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黄牌警告催生新“世界自然遗产博弈观”

admin 2004-11-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的湖南省张家界市自"打开山门"以来,前期名为"保护与开发并重"、实为过度开发的战略一直左右着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的湖南省张家界市自"打开山门"以来,前期名为"保护与开发并重"、实为过度开发的战略一直左右着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粗放经营是张家界旅游经济挥之难去的阴影。   张家界市斥资近500万元,聘请北京大学权威专家修编武陵源景区及张家界市的发展规划。   武陵源景区观光电梯引发了一场专家和舆论争议。   "打世界自然遗产牌为张家界赢得了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但单纯"玩牌",忽视"护牌",把牌玩脏、玩乱之后就有玩丢的危险。"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出的黄牌,处于"博弈"困局中的张家界人开始痛定思痛,从思维与行为两个层面反省。   记者近期在张家界采访中发现,"立足自然生态保护,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也要高起点"开始成为张家界党政官员中的新思维。在保护自然原生态的前提下,种种迹象显示,张家界"不停步、有作为",驾驭旅游经济的水平开始上台阶。"严格保护第一,开发建设第二"的战略逐步凸现,"原始积累"逐步让位于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天上人间"遭遇黄牌警示   世界罕见的大面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张家界的最大亮点,总面积达397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溪谷纵横,群峰罗拜,特色景观无与伦比。1992年12月,武陵源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后,地方政府也从中看到了迅速摆脱贫困的机遇,市场从中浮现出巨大的旅游开发商机。   名气大增的张家界,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在景区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世居在景区里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竞相在核心景区建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一时间,在天子山、袁家界等地,宾馆、饭店和大小不一的商贸棚点相继出现在绿水青山之间;位于景区交通枢纽的"水绕四门",一批较大规模的宾馆酒楼也开始出现。   尽管在世界自然遗产证书上写有"列入此名录说明此文化自然景区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因而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应对其加以保护",尽管在开发过程中管理层都提到保护问题,但大兴土木式的开发风潮所至,人造的"天上街市"不和谐地耸立在优美宁静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核心景区内冒出了"宾馆城","世界最美的大峡谷"--金鞭溪每天被迫接纳1500吨污水……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   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5年一度的遗产监测时,对景区人造"天上街市"提出了严厉批评:"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像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深耕细作的农业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范围内,其城市化对其自然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时间,国内外专家、官员对武陵源景区的过度开发相继提出了尖锐批评,痛心疾首地呼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资源非常珍贵,不可再生,要采取比一般景区更为严格的特别保护措施"。   广泛质疑倒逼新的政绩观   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使一直把世界自然遗产当成"摇钱树"的张家界人开始从发财美梦中惊醒。   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召开的一个特殊培训会上,来自区、乡、村的干部集中讨论"景区该不该治理?如何治理?景区违章建筑该不该拆?如何拆,由谁拆,世界自然遗产的牌子保不保,如何保,由谁保?"等多项问题。通过随后展开的一场大学习、大教育,官员们认识到:武陵源区第一政绩是保护好自然遗产,而不是看修了多少游道;在发展问题上,"保护好武陵源的自然原生态,是发展的最基本要求。"至此,张家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开始浮出水面。   出于对过去建设开发"纠错"的考虑,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首先拉开了景区建筑大拆迁的序幕。1999年,景区内游道、公路两旁和游客集散地有碍观瞻的190余处2.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进行了拆迁。2001年10月15日,景区二期大拆迁开始打响,先后拆除接待设施124家,搬迁常住居民547户1791人,拆迁景区建筑19.1万平方米,恢复植被500亩。"武陵源拆迁强度之大、用时之短,可以载入"中国拆迁史"。"武陵源区区长、区委书记许显辉说。   "人只出不进,树只种不砍,房只拆不建",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建设开发项目全部紧急叫停。据了解,近年来,武陵源区除了景区世居居民移民安置房建设外,其它都只拆不建。   天子山上的"天上人间"和水绕四门的"城市"让位于植被后,金鞭溪水变清了,"退人"、"还景"之后,"显山、露水、见秀,张家界核心景区治理初见成效。"张家界市副市长杜芳禄不无欣慰地称"张家界人代表中国人履行了对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承诺"。   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深有体会地说:"如何处理好旅游市场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这对全世界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张家界每做一个决策,我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但绝不停步,要有作为!为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这块金字招牌,张家界宁愿以暂时的'贫穷'为代价,也要给人类珍存这块瑰宝。"   "师出有名"的依法保护   曾亲历景区大拆迁、常住居民重新安置的杜芳禄、许显辉都认为前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对武陵源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游客走过的这片丛林当年曾是商业街。   景区宾馆拆迁后,植被已迅速恢复。   杜芳禄告诉记者,《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在我国目前尚无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的第1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草木不能动,沙石不能取,田坎不能烧,房屋不能建,污水不能乱排,圾垃不能乱丢",这一《条例》结合武陵源遗产保护、管理的实际,对森林、野生动物、环境、地质地貌、国土保护、建设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制定了33个禁令。   根据法规的要求,拥有500多人的专业遗产保护队伍--武陵源遗产保护委员会和张家界、天子山等4个专业遗产保护机构相继成立。组建景区环保客车公司、全面治理景区城区污染、否决对环境有较大破坏或污染的投资建设项目、建立自然保护区、举办森林保护节等"保护性大手笔"相继出台。"在武陵源推行自然生态保护措施触动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经济利益时,依法行政的政府总能处于理直气壮的地位。"许显辉说。   张家界市经委主任姚善军告诉记者,张家界工业只上三种项目:利用水能资源的能源工业、以绿色技术为主的绿色制药工业和绿色食品工业。近年来,张家界市"忍痛割爱",先后否决了对环境有较大破坏或污染的投资建设项目50多个。   景区建设规划"洗脑"   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新兴旅游城市,把景区变成"无人区"是不现实的。对此,张家界市的应对之策是"科学的规划先行"。   景区环保车队的建立大大减轻了空气污染。   如今的张家界山更绿、水更清。   武陵源景区拆迁强度之大、用时之短,可以载入“中国拆迁史”。   在亮"黄牌",对景区的一切建设项目果断叫"停"的同时,张家界各级政府部门意识到,只有依靠科学的景区规划,才能走出"开发与保护"的矛盾。2001年,张家界市报请湖南省政府和建设部批准,斥资近500万元,通过招投标方式,聘请北京大学权威专家修编武陵源景区及张家界市的发展规划。   "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基础,以发展经济为导向,以追求城镇特色个性为目标,以传承文化为基点,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益最大化,体现世界角度的前瞻性,追求天人合一的景区建设规划。"杜芳禄这样概括张家界人在付出了高昂学费后总结出来的新规划前提。   武陵源区规划局副局长郑跃进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报送建设部的新规划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从原有的264平方公里增加到397平方公里。"这主要是考虑考虑到周边地区一些外来树种可能影响到核心景区的特有植物物种,从而损害世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因此新规划将八大公山、壶瓶山都纳入了视野,能够保证武陵源区长期保持一个完整的植物生态体系。"此外,新规划还包括14平方公里旅游城镇规划,10平方公里城镇控制性详规(具体到建筑楼层控制、小区容积率等),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   编制新规划,对张家界人来说是一个"洗脑"的过程。现在,即使是修建游道,张家界人已经注重其对风景区自然生态的"割裂"。"今后不再开老式游道了,对现有的游道还要增加架空、加拱等生物通道,平均每30米一个。"郑跃进说,"正在建设的"八里坡生态游道"摒弃了过去那种条石漫铺的模式,转而采用泥土中嵌石头,石头与石头之间不相连,保证包括蚂蚁在内的生物都有很好的通过性。"   保护中的发展没有"停摆"   天子山上的“天上人间”如今已让位于自然植被。   "退人"、"还景"之后,"显山、露水、见秀,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治理初见成效。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这是对自然遗产保护最通俗诠释。武陵源一草一木被严格保护后。在景区建设一个小小的厕所都得经过严格规范的论证和各级审批。"像爱护眼球一样保护世界遗产"使近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称赞张家界"山更美、水更清",一个口碑相传的中西部地区"龙头景区"形象开始初露端倪。   在完善保护的同时,张家界"旅游经济牌"近年仍有作为: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精心打造了鹞子寨环寨游、激流回漩游等生态旅游项目,全线贯通了西线旅游区,将"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千年古镇苦竹寨、茅岩河峡谷、平湖游等分散的景点、旅游项目进行整合,连成线和片,东线娄江风景区也建成了多功能温泉度假区。目前,张家界已开发出集森林峡谷游、生态科教游、民俗风情游、溶洞漂流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既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同时也是为核心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减压"。   为了改变武陵源区"山水太美、城镇太差"的现状,张家界提出"山上保护自然遗产,山下建设未来的文化遗产"的口号。有关专家评述说:"这种口号在理论上值得商榷,但有利于景区保护性开发实现三化:生态化、地域化、精品化。"记者徜徉在武陵源区街头,发现小镇按照新思维建设的一批建筑,在悄悄地"用亮点包围污点":虽只是一个商贸城,但刚建成的"天子街"具有浓郁湘西"吊脚楼"风格,与景区呈现出一种城山穹拱、自然天成的和谐。   截止"黄金周"高峰期的10月2日,张家界今年已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首次突破50万人次。张家界市的旅游收入也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张家界旅游的发展面临着景区保护和控制人流的现实压力,想依靠人数的增加来带动景区的发展之路已经山穷水尽。"许显辉已经不再看重表面上的"人气",反而关注人潮背后的隐忧,"。他说:"武陵源旅游经济要从开发型转变为保护型,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从观光型转变为度假型,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也要高起点。"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