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平民建筑群落的精华
admin
2004-06-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丽江古城骨子里是平实随和的,孩子们在城内嬉戏,你不用担心有汽车、摩托;老人就坐在街边晒太阳打瞌睡。在这里你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恬静。"来自"山水甲天下"的广
"丽江古城骨子里是平实随和的,孩子们在城内嬉戏,你不用担心有汽车、摩托;老人就坐在街边晒太阳打瞌睡。在这里你会惊讶地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恬静。"来自"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画家唐星生说。他创作了大量取材于古城的美术作品。
被不少人视为梦中家园的滇西北丽江古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参与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馆长李锡介绍,丽江古城是以全票通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当时原有的文化遗产大多以王宫及名人故居为主,而丽江古城恰好填补了当时世界文化遗产中缺少平民建筑群落的空白。古城内目前仍居住着4000多户以纳西族为主的家庭。
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海拔2416米,面积3.8平方公里,古城四面青山绿水环绕,晶莹璀璨、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远远挂于天际。据说,世居于此的纳西族的土司姓木,木字加框便成"困",故丽江古城不筑城墙。自古以来,丽江古城是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集市,是滇藏贸易的商品集散地。
古城始建于没有汽车的时代,水是古城的灵魂,它依山跨水而建,水随街走,街依水筑,整个小城就是一张树状的水网,300多座朴实无华的石桥、木桥将古城连成了一体。清亮亮的河水或在古城人家门前,或在屋后,或绕墙而行,或干脆穿室而过。
古城依水而建的街道过去一律用据说是从玉龙雪山采来的五彩石铺就,岁月已将这些石板磨砺得光滑如镜,色彩斑斓,不过人走在上面并不会滑倒,石板之间有着防滑槽。伴着弯弯的石板路,古朴厚重的建筑鳞次栉比,街道曲曲折折,灵活多变,宽不过三五米,窄处仅一二米。灰瓦、土坯墙、木结构的房舍都不高,基本为一至两层,因而虽然房舍集中,但古城内并不觉得拥挤。
古城内家家有小院,从大门进去你就会发现纳西小院其实是典型的汉族三坊一照壁或一坊房,一楼是宽敞的走廊,走廊冬暖夏凉,是纳西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纳西人喜好花木,家家果木扶蔬,小河旁垂柳依依。徜徉于蜿蜒的窄巷中,抬头会有一丛葱翠的绿树或几枝红艳的花朵从土墙里斜伸出来,撒你一头的绿荫和花香,那是怎样的欣喜。
位于狮子山麓,如球场大小的四方街是古城中心。站在四方街中间,只见几条五彩的石板路从几个方向游进古城深处,消失在密密的房舍中。丽江古城布局与大多数城市棋盘式的空间布局不同,它以四方街为中心,主要街道呈放射状,四通八达。在古城蜿蜒曲折的小街巷里穿行,迷路了也不用担心,无论怎样都可以到达四方街。清清的玉河水从四方街口流淌过,过去人们曾在这里设堤,每天集市散了以后堵水冲洗四方街,这是纳西族的一个杰作。
1951年丽江和平解放,机关、部队及企事业单位都设于古城内,古城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此后,随着公路的开通,古城内的机关单位感到工作不便陆续迁出古城,开始建新区。1958年丽江县政府第一个丽江县城总体规划提出了"保存古城,发展新城"的思路。在有意无意中,丽江古城幸运地得以完整保存。
1986年丽江县准备将新建的东大街向四方街延伸,当时的云南省领导获悉这一消息后当即指示,"务必做到保留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化险为夷!这一年底国务院批准丽江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制定了古城管理条例,极大地促进了古城的保护。(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