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筑规划专家们纵论“名城保护与居住文化”

admin 2004-05-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论千年旧城新筑,做天下人居文章。昨天上午,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城市居住文化论坛”在国展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瑞珠、著名建筑规划专家吴志强教授,房
  论千年旧城新筑,做天下人居文章。昨天上午,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城市居住文化论坛”在国展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瑞珠、著名建筑规划专家吴志强教授,房地产界著名企业家孟晓苏、任志强、陈兴汉,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居住文化”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刘志峰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他说,居住文化融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全面提升住宅综合品质,必须抓好中国特色居住文化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要创造符合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的居住空间,创造温馨舒适、自然和谐、宁静优美、富有时代精神的居住环境。刘志峰说,南京在古都风貌保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逐步实现了从高楼大厦向古都特色的转型,为我们研究居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王瑞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裁孟晓苏,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兴汉,分别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几个问题》、《中西方城市居住文化研究》、《城市居住文化推动住房建设和城市发展》、《城市居住文化》、《发现城市的意义》等为题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王瑞珠说,世界上所有城市,从体系上看,分属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南京属于东方文明这个大体系,同时南京又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就是南京的特色,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城市能取代南京的这个历史地位。这也是南京作为一个历史名城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最宝贵财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保护城市中最有价值、最能说明其特色的内容,要保护真正的遗存。因为只有真迹才含有全面的历史信息。   孟晓苏说,现代居住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我们要从现代人在居住上的多方面需求出发,在住宅的结构、功能和对住宅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的营造,以及物业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创造,使住宅从物质和精神上普遍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房屋是百年大计,绝不能低水平建设。南京市要求将市区房屋做成高品质,使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不被滥用,到数十年后城市仍然很好看,这就是现代意识。   陈兴汉说,城市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城市个性,应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大课题的应有之义。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绝不是一个割裂历史的城市,相反,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应该重视历史文化、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重视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弘扬。吴志强介绍了德国自1900年以来居住文化发展的历史,及其给我们的启迪。任志强则从我国传统居住文化具有的特征谈起,提出了应该让生活更舒适的新居住文化。   省建设厅厅长周游,市领导黄煌、戴永宁、严以新出席论坛。   又讯(记者沈文虹)来自我国八大古都、三个遗产城市,以及上海市等12位名城代表,前天上午在南京博物院继续开展“文化与城市性格”对话,大家以充满激情的讲演,立足城市拓展文化,全面诠释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真知灼见。   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赵书、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洛阳师范学院原院长叶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本性等代表,分别畅谈了所在城市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地方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以及开发规划。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振濂,在演讲中重点阐释了城市规划的人文意识和人文规划的先导地位。著名文化战略专家、来自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的曹世潮教授,则从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神态谈到市民心态的塑造,并提出,南京从空间上来说是温润的,南京的城市精神有合融的气质,博大、宽容而敦实,这种城市精神应该继续发扬,并让更多的世人知晓。代表们的诠释清晰而深刻,使在场听众得到知识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