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国豪宅:血统都迷失了还怎么谈排行?

admin 2004-11-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什么排行?有权威性吗?”五合国际设计公司中国经理刘力对新近推出的中国豪宅排行榜一脸的莫名惊诧,五合国际正是名列榜首的上海紫园设计方。   不得不承认,关于豪宅的采
  “什么排行?有权威性吗?”五合国际设计公司中国经理刘力对新近推出的中国豪宅排行榜一脸的莫名惊诧,五合国际正是名列榜首的上海紫园设计方。   不得不承认,关于豪宅的采访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本来已经为开发商或者设计师准备好一肚子问题,只要他们敢于宣称自己的产品或者自己设计的产品是豪宅就随时掏出来质问到底。未曾想,开发商和设计师对豪宅问题都是谦虚有余,一句“中国没有豪宅”便把记者对于激烈争论与交锋场面的想象打消的一干二净。      不过,在面对中国可能的豪宅时,人们的观点发生了明显的分歧,豪宅简直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尺度和迫不及待的表达欲望。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豪宅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传统居住观念的迷失和西式新豪宅元素的冲击以及中国特有的开发模式都使豪宅以及它所蕴涵的价值愈发复杂化。      [B]价格游戏[/B]   采访豪宅问题不用担心缺乏观点。看得出来,持重的刘力对这个话题酝酿已久,有很多话要说。当记者说明来意之后,刘力便迅速抛出了自己的几近体系化的答案。刘力算是典型的清华系,“中国没有豪宅”便是他的断语,而推导出这个结论的前提就是中国的豪宅甚至还算不上是舒适的居所。      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尽管外形美轮美奂,内装修奢侈华贵,所谓的豪宅现在还不能做到合理的保温效果。所有的别墅通篇都是一致的砖混结构和外墙涂料,没有采用恒温技术墙面简直就是大冷墙。豪宅的门窗都是最高级的,这一点也是开发商所极力攀比的产品亮点。殊不知,高级窗户可以防止结雾结霜,雾和霜却可以在看不见的单薄墙体内疯长。“所以买别墅多数情况是买给别人看的,要脸上有光,还要大,舒适与节能谈不上,大家也意识不到,”谈起技术与机构问题,刘力滔滔不绝,“还有就是空调,开发商都说送中央空调,可是空调毕竟是风动调节系统,既然是豪宅为什么不用新风置换系统?”      尽管刘力把豪宅的排行称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也毫不怀疑豪宅价格以及豪宅排行所表达的其他含义。在中国豪宅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上海紫园最贵的别墅售价1.3亿。我们不知道推出排行的机构是如何进行调查的,单就价格而言,1.3亿并不是目前中国住宅的最高价格,早在今年4月份之前,北京玫瑰园就宣称正在打造一个占地15亩的超级别墅楼王。玫瑰园给这套楼王初步定价为1.6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断定,玫瑰园的1.6亿标价就是针对上海紫园而设定的,虽然玫瑰园身处平坦的北方既没有上海紫园拥有的超级公园景观资源也没有足够大的湖。当然,两者还是有一个共同点的,他们标定上亿的豪宅都是被价格低几十倍的经济型别墅紧紧包围在同一个社区之内。刘力调侃说:“住上亿豪宅的人看住几百万别墅的人就像我们看农村的穷亲戚。”      上亿的价格可以成为报纸的头条,也就能成为楼盘的最大卖点。另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北京贡院六号,这个标价4万/平米的豪华住所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大量出租。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呼吸着中央空调送来的干爽轻风、透过单薄墙体感受一年四季、享受着亲切紧密邻里关系的租客内心拣到馅饼般的无比愉悦。      [B]“大板砖”时代[/B]      与其说中国没有豪宅,但是有豪宅的价格,不如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富豪,但是有富豪的急切心态。这一点看北京远不如看深圳来得明了。作为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发祥地,深圳走过的路北京还正在经历。      在深圳高档住宅开发历史上,最早涌现的高档住宅都是模仿香港和台湾模式,环境务必有高尔夫,室内装修务必豪华,以至于豪华到KTV的程度。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高档住宅开始追求厚重和私密。典型的如“半山海景”,它极力推崇的是府邸的感觉,红瓦、厚墙,高居山顶之上俯瞰大海,既有强烈的权力和距离感又不花哨。最近出现的高档住宅则以万科的“17英里”为代表,价格虽高至2.6万/平米,整个建筑却占据了一个天然的景观点,白和灰为主色调,平面直角异常简洁。惟一外表包装显得昂贵的材料是铜板和锌板,而使用它的主要目的是期待铜板和锌板老化之后带来的稳重和陈旧感。      “其实深圳住宅的变化和深圳人的心态有关”,深圳万科地产销售经营部副总李兴亚认为,当初购买“半山海景”的人很多都是私企老板,包括不少中国500强企业内的老板都住在那里。这些人都是靠自己打拼挣来的钱,都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买“半山海景”的房子也正是事业初成之时,所以不像之前那么浮躁。这些人相当一部分现在也来买“17英里”。“17英里”强调的是独特的景观资源和闲适的生活,相对于景观来说房子本身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也不是我们突出的重点。      李兴亚的观点和刘力比较近似。刘力把豪宅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大家认为别墅就是豪宅;之后大就是豪宅,建筑规模可以大到1000到1500平米,至于公共空间还是私密空间的区分是次要问题;其后是豪华装修,越豪华越好,有个室内小电梯就算是高科技含量。相对于手机而言现在豪宅还处于“大哥大”(俗称大板砖)时代,刚刚开始转向舒适度。      从追求大到追求造型和豪华到舒适和文化品位,我们的豪宅路线好像恰恰是与传统的豪宅讲究的精神整个一个颠倒。      [B]豪宅难题[/B]   如果说我们正在日益向豪宅接近,未来的豪宅究竟会什么样?所有的人对这个问题都莫衷一是。      在北京高档住宅圈知名的“橘郡”项目负责人中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闫明自己还是比较欣赏中式传统住宅。闫明遗憾的是北京后海荷花市场那块地与他擦肩而过。1995年的时候,荷花市场还是什刹海体校破败的更衣室所在,当初有人准备以2000万的价格转让。当然,这块80亩的地现在价值恐怕已经超过了20亿,其带来的收入要大大超过一个“橘郡”项目的利润。“这块地也许更适合做北京传统住宅而不是酒吧街,”闫明说。“死人住石头,活人住木头”,刘力则继续清华技术派特点,“中式住宅观念完全不属于现代社会工业体系”。      设想毕竟是设想。作为首倡豪宅理念的开发商,闫明深知开发豪宅的困难,“真正要开发豪宅风险太大,目标群绝对数量少,而且没什么共性可研究”。事实上,“橘郡”在第三期开发时已经将单体面积缩小、价格调低,重新回归到稳妥的经济型别墅主流定位上来。   豪宅就应该是个性定制的,可是开发商是没有能力承受完全定制的成本的。这就是绕不开的问题,一方面豪宅的需求复杂多变;另一方面公有制的土地只能由开发商经营,豪宅只能是充满开发商价值观的豪宅。深圳万科的“17英里”的白灰色调与万科本身标识的色调并无二致,其建筑的简洁明快不能不说带有万科一贯的主张和价值观。豪宅不可能是富豪的宅,只能是开发商眼中的豪宅。      事实上,简单评价中国豪宅缺乏文化血脉和贵族血统也不尽然科学。有很多与文物部门和古迹管理部门有密切关系的开发商正在悄悄运作,但是如何商业化利用历史古迹和文化传统是个巨大的难题。很久之前,北京的一个知名开发商就拿到了颐和园与玉泉山之间的一块宝地,犹豫再三又转手出让。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玉泉山的现今地位则不言自明。在这种地方,开发商能做出来些什么,又有多大的胆子敢做出来些什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