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西安城墙第三次申遗胜算几成?(图)

admin 2004-10-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28182850916.jpg[/img]南城门[img]/upload/news/20041028182857145.jpg[/img]北门[img]h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28182850916.jpg[/img]南城门 [img]/upload/news/20041028182857145.jpg[/img]北门 [img]/upload/news/200410281829858.jpg[/img]城墙东北角 [img]/upload/news/20041028182914932.jpg[/img][/center]   2003年,西安城墙管理所正式向陕西省文物局递交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这已是西安城墙自1987年以来第三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两次,西安城墙申遗的脚步只是迈到了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前便宣告终结。对于关注和了解西安城墙的文物工作者来说,申遗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环境、历史地段,以及城镇的历史风貌”。第三次申遗,西安城墙能有几成胜算?带着这个问题,连日来,记者再次游走于古老城墙,以审视的目光寻求一个真实的答案。   西安城墙历经3次大修整   作为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的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基本上保持了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出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西安城墙自建成以来,历经3次大的修整: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1983年,西安市政府耗巨额资金,动用劳动力八百多万人次,再次大规模修复城墙,修复后的古城墙再次焕发出她久远的魅力。   文物学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为,就西安城墙的完整性和文化历史内涵,完全可与开罗、罗马的古城墙媲美,远远胜于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山西平遥古城,她完全有资格作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城市建设与城墙保护   曾参与过城墙申遗工作的专家指出,西安城墙前两次申遗之所以没有通过,最大的败笔是受周围现代化建筑的影响。   专家所描述的并没有错,只是今天,对申遗来说这种并不乐观的环境并未得到改变。站在城墙上,不管从哪个方位看去,都能感到强烈的历史反差。南门外,东边体育馆的楼盖得像一个卧在地上的巨大矩形,西边古城堡酒店的门脸让人怎么看都像是一座庙宇,南稍门农行大厦的高大尖顶建筑高耸入云霄,更有胜者,西大街房地局的办公大楼用了一个比钟楼还要大的仿古楼顶。西安城墙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说,经常会有外国游客站在西门城墙上询问,究竟哪一个是真的钟楼。工作人员都觉得羞愧。   研究城墙文化的人们忧心地说,倘若城市改造与建设全然不顾原有的历史景观和文化风貌,大量拆除有传统风格的建筑,代之以不和谐的现代楼群,城墙便会失去其特征而名存实亡。   还有一种不同声音,西安既是历史名城,又是西部经济大省,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昔日建筑景致与氛围中,而不发展建设,城市必然缺乏活力,经济得不到发展,资金难以筹措,又谈何城墙的保护。   究竟是文化资源保护给经济发展让路,还是经济发展以文化资源保护为前提?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可能的平衡点?这样的争论和探讨至今还在继续着。   城墙维护不如人意   西安城墙虽经过多年的修缮和保护,却仍存在很多缺憾。   记者环城观察发现,城墙很多城门有实无名,作为主城门的东西城门洞上刻有名称,而南北城门的门洞上却没有刻写门名,新开的门洞,朝阳门、玉祥门刻有名称,但建国门、和平门上却没有。此外,中山门两侧的门名脱落得只剩下残砖,中山门城墙“中山门”三个字已经模糊难辨,小南门、含光门亦是如此。补刻城门门名和宏大的城墙工程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和厚重的城墙历史比起来,却益在千秋。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项工程却迟迟没人去做。   除了城门有实无名,城墙的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城墙墙体大大小小裂缝已有70条之多。部分城墙墙体由于没有墙砖的保护而裸露,受风雨侵蚀以致造成塌陷。安定门城楼内在晚清时节闻名四方的甜水井,如今受护城河内污水污染而不能饮用,看着依旧架在井上打水用的4个辘轳,眼前不由会浮现出当年四面八方的人们赶到这里取水的盛况,心中禁不住一阵悲哀。   有人甚至断言,就西安城墙的现状,第三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将是再次擦肩而过。西安市城墙管理所一位资深的文物保护工作者沉痛地说:“比起前两次申遗时的状况,城墙现在整体环境比前两次申遗时还要差,看看北大街的两座超高建筑,西门外大型超市的巨幅广告牌,这些都是最近两年才冒出来的,面对这些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申遗未受足够重视   1985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迅速在申报世界遗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短短15年中就有27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列世界前茅。   1987年,秦始皇陵申报世界遗产一举成功,开了陕西申报的先河,“世界第八奇迹”一举闻名天下。可是此后十余年中,陕西在申报世界遗产方面再无任何建树,而北京、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市却异军突起,其申报成功的项目总量已超过全国的二分之一,这和号称文物旅游大省的陕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外地申遗全城人民同心协作之类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然而西安城墙的3次申遗,甚至没有给城中的居民留下什么印象。   申遗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是几个部门、几十个人想要完成这项工作,是决无可能的。   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负责人曾说,环建委治理范围只限于“西安城墙、环城林带、护城河和环城路”的保护与开发,再远一些的范围便无权管理。这使得城墙建设无法考虑到更大范围的整体效果。但在这些范围内,各种机构林立,我们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机构或法制来制约,这是城墙周遭环境改善和保护的基本前提。   三座古城的不同命运   人们习惯将西安城墙和北京城墙、平遥古城墙作比较。比起北京城墙来,西安城墙是幸运的。上世纪50年代,决策者们就北京城墙是拆还是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让当时的胜出者最终与愚昧划上了等号,北京雄伟壮丽的城墙被毁了,北京人的心灵也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烙印。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断言:如果拆了北京城墙,50年后,一定会后悔。还没有到50年,他的话便被验证。北京城墙的毁灭将古城墙规模、年代、文化第一的位子留给了西安城墙。西安人“不仅要保护好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见地,不知让多少北京人羡慕得红了眼。1997年,幡然悔悟的北京开始捐砖修复明城墙,直至2003年8月7日,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主体才宣布竣工。   同样是古城墙,1997年12月3日,由于整体环境保护较好,山西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加入“遗产目录”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平遥古城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方面均有了飞跃发展。从1997年到2002年短短几年时间,平遥古城仅景点门票收入及旅游收入两项综合收入便由1997年的1354万元增至2亿元,增长幅度达14.7倍。据统计,平遥经济这两年每年以40%的速度发展,如此惊人增长速度使平遥老百姓得到最多实惠。   正在为西安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而伤神的人们,不知看到这些有何感想。   申遗任重道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说:“文化遗产的意义就在于它们能激励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保护,而且还是全社会进步的过程。”   其实,世界文化遗产最大的魅力还是来自经济。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外政府和个人团体数千万美元的捐款,用以保护文化遗产。此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还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有超过320万人到承德观光,而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之前,1994年承德只接待了近100万游客。   1998年,西安护城河清淤工程的胜利结束,使城墙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同时也还给了西安市民一个美丽的环城公园。2002年6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获准实施,这标志着西安这座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003年7月,陕西省文物局对西安市文物局递交的《关于西安城墙火车站段连接设计方案》作了同意批复,据悉,该工程预计投资1亿多元。西安城墙在经过了十几年的不断修复后,至今,惟有西安城墙东自尚勤路、西至火车站广场西侧共约530余米的段落尚未修复。相关人士表示,修复好这最后一段城墙,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恢复古城墙风貌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毕竟还有人在为了西安城墙而奔走忙碌,西安城墙的未来并非没有希望。   能将城墙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西安人民的幸运,若能将她发扬光大,将是西安人民更大的幸运。无论如何,城墙的申遗需要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所要做的工作决非一朝一夕。申遗任重道远!   西安城墙的申遗工作已经不单是为了申报文化遗产,而是一个城市前进发展方向的选择。我们的后代子孙不能失去心灵的依托,历史更不该在我们手中断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