护进行论证、研讨和监督咨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平遥古城保护详细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古城消防安全建设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根据古城保护形势的变化,积极争取省人大重新修改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对古城保护的管理体制、实施主体、部门职责及处罚措施等进行具体明确,确保世界遗产保护的法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要加大投入,全方位加快古城保护进程。 按照取之于世界遗产、用之于世界遗产的原则,设立古城保护专项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国际援助、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保护资金,加快推进古城全面保护。用 1 — 2 年时间全面完成古城内中小街巷硬化改造,三电线路全部地埋,上下水管网全部配套;对古城内民居建筑、文物古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分类挂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根据政府投入与居民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年度维修计划,区别轻重缓急,分年度、分步骤地付诸实施;加大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完成内马道和护城河、环城路的整治,用 3 — 5 年时间逐步,对古城周围绝对保护区内建筑进行拆迁改造,并辟为绿地广场;加快城内企业搬迁和人口分流步伐、,加速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城内单位企业搬迁,使古城人口降低到两万人之内;要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开发利用与遗产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3、要综合施措,有效解决古城消防安全问题。 认真汲取城墙坍塌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切实把古城消防安全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倾斜政府投入,组建成立古城消防中队,配备消防设施与专职队伍,全面负责古城消防工作;用两年时间对古城内中小街巷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栓;按照政府统一组织,居民个人出资的办法,结合城市供电管网改造,对居民个人用电线路进行更新规范;对古城内外文物古迹按规定要求全部配备各种防火设施,配设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建立文物保护预警系统,提高遗产保护的科技含量,全方位构筑古城保护的安全屏障,确保平遥古城的绝对安全。
4、要注重发掘,竭力传承与弘扬古城文化。 加强古城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是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托现。有文化研究机构,更深层次地对古城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整理,创作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制作出版不同类型的文化书籍与宣传光盘,建设古城文化艺术活动基地,打造文化产业布展内容,统一规范导游队伍讲解词,用最直接的言语沟通把古城文化内涵传播给中外游客,聘请国内外文化名人策划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加快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地方特产的深度开发步伐,形成集加工、制作:、销售、展览二条龙服务体系;以古城为题材,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龙头,组织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摄影家、新闻记者、艺术家、文学家创建第二工作室,借他山之石全方位彰显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5、要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 积极组织各类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各居民社区、行业协会,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群众和商业网点散发,各种宣传材料,以“保护古城、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主题,开展“古城保护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掀起遗产保护宣传高潮。在各类新闻媒体常年开设遗产保护专题栏目,把遗产保护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集体参观减免门票款、提供免费讲解、深入学校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普及遗产保护的理念和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市民综合素质和遗产保护意识、文明市民意识。
6、要强化管理,创设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 加快遗产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实行持证上岗和资质认证制度,三年内使专业技术人员占到职工队伍总数的一半以上;要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沿街摊点等方面加大古城秩序管理力度,规范广大市民行为,实行经营项目准入制度,有计划地对古城内经营项目进行重新调整与定位,严防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倾向,致力创造古城文明、健康、和谐、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平遥古城这一人类瑰宝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新闻连接
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此。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西周为并州属地。春秋时属晋。 战国时属赵。秦汉始称平陶,兼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并属太原郡.三国时归魏,属西河郡。西晋时属太原国。
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建置沿革》载:“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改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又属冀州。西周为并州属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传子燮父,改国号为晋,属晋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卿分晋,归赵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
西汉置京陵、中都二县,与平陶县并属太原郡。王莽"新朝"时,京陵改致城,东汉复旧。三国时归魏,并州辖统,属西河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始光元年(424),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 改平陶县为平遥县,属太原郡。后移置京陵县境,同时废京陵县入平遥县 。太平真君九年(448),中都县治迁榆次县境。平遥县后属东魏、北齐、北周控制。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设州,属介州。开皇十六年(596),析置清世县。大业二年(606)废入平遥县。大业三年(607)废州设郡,属西河郡(介州改)。义宁元年(617),于介休设介休郡, 平遥县改属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介休郡为介州,属介州。贞观元年(627),属汾州(介州废)。天宝元年(742),属西河郡(汾州郡改)。 乾元元年(758),属汾州(西河郡改)。五代十国时期 ,唐同光元年(923)后为后唐统治。晋天福元年(936)后为后晋管辖 。汉天福十二年(958)后属后汉,周广顺元年(951)后为北汉所据。
北宋初年,仍归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归北宋, 属汾州。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灭北宋后归金统治,仍属汾州。元朝时未变。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汾州升为府,平遥属汾州府,属山西省承宣布政使司,又设冀南道驻此。清顺治三年(1646),裁冀南道,隶冀宁道,仍属汾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州后直属于省。民国2年(1913)3月,省县之间设道时属中路道。民国3年(1914)6月,属冀宁道(中路道改)。民国16年(1927)4月,山西废除道制后,直辖于省府。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