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开工与文物保护不能两全?
admin
2004-07-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img]/upload/news/200472515059606.jpg[/img] 连年的高温干旱使得北方大部分城市遭遇水资源危机,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供水形势一年比一年吃紧。
[img]/upload/news/200472515059606.jpg[/img]
连年的高温干旱使得北方大部分城市遭遇水资源危机,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的供水形势一年比一年吃紧。酝酿论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在华北严重缺水和干旱的催促下,终于正式实施。
然而横穿中国古代文化、文明核心地带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地和总干渠沿线,是中原地区文物点分布密集、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区域。今年10月份,该工程豫北段即将开工。可是,该段的文物勘探和发掘工作却还几乎没有动作。南水北调所涉及的空前规模的文物保护问题却还悬而未决。
[B]厚重中原承载重任[/B]
据记者了解,众多专家学者已发出紧急呼吁:汲取过往重大工程造成文物损失的教训,避免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重要文物在施工中毁于一旦。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4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关注此事,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文物。他们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涉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这两个流域三个主要文化走廊或通道地带等内容,"文物抢救难度和规模均超过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已陆续开工。其中,由丹江口水库取水至北京的中线工程豫北段将于今年10月投入建设,而目前这一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还停留在田野调查和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上,具体的钻探和发掘工作至今尚未提上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跨鄂、豫两省的丹江口水库。全长1267公里的总干渠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人类生活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区和总干渠渠线涉及文物众多,文物遗存十分丰富。
专家向记者披露,据不完全统计,在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淹没区仅已知需要抢救保护和发掘的文物点就有200多处,估计170米水位淹没区内的古墓有近万座之多。工程一旦开工,就意味着从远古人类遗址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部分古建筑群等珍贵文物所在地将被淹没。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调查,初步确认总干渠河南段涉及文物点121处,其中墓地和古文化遗址117处,古代建筑3处,碑刻1处。而该工程河北段所经的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也是河北省古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地区。
忧心忡忡的专家们指出,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文物具有年代跨度长、分布密集、等级高、文化内涵复杂、文物保护任务繁重的特点,因此搬迁、钻探、发掘和后期保护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需要"充足的时间"。
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阶段,虽然在渠线设计中已经注意避开一些重要文物点,但总干渠渠线的设计并没有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征求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文物调查工作迟迟没有落实。
[B]开工在即 文物保护却时间无多[/B]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陈彦堂介绍,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豫北段的文物保护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预留时间。豫北段开工在即,而该段的文物钻探和发掘还仅停留在规划阶段。
石家庄到北京的部分工程已于去年底开工,今年内河北段干线工程也将全面开工。虽然河北段文物状况进行了两次调查,但均未进行地下勘察,文物保护的大量实质性工作还没有什么进展,而时间已经无多。
按照工程总体设计,河北段建设将于2006年底全部完成。文物保护的规划是,到2005年12月完成对石家庄以北段的勘探、发掘,到2006年7月完成石家庄以南段的勘探、发掘,其中全部的考古勘探要在今年完成。水利工程和文物勘探在时间、空间上的这种重合,使文物勘探面临很大困难。
经费问题也制约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据初步预算,该项工程所有文物保护工作需要花费数亿元。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表示,他们前期已经派出十几个人的文物队伍、自筹几十万元经费进行文物调查,但最重要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则必须要等到经费落实后才能进行。但现在开工在即,却找不到可以落实经费的单位。
"考古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需要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对河南来说,压力很大。现在,即使是抢救也已经很迫切了。"孙新民说。
政协委员们在提案中指出,三峡考古是中国最大的文物抢救工程,但是工作量过大,给文物部门预留的文物保护发掘时间过短,留下遗憾。不仅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教训深刻。他们疾呼:在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建立文物评估制度,让文物部门提前参与,确保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