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双年展放大中国城市建设20年
admin
2004-10-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B]越过2004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之综述篇[/B] [B]双年展放大中国城市建设20年[/B] [B]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各展览全面向公众开放[/B] 9月20日,中国
[B]越过2004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之综述篇[/B]
[B]双年展放大中国城市建设20年[/B]
[B]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各展览全面向公众开放[/B]
9月20日,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日,双年展下属的各展览全面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雷姆·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即将奠基,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正在调整中,伯纳德·屈米在为798艺术区做空中楼阁式的概念设计……九月的北京是建筑师制造新闻的季节。从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的建设,到今年的建筑双年展,中国新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20年的演进。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2233625710.jpg[/img]德国KSP事务所的“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展区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镜头。
[img]/upload/news/200410223371812.jpg[/img]本年度普立兹克奖得主扎哈·哈迪德的展区吸引了不少外国观众。[/center]
[B]设计师的新大陆[/B]
让我们回到1983年,那一年竣工的北京长城饭店由美国贝克特国际公司设计,这座中庸的现代主义风格大厦在当时的北京却堪称惊世骇俗,主楼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当时的批评声音说这个建筑“太现代”。1990年前后境外的主流商业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了北京最早的3幢超高层建筑——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摩天楼群逐渐成为北京新的天际线。
随后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98年保罗·安德鲁获得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项目,北京开始接纳那些更有冲击力的设计,2002年以来库哈斯、赫尔佐格、德穆隆、福斯特、扎哈·哈迪德频繁光顾北京这个“世界最大建筑工地”。中国建筑师不得不开始适应市场竞争的局面,这也促进了设计界的多元化发展。
[B]不同力量的贡献[/B]
或许建筑师们从来就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配角,无论是在这个职业产生之初还是现在,业主和政府官员总是掌握更多的权力来控制建筑和城市,在中国,政府官员和地产开发商是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两种决定性的力量。
2003年度“福布斯全球中国50名首富”中有39人出身或从事房地产及建筑建材行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富人主要是通过经营轻工业和商业发达,满足人们对于日常消费品的巨大需求,而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次给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加速之后,建筑业成为新的富人“加工厂”。一方面是巨大的公共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对于住宅的需要也在上世纪90年代完全释放出来。
经历了初期对于面积的占有之后,富裕起来的新一代城市人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同阶层对于自己居所以及所在城市有了更为自觉的要求。
在2003年,城市和建筑问题第一次成为中国文化界普遍关注的中心话题,这些话题主要涉及“建筑师的责任”、“中国是否已经成为洋设计师的实验场”、“如何保存中国传统建筑”等等。这是建筑设计走向公众的开始,而公众的参与将使得城市和建筑获得新的多元思路。
[B]不断奔跑的城市[/B]
深圳、上海、北京代表着中国典型的“建设时期”。三个城市是三种速度,古老的北京有着长达851年的建都历史,“传统文化”在北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这个古老的城市有最多的官员、房地产公司、建筑师、艺术家、批评家。而在历史上,它经过了1919年和1949年两次文化上的重大转型,第一次是拒绝传统,而第二次则拥抱了前苏联的体制。
深圳速度的起点是1978年,这个按照规划建造的城市仅仅20年就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最为年轻的大城市。上海同样因为另一个经济决策而重新找到感觉,这个1848年开埠的城市曾经是远东的繁华都市,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了它新动力,金贸大厦就是它骄傲的表情。
可以想像,在强劲的经济增长的刺激下,未来中国将拥有一张城市化的面孔。
中国最为知名的古建筑故宫、天坛都是农业社会的遗产,而新兴的城市化运动将重新塑造中国的城市面貌。
信息技术的使用并没有减弱人们对于象征性建筑的需求,政府官员、商人对于标志性建筑的追求将不断改变城市天际线的轮廓。
■[B]双年展细节[/B]
●对于经历了资金困境和退展分波的双年展来说,开幕式的举行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主办方嘉宾在致辞时称这是一个“官披民办”、“纯属公益事业”的展览,后一点却是因为系列的操作问题才成为现实。事实上,从事前组委会制订的高达4000元到8000元的展览套票价格就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想收回成本,还想有所赢利。但实际销售不理想,票价受到建筑专业学生的质疑,之后论坛门票开始免费赠送。可是由于没有广泛宣传这个消息,在首都剧场记者看到即使安德鲁、屈米的讲座也只有不足100人旁听,让安德鲁也不无抱怨。
●雄心勃勃的开发商是这次展览的主要赞助商。展览的多数分展都分布在赞助商开发的社区,以便获得宣传效果,而威尼斯双年展的赞助商更喜欢隐身幕后。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基金会制度、赞助文化的状况下,这是一种必然。
●北京一些媒体的表现也相当引人“注目”,在16日双年展最重要的“无止境建筑艺术展”的开幕式上,在嘉宾开始致辞的时候仍有部分记者围拢在安德鲁周围拍摄,安德鲁只好装作视而不见,随后过于吵嚷的声音让中国美术馆的馆长冯远不得不提醒“这是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希望大家保持肃静”。
■[B]焦点建筑[/B]
[B]CCTV新楼“起死回生”[/B]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02233336875.jpg[/img]CCTV新楼效果图[/center]
建筑双年展举行期间,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是建筑界议论的焦点话题,关于它是奠基,以及什么时候奠基的传言在私下热烈地传播着。最开始的消息说CCTV新主楼在9月21日奠基,然后又说因为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因素会推迟,接着有传言说会在9月22日奠基,库哈斯也会亲自出席。
库哈斯及其设计事务所OMA作为“无止境建筑艺术展”的参展人,展示的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竞赛方案,尽管这一方案在第一轮就已被淘汰。2002年OMA选择了参与中央电视台新址建设的设计竞赛而不是世贸中心重建设计竞赛,显示了他们战略性的眼光:精明的他们意识到北京是一个正在进入建设高峰期的巨大市场。
他们设计的中央电视台分两部分,一幢楼是CCTV主楼,另外一幢建筑是电视文化中心TVCC,是向公众开放的空间。整个建筑有55万多平方米,将来会有十万多人在这里工作,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
在2002年的建筑双年展上,地产商潘石屹曾经质疑这样的钢铁恐龙是否安全,那时正是“9·11”之后,人们普遍对这个方案表示担忧。之后关于结构安全性、造价问题以及是否影响CBD交通的争论让这个工程处于漫长的等待中,期间的种种争议足以写成一本书。但是在这次建筑双年展开幕式上,潘石屹又表示欢迎CCTV入驻,他表示库哈斯曾经亲自和他交流,“这个建筑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危险”。不过据了解,潘自己已有项目在央视新址附近,而电视台东迁会让他的项目升值。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