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四川阆中城“退新复古”是否可行

admin 2004-07-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推倒旧民居,建高楼、修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商务中心,是当前我国难以控制的城市发展热潮;但四川省阆中市却要把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50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推倒,
  推倒旧民居,建高楼、修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商务中心,是当前我国难以控制的城市发展热潮;但四川省阆中市却要把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50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推倒,恢复古街小巷。   在四川省阆中市的武庙街、南街等地,挖掘机、推土机轰鸣着,一幢幢现代建筑在它们巨大长臂的挥动下,渐渐支解成碎石瓦砾。据了解,阆中市推倒这些现代建筑,既不是为了拓宽街道,也不是为了修更豪华的现代商务楼,更不是为了绿化亮化工程而修建大草坪。在施工现场,一位施工指挥人员指着远处的古建筑告诉记者:“推倒这些是为了恢复古建筑。"   阆中市城市规划局赵平局长告诉记者:“这只是我们‘退新复古’计划的序幕。所谓‘退新复古’就是拆除古城区现代建筑,恢复古城原有风貌。为此,市委、市政府在今年9月将率先撤离古城。"   “未来2年至3年,我们将全面实施‘35368’工程,即整体搬迁(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30个行政事业单位,拆除50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恢复30万平方米的古城古景,打造8个精品景区……今年内要拆除古城核心区10万平方米的现代建筑,启动并完成张飞庙的修缮,恢复道台衙门和南京关古渡口……”今年5月,在四川省人大领导赴阆中开展古城立法调研时,阆中市市委书记任晓春向省人大领导谈了他们恢复古城的计划。   古城能否充当现代经济的火车头   “我们可是把宝全押在古城开发上了,要通过古城开发带动旅游业、服务业、商业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的增长。"赵平指着一张古城保护与开发的规划图告诉记者。   但一位老城居民认为:“我看这是瞎折腾,阆中有些文物古迹都已修成了公园或旅游景点,这也就足够了。现在又要搞什么恢复古城,来阆中玩的也就是周边县市的人,恢复古城又能增加多少游客?恢复古城要拆除那么多房屋,搬迁那么多的机关单位和居民,增加的旅游收入能弥补其投入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因为对恢复古城而涉及到的搬迁有不满情绪,就是对阆中文化了解甚少,也许是他们天天住在阆中反倒觉得没什么新奇的缘故吧。"赵平告诉记者,“阆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开发宣传力度不够,至今许多文物古迹仍不为世人所知。"   阆中周朝时为巴子国国都,自秦惠文王置县起,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此外,阆中还是多民族聚居地和宗教活动的区域中心,市内有汉、回、藏、维吾尔等19个民族,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门派千百年来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风水文化、三国文化、传统产业文化(醋、丝、绸)等。   “我们开发古城就是要保护现有的文物,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编排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如醋神舞、川剧、皮影等,把它们充实到各个景点院落,做到‘一景一文化’、‘一景一特色’。同时还将修建阆中民俗展演中心,建成科举文化街、旅游商品作坊街区等。总之,阆中具备吸引中外游客眼球的资本,只要充分保护和开发,古城是完全有能力拉动阆中经济腾飞的。"赵平告诉记者。   任晓春书记更是对“退新复古”充满信心,他说:“随着阆中古城在四川省乃至全国知名度的一步步提升,阆中旅游业已逐渐红火起来了,特别是今年‘五·一’旅游黄金周更为火爆,游客达1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8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0%,收入增  “为了恢复古城而要把行政事业单位全部迁出古城,政府有那么大的财力吗?"这是记者在阆中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阆中还比较穷,政府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但搬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其实并不需要财政出多少钱。随着阆中旅游业的发展,阆中古城的地价也随之升值,政府机关所在地几乎都在古城最繁华地段,一亩地可卖80万元至100万元,而在七里新城,商业用地一亩也就卖17万元至18万元。政府机关把在古城的办公用地卖了,几乎不用添加一分钱就能在古城外买上比古城好得多的办公场所,我想政府搬迁是不会加重老百姓负担的。"当记者提出百姓关心的话题时,赵平如是做了回答。   古城保护开发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对此任晓春胸有成竹,他说:“我们已仿照平遥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古城保护与开发管理委员会,在管委会下面设立了一家股份制公司,将政府控制的资产划拨给该公司,并筹集了一定的股本金作为法人股份,实行权、责、利三者统一。通过从社会上融资,能有效地解决古城保护与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新城不想上演“空城计”   “在七里开发区挣不到钱,我在那里买房子干啥?"一名蹬人力三轮车的大嫂告诉记者。这名大嫂是阆中丝厂下岗职工,现在蹬三轮1个月能挣七八百元。一名市民诙谐地附和说:“七里新城离阆中古城有近10多里路,又在嘉陵江对面,是刚开发的,以前那里是农村,既没工业也没商业,谁愿搬到那里去住?政府搬过去,就让政府去守孤城吧!"不愿意往七里开发区搬迁,可以说是一些市民的共同心理,其理由是:新城没有就业机会。当然,也有老城居民听说古城搞开发,认为自己的地会越来越值钱而不愿搬迁;有的是住习惯了,认为七里开发区是农村而不愿意搬迁的。   搬迁是所有城市进行开发时面临的最大难题,井冈市政府的搬迁就已陷入到尴尬境地,由于无人愿意到井冈新城安家落户,商家更不愿在新城投资,新城的就业机会也就更少,就业机会少也就更没有人愿意到新城去住了……为扭转此种恶性循环局面,井冈市政府竟然违规采取强制措施,让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新城买房,否刚将调离原单位。   平遥古城搬迁也同样陷入困境。他们将行政机关、学校、医院都搬到了城外,但古城内仍有4万居民(按规划,平遥古城内常住人口为两万居民为宜)。一方面,古城因居住人口过多,不堪重负而影响了景观;另一方面,生活在城里的老百姓因生活极不方便而怨声载道。居民搬不出去的原因,是这些居民在城外买不起房。为促使老百姓尽快搬迁,政府还在每个城门口设置了铁栏杆。   “新城成为‘冷宫’,这也是我们最为担心的事。"赵平告诉记者,他们已有相应的对策。   为防止新城成为“冷宫",阆中市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完善新城基础设施,改善新城投资环境,所有拆迁单位(个别特大单位除外),不批准其自己买地建房,要统一租用或购买写字楼,由政府统一规划、开发商修建机关办公写字楼,这样所有政府机关部门在一起办公,不但使百姓办事方便,也避免了各单位乱占耕地现象的发生。   阆中不让新城变“冷宫"的又一大措施,是政府补贴修建大量经济适用房,供普通老百姓购买。   赵平说:“如果一户居民把在古城里的房子卖了,用卖房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在新城买到比古城好得多的居所。我想,大多数居民是愿意搬到新城去的。"   “退新复古"符合科学发展观吗   “恢复古城、搞旅游开发是好事,只要不殃及老百姓就行。"一谈到恢复古城,阆中的百姓都津津乐道,但他们普遍担心政府大兴土木(恢复古城、政府搬迁)会使他们不堪重负。   “恢复古城、政府搬迁,我敢负责地说不是因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需要,任晓春书记曾明确表态说,‘规划靠专家、建设靠市场、经营靠理念',规划是我做的,没有任何领导对我指手画脚。阆中既不通铁路,又没有港口,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搞贸易、搞工业都是不行的。阆中惟一的财富就是风景秀丽。恢复古城、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是阆中的惟一出路。百姓只能从中受益而不会遭殃。"赵平肯定地说。    随着古城的开发、游客的增多,相关产业会得到相应发展,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单是就业方面,百姓就能直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更不用说旅游业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后,有实力进一步改善整个城市的居住环境,给老百姓带来的间接好处了。赵平说:“‘以人为本’是任书记在城市规划方面确定的指导原则。他常说,要确定一个规划项目该不该上,除了经济实力外,关键要看这个规划能否给多少百姓带来好处。百姓是城市规划之‘本’。"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认为,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所谓的 “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一座城市的规划发展能给谁带来好处。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能使城市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增加,出行购物更方便,居住环境更优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进一步得到发展,绝大多数百姓能从中受益,那么,这样的城市发展就是中央反复强调的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即使这座城市GDP增长幅度不大,没有大广场、宽马路、豪华商务中心,这座城市领导人的政绩也远比有大广场、宽马路、高楼林立,但背后是楼房卖不出去、居民无房住、失业率上升、黄赌毒盛行的城市大得多。 ■链 接 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周朝时为巴子国国都,自秦惠文王置县起,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王朝都视阆中为西南之重镇,明末清初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一直是郡、州、府、道的所在,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阆中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山川灵秀,历史上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吸引了杜甫、陆游、苏东坡等众多文人骚客驻足,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古时阆中科甲盛行,出过4名状元和116名进士。杜甫曾在阆中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诗句。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1.78平方公里的古城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建筑及明清建筑风貌。阆中是全国现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有全国罕见的唐代大佛;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千年古刹永安寺、五龙庙,古建筑群观音殿;富丽堂皇的滕王阁;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古朴完好的清代考棚;西南地区惟一的哥特式建筑福音堂;独特的古街古院等历史遗迹、自然景观达200余处。其中,国家、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就有20多处。此外,阆中还是多民族聚居地和宗教活动的区域中心,市内有汉、回、藏、维吾尔等19个民族,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门派千百年来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阆中地方文化主要包括:传统风水文化、古城文化、巴渝文化、古天文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传统产业文化(醋、丝、绸)、革命传统文化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