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能够承受之重 设计不能承受之轻
admin
2004-07-31
来源:景观中国网
设计是生产力。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展商所认识。 深圳金地、北京复地高薪招聘设计总监的广告激起业界反响。 对设计总监的关注也引起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追本
设计是生产力。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展商所认识。
深圳金地、北京复地高薪招聘设计总监的广告激起业界反响。
对设计总监的关注也引起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追本溯源。
设计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总监现象是一个从未谈透的老问题。
中海与万科是两个最早将技术作为核心,将自己的建筑师团队作为产品推动因素的房地产企业,使得这两个企业能够形成全国扩张的局面并保持鲜明的产品特色。但由于企业文化的不同,万科的建筑设计中心一如它那栋概念化的建筑,充满了张力;而对中海,我们更多的是从一个个产品中来感受它在设计理念方面的变化轨迹。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知道“万创”,知道这个团队为万科输送了许多知名建筑师和职业经理人,但人们对中海在设计方面的贡献却知之甚少。被业界誉为“设计总监第一人”的万科建筑设计中心总监张纪文,以一种极为推崇的语气谈到了中海及其总建筑师罗亮。他认为万科与中海是两个从10年前就可以对比的企业,它们都有相同的香港地产渊源,并且在一些组织架构及产品理念上或多或少能够看到对方的影子。
中海在设计的架构探索方面走得最早,管理体系也最为成熟,在设计中提出概念策划成为中海的特色,并且至今许多企业未能窥透其中奥秘。就像中海的总建筑师罗亮所说:如何将设计、策划、营销融为一体,只有中海能够做到,对于概念策划,中海甚至总结出了一整套的教程,只是,它在学院里的课程表上无法见到。
中海与万科各自代表了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两条主线,对于设计的理解虽然有过差异,但今天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即使二者都极为看重设计,但中海与万科都有一个无法改变的信条:文化是不可以卖的、建筑是不可以卖的,只有质量和品质是可以卖的。
阳光100对设计的切入完全是另类的,2000年的“与大师对话”让人们彻底见识了住宅设计的崭新面孔,在市场的纷纷效仿中,这种对话一方面促进了设计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误导住宅设计流入概念炒作。面对洋大师的泛滥和与洋大师沟通的尴尬,阳光100的设计总监出现了。
面对这股设计总监热潮,金地的反映很冷静。同样是设计总监,其管理流程或体系是否完善,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北方的发展商更容易把设计变成一个卖点,南方则是把它做细,做到产品里面去,一个企业一定要清楚自己设立设计总监的目的。
对行业的探讨继而会转向对专业的探讨,同时延伸到对建筑师价值取向的探讨。因为在招聘设计总监的过程中,金地也遇到了一些困惑:这种人才太缺乏了,建筑师多、学院派多,但可胜任设计总监的人太少,对于大多数建筑师来说,做一个设计总监就意味着自己和画图分开了,和创作分开了,和成名也分开了。
但这种心态在中海是不存在的,每一个抱有幻想的建筑师到了中海都会被彻底洗脑,中海的理念就是,住宅设计不需要大师,只需要建筑师,建筑师不做作品,只做产品。
同样,万科的张纪文也否定了设计会带来产品附加值的观点,他认为住宅不是承载建筑师理想的载体,它是承担客户价值的载体,一定要把二者分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