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数亿元冲击世界“双遗产”意欲何为
admin
2004-05-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位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和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境内风景秀丽,地质古老,地貌奇特,佛教历史悠久,迄今为止仍保存着北魏、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寺庙建筑
位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和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境内风景秀丽,地质古老,地貌奇特,佛教历史悠久,迄今为止仍保存着北魏、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寺庙建筑47处,既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更具有独特魅力的自然遗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在举国上下一片“申遗”热潮中, 把五台山申报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了五台山人一种必然的选择,事实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区三年前就加入了“申遗”大军,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踏上漫漫“申遗”路
2001年,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区毅然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申遗”工作程序。2002年5月,五台山风景区邀请国家地质地理、风景名胜和规划方面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确立“申遗”的进程和办法,提出了“还五台山本来面目,提升五台山品位,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的申办口号。同时,加紧组织《五台山总体规划》的修编审批工作。
五台山“申遗”工作引起省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初,山西省成立由梁滨副省长挂帅,吸收省、市、县和景区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高规格“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的五台山“双遗产”申报文本和预备清单已基本完成,近期将聘请国内有关专家对文本进一步审核完善,尽快报送国家建设部,力争明年上报世界遗产中心。
据悉,在去年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三江并流、十三陵和明孝陵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29处世界遗产,是第三大世界遗产大国。此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的一宫三陵、杭州的西湖、江苏的江南水乡古镇、南京城墙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春秋淹城遗址、惠山祠堂建筑群、洪泽湖大堤等相继加入“申遗”大军。全国各地,从南到北,一股世界遗产申报热潮席卷而来。
根据规定,五台山的申报文本必须在2005年上报联合国。近期,联合国“申遗”组织将派人到五台山进行实地考察,五台山的“还其本来面目”行动,是否顺利过关,人们将拭目以待。
同时,按照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推荐一个提名地的新规定,五台山“申遗”将面临激烈角逐,进入名录申办成功可能还要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
据了解,“申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每年全球范围的申报淘汰率在30%到50%。南京明孝陵的专家说,“三江并流”从1993年开始申报,持续奋战10年才成功,明孝陵历时三年加入名录。看来,“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但五台山人信心十足,他们认为五台山的佛教圣地和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这两个致胜法宝在“申遗”中举足轻重。
还五台山本来面目
五台山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夏季气候凉爽,被誉为“清凉胜境”,是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尤其是构成五台山地貌特征的东、南、西、北、中五座台顶,可称雄奇险秀、甲于天下,在地质地貌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国早期武寒纪地质的经典地区之一,其北台是华北最高峰,是华北山地第一级夷平面的代表。五台山又属冰缘地貌,且类型繁多,地质地貌的多样性,也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样化,亚高山草甸带、针叶林带以及苔草、珠牙蓼等植被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但是,由于过去人为的开发和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使五台山景区笼罩在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城市化倾向中。与世界遗产的要求相去甚远。为保护五台山珍贵的文化自然遗产,使其尽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名录”,2002年5月26日至27日,一批专家学者汇聚五台山五峰宾馆,为“申遗”支招。
他们在充分肯定五台山的自然、文化价值、地位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主景区现代人工建筑过多过滥,清水河污染严重,治理迫在眉睫;加强五个台顶的地质、地貌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最后,大家形成了一致的共识:通过还原五台山的“清凉胜景”和“佛国圣境”,冲击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
根据专家的建议,五台山风景区政府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加强对五台山的文物及台顶的保护,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力争“还其本来面目”。在对文物进行普查、整理、分类、归档、维护的同时,先后投入5000多万巨资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三维生态工程,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绿化荒山1.3万亩,治理河道15公里,使主景区4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成为一个天蓝、水碧、地绿的自然生态胜地。
在清理违章建筑方面,今年,五台山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整容”工作。首先从拆违开始,将主景区近几年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并逐步达到庙宇与民居分隔开来,还原五台山清静、幽雅的佛家道场。到目前为止,五台山风景区拆除违建326处、房屋815间,总面积达15300平方米。
其次是封顶、禁牧、恢复古迹原样,还台顶以本来面目;同时为弘扬佛教文化,保存佛教古迹,又申请立项筹建佛教文化博物馆、佛事会议中心以及复建太平兴国寺。这些举措将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五台山的佛教地位,充实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内涵,为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添砝码。
针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浓厚的商业氛围,当地政府还以申报“世界双遗产”为契机,大力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到目前为止,共清除乱立广告牌3536个,查处黑导游、黑出租车、黑旅行社70余起,有效地整治了旅游市场上的“三黑”现象。
除了整治庙内门市、法物流通外,工商部门还加大了市场执法力度,完善了12315维权机制。整治生态环境,抓好“三废”治理,启动污水处理厂、垃圾场,取缔燃用散煤,推广使用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严格控制污染。严格规范宗教活动行为,净化佛教道场,维护佛山形象。
搭建佛教文化舞台
为保护好这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三年来,五台山风景区聘请山西园林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对五台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规划设计。坚持点、线、面相结合,草坪、花卉、风景树相结合,栽、管、护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投资3800万元,对10个景点、9个建筑隔离带、12个村庄和清水河沿线22公里的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建设10公里林带和3个生态林区,完成退耕还林15400亩,实现了“处处有文化,步步有精品,遍野有绿色”的优美环境。
此外,他们还引资和自筹3.2亿元进行了污水治理,建设了污水处理工厂和消防营地,兴建了停车场、高档厕所,进一步增强了五台山的环保功能。
为保护好已取得的成果,2004年初,当地政府连续出台了9个有关文件涉及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市场秩序、客运管理、项目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全面服务申报“世界双遗产”大局。
五台山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活动场地,也是唯一的一处汉传佛教(青庙)和藏传佛教(黄庙)共居一山讲经说法的道场。五台山风景区先后为重点文物、珍贵文物建立了科学档案;并相继成立了五台山文联、五台山书画院,开展佛教文化研究和交流。
为扩大交流,今年,五台山风景区按照“政府主导、佛教界承办、社会参与”的原则,定于2004年8月16日举办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艺术大展。并邀请海内外高僧参加,迎请佛牙舍利,韩国、尼泊尔、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将出席专场法会,届时,中外游人将聚会五台山,共赏佛教文化魅力。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