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阿房宫的身世之谜 皇帝的“办公楼”只有三堵墙

admin 2004-11-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晚唐诗人杜牧一阙《阿房宫赋》,至今余音绕梁。  但今年11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千年盛名的阿房宫只是一个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晚唐诗人杜牧一阙《阿房宫赋》,至今余音绕梁。   但今年11月,阿房宫考古队的最新调查显示,千年盛名的阿房宫只是一个绵延千米的大土堆,当年也未被付之一炬……明年,这份考古调查将刊登在国内权威考古杂志上。   昨天,本报记者提前揭秘千年阿房宫的“身世”之谜。   名宫无宫:皇帝“办公楼”只有3堵墙   西安的冬天来得特别早,街上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李毓芳准时起床,随便煎个萝卜丝饼,骑着助动车就上“工地”去了。   李毓芳口中的“工地”,她不说,你永远猜不到,就是闻名遐迩的阿房宫。   两年来,位于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的这个“工地”上,不管酷暑寒冬,都能看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来回转悠,她就是李毓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   西安东有兵马俑,西有阿房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动用70万囚犯和农民,一边在骊山脚下建陵,一边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修筑规模雄伟的阿房宫,先建朝宫前殿,宫未建成始皇驾崩。   “是时候让大家对阿房宫有个正确的认识了。”李毓芳一声感叹,她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对阿房宫有着最美好也被认为是最理所当然的幻想。   经过两年的考古挖掘,她为阿房宫整理了一份新的“身世报告”,明年就将在权威考古杂志上正式刊登,其中最惹人注意的一条就是,阿房宫“名宫无宫”。   “目前的考古发现,阿房宫没有宫,前殿现场只有3堵墙,连南墙都没来得及起,很显然,当时盖得太仓促,而且尚未完成。”李毓芳比喻,前殿就是皇帝的“办公楼”,可“办公楼”现场,除了东、西、北面三堵墙,就只有一个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左右的夯土台基。   “考古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现秦代建筑的痕迹。如果秦始皇当初造阿房宫气势那么恢弘,它的文化堆积到哪里去了呢?考古发掘中,汉代堆积层内出土了不少秦代板瓦片、筒瓦片,但是目前还没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当。”   基于以上疑点,李毓芳推断:阿房宫没有建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些专家认为,所谓阿房宫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前殿,不会再有其他建筑了。   说烧没烧:杜牧合理想象误导后人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前院矗立着一块高3.3米、长11.7米的黑色大理石壁,镌刻着晚唐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不仅详细描述了阿房宫的恢弘气势,也留下了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千年传说,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就连李毓芳当初来到西安,脑子里也全是杜牧笔下的场景。   “会不会阿房宫里那些秦代建筑都随着当初项羽的那把火付之一炬?”这个问题在李毓芳的脑子里徘徊了好长一段时间。   李毓芳曾对咸阳宫进行过挖掘,如何认定是否经过火烧,她很有经验。在对阿房宫前殿的考察现场,李毓芳第一次对杜牧提出了质疑:没有被烧的红土、灰迹、结块,在阿房宫前殿台基的勘探和试掘中,其地层关系基本是耕土—扰土—晚期堆积—夯土台基或耕土—扰土—汉代堆积—夯土台基,也就是说,没有一处有被烧过的迹象。   “火烧阿房宫应该是误传。”李毓芳得出这个结论,文献史料也支持了她的这个观点。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在咸阳屠杀民众,“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这里所说火烧秦朝宫室的地点在咸阳。   “秦咸阳是秦朝首都,所烧毁的也是首都宫殿,根本不是秦朝时代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她说。   那为什么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得如此绘声绘色,甚至有图做证?   “阿房宫图出现在明代之后,得出这个考察结果后,我又仔细阅读了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我认为杜牧所描述的阿房宫是他自己的合理想象,而明代后出现的阿房宫图就是建立在杜牧的这个合理想象上。”李毓芳认为,杜牧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描写阿房宫,而是想讽古喻今。   “杜牧的合理想象,千年以来,无意间误导了大家对阿房宫的认识。”   上林苑内:“皇家花园”住进铁路大厦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人就在自己的后花园中建有楼阁亭榭,修了小桥流水,这是阿房宫考古的一个意外惊喜。   “从前殿考察不出阿房宫有宫,我们加大了搜索范围,却在距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发现了一处非常精致的秦上林苑后花园景观园林建筑遗址。”   考古人员在这一遗址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段由鹅卵石砌成的水渠。水渠修筑精致,蜿蜒流淌,比较窄,也很浅,与其他地方如汉长安城发现的专门排水的水渠大不相同。它应该是秦大型建筑后院的园林景观流水水渠,两边向外的两排石头可能是渠水漫出后,皇族作嬉戏踏步之用的。   经分析研究后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是战国秦上林苑一大型建筑后花园中的景观流水遗存,这也是我国首次在上林苑中发现的景观流水遗存,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皇家园林布局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这段意外的惊喜没让李毓芳高兴多久,因为它牵出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名词———上林苑。   “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内。”李毓芳说,上林苑是皇帝的私家花园,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宫殿建筑近百所。它简直大到不可想象,从地图上看,它北起渭河,南至秦岭,最东端在蓝日县,西边一直要延伸到周至县。   “北京的颐和园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颐和园我一个上午能走完,要是上林苑,我坐车一天都逛不完,它比整个上海都大!”   “这么大的一个皇家花园,如今被压在铁路、公路、高楼、大厦、学校下。”李毓芳很痛心,但她更多的是无奈:这么大的地方,谁都知道要保护,可怎么保护,哪里来这么多的钱?   “这里的高楼早就盖起来了,现在有了学校有了商店,铁路都通了进来,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的文物,损毁得已经相当厉害了。   ■新闻链接   李毓芳说:阿房宫有多大我会继续考察   李毓芳,今年60岁,自称“一名最普通的考古工作者”,但是她的工作简历告诉我们:秦都咸阳城、西汉首都长安城、秦汉栎阳城都是经她之手考古发掘,更是与老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西汉宣帝杜陵首次挖出了寝殿、便殿、陵园门祉。   工作中的李毓芳绝对一丝不苟,大家都体谅她,不让她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成天上“工地”,但她无论风吹雨打也没离开过“工地”一步。   采访结束时,李毓芳在电话里说,阿房宫到底有多大,李毓芳还会继续考察,一定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新闻人物   1967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李毓芳不久之后的30多年,就一直扎根在全国各个“工地”。   她现在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   李毓芳的爽朗在考古人员中实属少见,60多岁的她还是个“追星族”。“今年国庆听说女排有个见面会,我拖着老伴一起去要签名。我还上台做了游戏,拿到一个全体女排队员签名的排球,拿了球我一路小跑回家,生怕被人抢走,现在它被放在我家的电视机上,我还给它戴了个帽子!”   每天晚上6点,打20盘乒乓是李毓芳雷打不动的保留项目。工地上的两个技术工人轮番上阵,每人陪她打10盘。在西安的这个“工地”,李毓芳是“球王”,老有“不败难求”的感觉。上个月来了6名记者,李毓芳组织了个对抗赛。”   对工作尽心尽力,李毓芳注定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直到现在,我拿出女儿的相片,还是忍不住要流泪。我是真的对不起她。”成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对死人的关照永远比活人多,李毓芳深谙这个道理。   “结婚后我们夫妻俩连孩子都不敢多要,只生了一个,现在哪对老夫妻不是儿女成群的?可就是只生一个,都没法照顾好。”女儿今年33岁了,也开始懂得体谅母亲,但李毓芳始终对她抱着愧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