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群考古:确认中国最早古国

admin 2004-04-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经中国考古工作者近20年不断发掘,位于辽河流域东南部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考古专家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古国,这一结论将写进近日启动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据负
经中国考古工作者近20年不断发掘,位于辽河流域东南部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考古专家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古国,这一结论将写进近日启动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据负责起草《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介绍,于今年春节后启动的《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对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20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目的是对考古成果加以确认。 经过对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初步整理研究,考古学家确认在辽宁省西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村发现一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型石砌祭坛遗址,与相距50公里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发现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群,以及一座面积约4万平方米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为古国遗址。经碳十四测定和树轮校正,确定这些遗址距今已有5500年。 东山嘴遗址坐落在一座山梁正中缓平凸起的台地上,长约60米,宽约40米。这座石建筑遗址石头加工技术和砌筑技术相当讲究,外侧可明显地看出错缝砌法,长条基石打磨的棱角突出,表面光滑。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祭坛和方形祭坛,总体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主次之分。这种反映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群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祭坛内出土有当时人们崇拜的“生育神”和“农神”的陶质塑像。 牛河梁遗址占地面积在50平方公里上下,遗址内有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墓葬等多种类型。这些建筑分布于各山梁岗丘上的诸遗址点,依山势定方向,依南北中轴线按高低上下、左右进行规划布局,使诸遗址点既主次分明,又彼此照应,形成一个大范围有机整体。由于诸遗址点都是顺山势分布的,这就使南北轴线和诸遗址点的布局以至每个单元的方向,都有20度的偏角,表现出在遵循严格的思想观念和制度下并不要求十分规范。每个积石冢或方或圆,或方圆结合,各有创新。女神庙则既可分出主室与侧室,又多室连为一体。从遗址的整体到每个具体类型和单元,都是既讲究整体结构布局的规整,又富于变化。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内出土了红山女神头像、陶质泥塑、彩陶、玉雕龙等大批精美绝伦、世所罕见的文物。 考古专家们在对上述考古遗存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山嘴、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坛、庙、冢。布局类似北京的天坛、太庙和明十三陵。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而且注重对称,有中心和两翼主次之分;女神庙有主室和侧室,泥塑残块证明有体魄硕大的主神和众星捧月的诸神;积石冢群都在山顶或小山包上,冢群中心是一座大墓,周围有很多陪葬的小墓,具有山陵性质,墓中有的完全没有或仅有少量的随葬品,有的则随葬有大型精美玉器,从中可以看出氏族成员的等级分化已相当严格,已具有“礼”的雏形。 依据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古国-方国-帝国”的理论,辽河流域考古的惊人发现,表明红山文化在古文化聚落层次性分化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产生最高层次中心聚落的水平,并以宗教形式将这种以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分化固定下来,同时在制度化的前提下又见多种变化,其中不少都是氏族公社原始性的保留。这正是基于公社又高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组织形式即古国的特征,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良渚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古方国 新华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马义 丁铭)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时获悉,位于江浙一带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遗址群,是中国最早的古方国。 良渚遗址作为良渚文化最初发现地和命名地,在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分布着50多处包括建筑遗址、居住址、土墩大墓等多种类型的遗址点。其中反山土墩大墓群12号中心墓随葬的玉琮和玉钺规格,瑶山以红、灰、黄三色组成的大型祭坛和墓地规模,在所有良渚文化中是等级最高的。 特别是被诸墓群围绕其中的莫角山遗址,作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台,东西长670米,南北宽约450米,总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高达10米,其上又加筑3座较小的土台。已发现有一处直径20多米呈锅底形状的草木灰层和红烧土相间堆积的遗迹,有多个直径在50厘米左右的大型柱洞,边缘还发现了类似堤坝或城垣的夯土。无论墓葬规模、玉器等级、组合和整个遗址群范围,都要高出江浙地区其他良渚文化遗址的墓葬群。 考古专家推测,良渚遗址群是包括宫殿、祭祀功能在内的巨大建筑址或都城所在地,它作为良渚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邑落是当之无愧的。良渚遗址群的规范化程度十分高,遗址群的莫角山和周围的瑶山、汇观山的土台址大都接近正南正北方向,瑶山、汇观山的祭台都为正南北方形,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的墓群也都接近于正南北方向,且都成行排列。瑶山祭坛的结构为土台内外三重不同颜色的构建。而良渚文化以琮、璧以及“人神兽面纹”为主的玉器群,从种类、造型、花纹以至基本组合,也十分(较为)规整和固定。 良渚文化聚落分化的层次性也较为清晰。良渚遗址虽可定为良渚文化最高层次中心聚落,但像反山、瑶山这样的墓地以及墓地中的大型墓葬,不仅见于良渚,也见于福泉山、赵陵山、寺墩等地,出土的大型玉琮、玉钺的地点就更多,可以将它们依次分为若干等级。这说明良渚文化诸聚落遗址之间,在规模上虽也有大小之别,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大中心下的多中心关系,有些类似于大国之下诸多小国的关系。 按照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经历的“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高度规范和大中心下的多中心,正是方国时代的两个主要特征。良渚文化在最高层次中心聚落下的多中心和诸中心聚落的高度规范化,是大国中小国群体的初现,这已具“方国”规模,是夏代以夏王朝为主,“万国”群体并在形势的前身。因此,良渚文化已进入方国阶段。   新闻背景:古国、方国、帝国 新华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马义 丁铭)“古国-方国-帝国”理论,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1994年提出的。他在概括中国国家起源的三个发展阶段时,将其称为“三部曲”。 古国时代是指距今五千年前后出现的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古国最先是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考古中提出来的。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跨入古国阶段,以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和成批成套的玉质礼器为标志,出现了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的发展已达到产生基于公社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高一级的组织形式,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已经产生。 古国时代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与古国是原始的国家相比,方国已是比较成熟、比较发达、高级的国家,夏、商、周都是方国之君。不过,方国最早出现是在夏以前。江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北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最典型的实例。其主要标志是大国下的小国群体。 方国时代之后,便是帝国时代。以距今二千年前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建立的秦帝国为标志,并为汉帝国及以后所延续。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