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吴品珩故居:欧式风情 遗世独立

admin 2005-01-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个清朝二品文官的最后归处,三幢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润笔的建筑———   一个清朝的二品官员,一个娶了满族姑娘的东阳书生,他曾是安徽省最后一任布政使,他曾是浙江省第一任政
一个清朝二品文官的最后归处,三幢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润笔的建筑———

  一个清朝的二品官员,一个娶了满族姑娘的东阳书生,他曾是安徽省最后一任布政使,他曾是浙江省第一任政务厅厅长……1912年,他回到东阳,先后在城里造下四幢房子,自名“逸园”。晚年取号“定农”,表示要安心当个农民。

  据《东阳市志》载:吴品珩(1857~1921) 字佩葱,号逸园。白坦人,后迁居吴宁镇。清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务部员外郎、郎中、左参议,江西司主事,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政务厅长等职。为政清廉,判案严明。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政务厅。回乡后关心公益事业。晚号定农,书法名于时。

  昨日,记者来到吴品珩故居。西经泽巷离原东阳市政府仅百步之遥,却闹中取静,巷窄而深,有幽古之风徐来。

  吴品珩孙子,75岁的吴郁琳告诉记者,吴品珩故居原有4幢大小不等的宅院加上一个后花园组成。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日寇的特务机关所在地。解放后,是县大队关押犯人的地方。后来所有的房产全部作了东阳酒厂的厂房。

  南面第一幢房子,首先是一座洋房,其次还是一所东西南北对称的走马楼,楼上的层高较高,人在上面毫无压抑之感。楼上的木楼杆全都是罗马柱。四四方方的天井全部用石板铺就。走廊上的柱子全部做成四方整齐划一,所有的门窗都用上了线条。此房之西,原有一幢房子,后来被拆建作厂房。此房后面,隔了一条鹅卵石小道,分列着两幢房子,都是四合院模式,材质和建构方式与走马楼相同。鹅卵石小道之东,建有一门,3块条石叠就,没有任何花边,极尽简洁。门额上嵌有一石,上题“逸园”两字。现存3幢房子,全部砖木结构,外墙是红褐色的沙灰墙,一二层之间的墙面上特意做了砖砌线脚,屋檐下也做上了具有西方风格的线脚。 

  吴郁琳说,他听父亲说过,这些房子曾经有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参与设计。他小时候就住在这里,百叶窗、线条门等都是当时的稀罕之物。 

  原金华市国土规划局总工程师、建筑学博士洪铁城告诉记者,西方建筑主要从柱立、拱券、浮雕、山花、线脚等方面辨别,吴品珩故居的线脚和整齐划一的方柱很明显存有西方建筑的特点。 

  吴郁琳告诉记者,近几年,酒厂碰上了国有资产的改制,现在房子是谁都不清楚了。吴品珩有9个儿子4个女儿,孙辈有几十个人,大都在外地谋职。他现在经常到那里走走,去消磨一些时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