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生态建筑——栖居自然中

admin 2004-07-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人类起源的远古时代,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延绵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人类生存的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荒芜变丰茂,从平地到立体;繁华都市,高楼林立;城市空间的每一个缝隙
  从人类起源的远古时代,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延绵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人类生存的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荒芜变丰茂,从平地到立体;繁华都市,高楼林立;城市空间的每一个缝隙,无不弥漫着理性的工业化雕琢的气息。   对居住的梦想与渴望,贯穿于人类奋斗的始终,为了满足这样那样的需要,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然后钻进去;久而久之,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被钢筋水泥层层包裹的日子,适应了在机械运转的恒温空调下的脉动呼吸,以及见怪不怪的对外界感知的麻木与迟钝。人们,无论富贵还是贫贱,藏身蜗居还是拥享豪宅,站在自然面前,我们一样都是“穷人”。   科技的进步唤醒了人类融入血脉亲近自然的天性,在被钢筋水泥丛林与自然隔绝了几个世纪之后,“生态建筑”的出现,使我们以螺旋式上升的高度回归人类最初的出发点,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密对话与成长交融,这是高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的人文动力。   ■抛弃层层包裹的栖息方式,追求在大自然的居室中自由呼吸   然而,究竟何谓“生态建筑”?对很多人来说,如“雾里看花”朦朦胧胧。这个时髦名词的背后意喻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著名结构工程艺术专家索贝克教授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人类可以摒弃数千年来传统的居住观念,不再选择层层包裹的栖息方式,而是追求“在大自然的居室中自由呼吸”。其典型实例就是索贝克教授坐落于斯图加特城郊山坡上的全玻璃结构、太阳能住宅。在这样的居室中,除卫生间之外,所有的房间没有任何分隔墙,房子的外墙都由透明玻璃构成,整个空间如一气呵成般流畅。房内没有抹灰刷浆,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为可回收类型,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通过对玻璃、自然通风系统及热交换系统等的创新设计,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基本达到零能耗和零排放。在这样的一幢居室中,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保持与自然的感应与交流,感受寒来暑往的更替,雨雪风霜的润泽,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这种与自然同呼吸,共生息的生活,使人享受到最高境界的健康舒适度,获得身体和精神上最至深的双重愉悦。   国内著名高档住宅设计专家、北京五合副总经理严涛先生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这样来看待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地设计理念强调建筑融于自然,而不是人为破坏性的改造自然;要求在施工、建造及使用过程中所用材料是环保、可回收型;具有低能耗、高舒适度的优点特色。从人文主义层面来讲,生态建筑表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掠夺式的资源掘取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生态技术的出现将使建筑与自然趋于和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日益频繁,近乎掠夺式的资源掘取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这其中,建筑所消耗的能源令人触目惊心,约占人类能耗的1/3强,而人类产生的垃圾中亦至少三成来源于建筑,照明、采暖、制冷、用电,新风系统、玻璃、外墙、外窗,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构成无不耗费着大量的能源,而如此珍贵的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建筑正成为一个吞噬能源的巨大“黑洞”。生态建筑的出现,将改善这一切,由于采用了高科技的生态技术,建筑可以达到零能耗和零排放,完美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双重功效,使人类重回自然怀抱,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中国已经步入能源贫乏的国家行列,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对能量的消耗及能源的浪费还处在世界前列。表现在建筑上,能耗是欧洲住宅能耗的3倍。而中国的城市和居住区的整体势态环境却相对恶劣,这种窘迫带来的危机,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因此,从世界范围来讲,要实现理想人居的美好远景,生态建筑是必由之路。 [img]/upload/news/200478183548759.gif[/img]   ■摄影/RolandHalbe   ■资料提供/北京五合   ■玻璃映照美景,表情因天色而变   ■索贝克住宅生长在斯图加特城外的山坡上   ■当周围变暗,居住空间犹如山中舞台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