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揭晓
admin
2005-01-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com/upload/news/200511993736913.bmp[/img]优胜奖:胡越,望京科技园二期工程 [img]http://www.landscapecn.com/upload/news/200511993
[center][img]/upload/news/200511993736913.bmp[/img]
优胜奖:胡越,望京科技园二期工程
[img]/upload/news/200511993912227.bmp[/img]
优胜奖:张永和,柿子林别墅
[img]/upload/news/20051199405904.bmp[/img]
优胜奖:宋晔皓,常熟市图书馆
[img]/upload/news/20051199410749.bmp[/img]
佳作奖: 陈凌,亚运新新会馆
[img]/upload/news/200511994237707.bmp[/img]
佳作奖: 廖伟立(台湾),王功生态景观桥
[img]/upload/news/200511994411555.bmp[/img]
佳作奖: 朱锫,深圳规划局办公楼
[img]/upload/news/200511994630760.bmp[/img]
佳作奖: 朱竞翔,盐城卫生学校图书馆
[img]/upload/news/20051199489987.bmp[/img]
佳作奖: 张斌、周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center]
由世界建筑杂志社主办的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在评委们一天认真紧张的评审后于2005年1月11日产生。
参加2004年暨第二届WA中国建筑奖的,有来自包括我国港、澳、台及在国外工作的中国籍建筑师及建筑院校教师的80余件建成作品,作品内容广泛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两年来的建筑成就。在评委们仔细认真的评审,激烈的讨论和严格筛选下,最终产生了2004年度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3名,佳作奖5名,鼓励奖6名。
参与此次评奖的评委由来自国内外的9位专家、学者和建筑师组成。评委会成员分别是法国著名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德国Bauwelt建筑杂志主编费里克斯·茨沃(Felix Zwoch),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评委会主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世界建筑》杂志主编王路,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副总建筑师徐维平,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雷,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周恺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
“WA中国建筑奖”由世界建筑杂志社在2002年设立。每两年评审一次。这一中国建筑界新的建筑奖项,旨在鼓励、推介结合国情并有创新价值的建成作品,以活跃中国建筑界的学术气氛,促进中国建筑创作的繁荣,提升中国建筑的品质,展现中国建筑师的智慧、技巧和成就,促进全社会对中国建筑行业的了解与尊重,并把中国建筑推向世界。
此次2004年WA中国建筑奖的获奖作品将在近期内出版发行。颁奖仪式, 结合相应的学术活动,将于2005年3月在北京举行。
[B]2004年度WA建筑奖获奖名单:[/B]
优胜奖(3名)
姓名 获奖作品
胡越 望京科技园二期工程
宋晔皓 常熟市图书馆
张永和 柿子林别墅 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胡越工作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非常建筑工作室
************************************
佳作奖(5名)
廖伟立 王功生态景观桥
陈凌 亚运新新会馆
朱竞翔 盐城卫生学校图书馆
朱锫 深圳规划局办公楼
张斌、周蔚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台湾
北京WSP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
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入围奖(6名)
罗四维 厦门市留学生创业园单身公寓
谢强 联想研发基地
朱锫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
龚维敏 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馆
王忠祥 宁波机械工业学校综合楼
吴杰 同济大学图书馆改建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都市实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建筑系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评语
优胜奖:
胡越,望京科技园二期工程
――这个建筑与城市设计有关,我认为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平面中控制基地。建筑设计跟随着城市设计的策略,这是此项目的重点,它是对城市肌理进行设计的结果。建筑师是一个很好的城市设计者,这是一个惊喜,一个非常强大、清晰、前沿的建筑。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项目。
――它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很有章法。
――单元式办公楼的布局与每栋建筑高效率的平面布局体现了科技孵化器高效率的功能特性,多变的连接体不仅在功能上体现了入口和公共服务空间,而且具有促进交流和沟通的作用,立面简洁的形式配合夸张的局部处理强调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对话。
――类型建筑采取这种形式,比较传统、简练。
――而且他很多内部的空间处理方式非常成功。
――既注意了整体完整性,又注意了局部的细致刻画。
――这对于规模较大的开发新项目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启示。
――我认为这个设计作的简单、明确,而且有效果。
――这是业主与建筑师良好配合的成果(业主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关注细节这一点很重要。
张永和,柿子林别墅
――这个建筑屋顶成一些小角度的造型,与景观有很好的融合。包括天际线、室内一些自然光的引入,建筑是敏感的。我也很喜欢这个项目运用的传统的建造方式的态度。还有建筑与自然、山体的关系。这是个敏感细致的建筑。
――建筑中的一些斜墙与景观有一定联系。
――平行的墙也有放大的透视效果,当然斜墙可以把透视加大,但从现有的照片上没有把这种意图表达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效果。
――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剖面上,加入斜墙之后,使用斜线这种简单的语汇,令平面和空间更为丰富。
――从整体看,这给项目的优点在于在风景比较好的地段,处理较大的体量时采用了“伸腿”的方式,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与环境尺度相协调,与树木的关系结合的比较合理,化整为零。建筑中采用了很多当地的石头,整个建筑架在石头之上,而产生了一种漂浮感,在周围山的背景中,减少了厚重的感觉。
――既强调对外面景观的关注,同时又创造了比较内向的空间。
――有中国建筑的韵味在其中,看上去有一些像,但具体的处理方法又不相同。朱:从这个项目也看出,这位建筑师从山水间到现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完成度比以前好多了。
宋晔皓,常熟市图书馆
――这个项目在处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上考虑得比较多,包括一些庭院的设置。因此在建筑处理上感觉放松,这一点很难得,不是很紧张地想表达什么,而是做得很轻松。
――这是一个特别设计的东方建筑作品,花了很多时间和工作,来处理水池、玻璃、屋顶。这是一个雅致的房子,一个东方的作品,主立面很有效果,还有廊子、水池,是一个好的作品。
――图书馆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建筑,这个项目在努力的与城市背景相联,这是它的一个优点。另一点是,建筑的用途与它的外观同样重要,当你一步步走进这个建筑,会看到建筑中不同的庭院,这是一个鼓励人们进入其中的建筑。
――这个建筑中一些写意的处理还没表达出来,比如窗的处理。我觉得这个建筑最主要的优点还是度把握得比较好。
――空间意境上还是有很多传统的东西,但并未用过多的符号来表达。
佳作奖
陈凌,亚运新新会馆
――我喜欢这个建筑,因为它有德国风格。它有些像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尽管有些像70年前的那个传统的现代建筑,但它很好地完成了普通的屋顶与景观、树木的关系。我认为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个得体的设计,因为他知道如何去设计。而且由于这是个很年轻的建筑师,我们可以期待更多。
――这个项目在一个丛密的树林中,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在很好的景色中,不管它是像谁的建筑,它还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在功能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刻意地把几个功能块的连接体做成什么形式,而是比较放松地运用了半室外的空间,也为今后的使用和环境的整体塑造达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立面上放松的感觉也很好。我觉得不能简单的与密斯的作品比较,它如果做得更简单一些会更好。
――它在这个基地上的这种解决方式非常巧妙,它的构筑方式,平面构成方式都很巧妙,否则就有可能要砍树,这样做对环境的保护上很有优势。
――在样板间或会所项目中,一般突出个体的设计比较多,在这一点上,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含蓄的,没有刻意追求怪的形式。
――实际上越是简单的形式,对材料构造的要求就越高。在各种处理上其实需要比一般的房子更加深入。在这个建筑中处理的还是比较好的。
廖伟立(台湾),王功生态景观桥
――这个桥并不是一座桥,它很有意思,它诠释了“连接”的概念,比如在桥两边的建筑,我认为它更鼓励人们步行通过这座桥。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个设计,但我认为有意思的是改变对于这种构筑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它可以是一个城市桥、步行桥、建筑桥,不只是连接的功能,这像是对一种体验的解释。
――我的评语就是一句话,为什么桥总是要看起来像个桥?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它实际上代表了多种功能的建筑的连接。
――它将简单的联系的功能拓展了。而作了一些空间、平台,很自然的想到比如作为约会的空间,将功能拓展了。
――设计说明中写的是一个步行的桥,对这个项目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对于一个简单的交通构筑物,建筑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在桥的中部强调了对人的关怀,光线和风的影响,人在桥上的行进过程中相遇、休息和穿过的过程中能感觉到一种新的意境。
朱锫,深圳规划局办公楼
――作为深圳规划局的办公楼,建筑对公众表现出了开放的姿态。主立面超过了单纯的立面,而为整个建筑服务。
――它是开放的、市民的,与高速发展的城市更加契合。
――建筑师在处理大型建筑上还是表现出比较成熟的能力,比如说建筑4个立面的处理,特别是沿街段落的处理还是比较熟练的。平面是比较理性的处理方式,而且内部的开敞空间透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融合,体现了政府办公建筑一种开放的发展方向。
――建筑尺度与周围关系处理得很好,从图面上看建筑语言稍微多了一些,但从实地看,效果是很好的,比周围的建筑都要简要。
――材料做法也很到位。
朱竞翔,盐城卫生学校图书馆
――从分析图上看,建筑处理的思路比较清晰,用中庭把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空间感还是很好的,出入口处理与学校环境的位置有关。在造型、立面、材料上的关系处理上也作了一些深入地探讨,没有采用一些普通、平常的做法,造型上还是有一些新的想法的,还是比较得当的。
――这个建筑看起来是新的,但就好像应该放在那里一样。
张斌、周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
――同济大学的老建筑大约建于30年代,它仍能感觉到30年代建筑的精神,这个建筑建于70年后,代表了现今的精神。可能现今的建筑不用维持许久,如同30年代的建筑那样,但在这个建筑中,运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材料,可以给人们接触和观察材料持续效果的机会,这是此设计的一个特别之处。我要提到的另一点是,它的室内空间有很高的品质,可以提示建筑系的学生,建筑师的职责之一是要关注室内的空间品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