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小区景观营造三原则

admin 2004-10-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随着“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家园?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
随着“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家园?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调出来。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因此,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笔者以为,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三大原则,即生态原则、经济原则、文化艺术原则。 生态原则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住宅小区景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设施来调节空气质量和丰富视觉感受。当然这绝不是说“绿色住宅”等于“绿化住宅”。现在讲的“绿色住宅”是由“室内环境”和包括绿景、水景等在内的一整套“室外环境”的保护、改善措施来造就的。但对景观而言,主要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等设施来改善环境。 经济原则 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国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崇尚朴素,经济实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是园林大国,在造园艺术宝库中,有着许多强调经济观点的论述。 利用建筑物的巧妙组合、摆放来造景。实际上,小区内楼座的组合、摆放形式也是一种景观。例如,将住宅小区内的高层、多层、低层、别墅等不同高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进行巧妙地组合、摆放,有节奏,有韵律,错落有致,可以很经济地造成丰富的景观。 特别是为了克服“排排房”、“兵营式”的楼座布局所造成的呆板单调之感,应力求摆放形成围合、半围合空间。这种围合、半围合的形式,造就了组团内部的相对私密空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正在日益成为社区规划创意的追求目标。 造园占地面积应适当控制。中国造园技巧特别推崇“小中见大”的传统手法。国外一些学者也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对庭院空间进行了“宜人尺度”的量化研究。他们认为,室外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 鉴于小区用地很珍贵,不能动辄辟地若干亩,搞大广场、大草坪。大而无当,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业主的负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周边的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或称“均好性”)很差,不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则居民受“均好性”之惠多多。 文化艺术原则 我感到,现在应特别注意和加强研究的是小区景观的文化艺术性问题。 小区景观绝非是草树花石、亭台楼阁的简单杂乱堆砌。虽无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艺术法则。目前,各地造园水平参差不齐,既涌现了不少精品,也出现了一些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后者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艺术水平较差;第二类是艺术水平虽高,但有些铺张过分了,“过犹不及”,也不能算是成功。而对第一类来说,就迫切需要在提高造园艺术水平上下功夫。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