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孙克放:更新小区发展规划理念

admin 2004-07-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孙克放谈——更新小区发展规划理念 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召开的住宅产业发展论坛上,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孙克放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孙克放谈——更新小区发展规划理念 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召开的住宅产业发展论坛上,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工程示范处处长孙克放就目前我国现代居住小区的规划如何更新理念、拓展思路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康居示范工程遵循科技先导、设计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设计创作中提炼新理念,开辟新思路,创立新品牌。“均好性”理念,“价值定位”理念,“新街坊”理念,是从近几年众多住宅规划设计创作中提炼出来的。不少设计方案在创作中引入这些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均好性”理念    “均好性”理念强调环境资源的均享。环境资源主要包括绿地、花木、水景等自然和人工景观。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但可以创造美好、温馨的居住环境,而且也可满足居住者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要以“均享”为原则,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获得等同的价值回报。要达到“均享”的目的,环境资源势必要“分散”,“分散”到每幢住宅前,每个院落里,甚至每户的窗前。避免了因资源的“集中”,而形成仅供一部分人享受的格局出现。也就确定了在小区的规划框架中要布置出多个景观“亮点”,而不是常见的“四菜一汤”。    “均好性”理念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和共享。实践证明,尺度过大的绿化空间,不但实用性降低,而且居民的领域感也随之减弱,很少在其中活动。人们更关心和喜欢的是贴近宅前的绿化景观,认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园区。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较多地采取弱化组团空间,强化半私密空间的手法,设法营造一个亲切怡人的交往场所——“归属领域”。设计人员要想方设法打破人们常见却不喜欢的“双平行界面围合”(行列式设计),适当扩大或缩小围合界面的间距(如院落的收放),或改变围合界面的曲直(如曲面板楼的围合),就能塑造出令消费者神往的居住空间环境。示范工程“沈阳万科新城”的规划方案就突出了三角型的院落围合和三角形的绿化空间,并且以此为母体,重复布置,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也获得了空间上的均好。    “均好性”理念,强调居住日照和朝向的均好,强调内外部环境的融会贯通。有一个康居示范工程地处广州南湖附近的一座山坡上。开发商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山上的树木,主动将规划局给定的容积率2.2降至1.8。设计者则充分利用地势高差,沿山脉分层错落地布置多层和小高层住宅,避免住宅间的相互遮挡,保证了每户通风采光良好和视线上的通透。“济南阳光花园”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创意新颖,结构清晰,住宅形体流畅活泼,并且全部南向布置,获得了良好的日照和空间围合效果,体现了设计上追求“均好”构思。设计者通过对不同尺度的院落组合取得空间形态上的协调;利用空间上的渗透和扩展关系,达到环境景观的互融,使居住者置身于一个充满温馨、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    “价值定位”理念    住宅的商品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住宅在小区的空间分布位置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首先从“概念规划”入手。依据人文地理环境,确定整个小区的基本构架,重要的是划定住宅的“价值区域”。区域的价值高低是相对而言的,它取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水平,也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判断。    第二是按划定的价值区域确定每幢住宅中每户的户型和所在位置。而不再是按户型比随意地安插。“按户定位”是价值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思路。    第三是推敲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通过资源的再调整,化不利为有利,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低价位区,达到价位的均等。    如果一个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中低价位区的比重占的很大,就可以判定这不是一个最优方案,就有重新调整的必要。设计者的“功力”也恰恰显示在将低价位区调整为高价位区上。“价值定位”理念,看起来具有商业策划的色彩,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达方式。区域价值的高低,应反映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建立“价值定位”的理念,有助于规划思路的拓展,有助于对规划设计方案的正确判断。合理地确定和反复地调整“价值区域”,最终形成理想的规划布局。尤其是根据不同景观环境条件,进行“户型定位”的设计,会受到购房者的认同。    “新街坊”理念    街坊式的城市规划设计已不是一个新课题。它的发展演变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至今对传统式街坊的构成研究仍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赋予街坊式设计以新的内容。新街坊理念是现代城市管理和现代小区管理不断变革的产物。新街坊分为“城市街坊”和“小区内街坊”。    城市街坊    加密城市街道路网,并以城市街道将大面积居住区分隔成不同的邻里单元,以缩小居住区的规模或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划小,利于城市路网的加密,改善了交通的拥挤。这种规划格局十分适于旧城区的分期、分片的开发建设。    采取周边围合和封闭管理方式,增强了住区防卫能力并形成尺度适宜的公共院落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交往场所。邻里单元管理的封闭性和街区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街坊区域的安全防卫方式的社会化。    周界景观即是街区景观,但不能成为供人们欣赏和享受的景观,因此强化院落内侧景观是极其重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住宅的商品价值。    现代的生活并不只限于在邻里单元内。街坊之间必然要有联系(如儿童上学、主妇购物),需要建立相应的连通空间体系(如连廊等)解决跨越街区和人车分流问题。    设计中除了表现出上述街坊式规划的特征外,设计者还独具匠心地加以创新。其一,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做到人车分流,消除了汽车交通对内部院落的干扰。其二,半地下车库为一层住户提供了一个休息平台,同时解决了外部街区对住户的视线干扰。其三,院落中部的住宅底层架空,使景观视野更为开阔和通透。    小区内街坊    “小区内街坊”与“城市街坊”在布局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区别有:    是以小区内的院落或组团作为邻里单元,而城市街坊是以居住小区作为邻里单元。    道路自成体系,除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通外,其他道路(街区)不与城市道路直接连通。小区内的街区在空间尺度上与城市街区存在较大差异。“小区内街坊”的管理仍属于内部物业管理范畴。    “深圳万科四季花城”示范工程是采用“小区内街坊”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设计方案中有两点是值得借鉴的,一是交通组织,二是安防管理。该小区车流主路沿小区周边布置,形成外环。支路由外环向内延伸,通至每个院落。人流主路设在小区中间的步行街,支路以步行街为轴,呈树状向外延伸。两个系统的支路,间隔布置共同组成有规律的双向垂直路网。即形成了街区。将院落或组团置于街区的围合之中,组成可独立管理的单元,即形成邻里单元。这种交通组织形式达到了人车分流的目的,也形成了“小区内街坊”的基本特征。    由于对小区的邻里单元实施智能化的封闭管理,保证了院落空间内部的安全。所以,对整个小区的安全防卫的重点转到对街区的安全防卫上,只要加强对街区的动态巡查和电子监视,就能保证了院落周界的安全。这种安防管理模式应该说是“小区内街坊”独有的。    相关链接规划设计新理念的形成任何一个设计理念的产生都带有时代的印记。对这些设计新理念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住房分配体制的逐步解体和新住房商品化制度的逐步建立,改变了住宅开发建设的价值取向,同时改变了设计的价值取向。确切地说,设计是住宅销售策划之本,是提供有效供给之源。设计与策划并提,是一种经营理念上的转变,这一转变也给设计理念的创新提供了不断扩展的空间。    其次,人们居住形态的变化,赋予了规划设计许多新的要素,引发规划理念上的变革。许多设计人员正是敏感地抓住变化中的要素,提出了规划的新思路。    第三、城市与居住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新的现代化城市规划格局引起居住小区规划模式的改变。因此,积极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相互适应的小区规划模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四、中国住宅设计进入一个活跃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为住宅设计新理念的产生提供了良好氛围。住宅建设正处在一个政策转轨、体系转型、市场发育、质量换代的历史转折点上。住宅设计领域也同时进入一个新活跃期:技术竞争的浪潮冲击,建立了招标制;另一方面是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大量地涌入,激化了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国外住宅建筑理论和设计理念的引入也激发了国内规划设计理念上的变革和创新。    第五、建设部试点小区和国家小康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为住宅设计水平的提高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奠定了基础。试点小区和小康示范区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居住小区开发建设的成功之路,促进了中国住宅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