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世遗”——莫将遗产变遗憾

admin 2004-04-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据报道,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江苏苏州市举行。这次世界遗产大会是中国自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后,教科文领域首次承办关于世界遗产专
  据报道,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江苏苏州市举行。这次世界遗产大会是中国自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后,教科文领域首次承办关于世界遗产专业的会议,也是规模最大、会期最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国际会议。目前,全世界共有分布在129个国家的754处自然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遗”名单。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已有19个省份29处文化和自然景观恭列《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总数的3.85%。其中文化遗产有21处,自然遗产4处,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4处,长城、故宫、十三陵、明孝陵和泰山、黄山、九寨沟等闻名世界的文化和自然遗址都已列入“世遗”名录。   自从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北京的十三陵和南京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国内掀起一个不小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潮。目前,国内有百余个单位申报世界遗产,有49处申请项目被列入“预备清单”。仅安徽古村落的申报成功就吸引来一百个镇、村落群起而效之;云南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开展申报工作;陕西全民动员矢志成为西部文化遗产大省。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各类遗产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个,国内多数项目都在排队“静候”。如果这股“申遗热”是出于保护和延续人类文化瑰宝的目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但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地方“申遗”工作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把目光盯在经济利益上,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申报前热火朝天,申报后温度下降;申报前抢“牌子”,申报后要“票子”,一旦申报成功,日思夜想的是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他们自认为,开发、利用历史遗产,借遗产发财是自己的事,而对历史遗产保护和维护则是国家和别人的事,这种只“申”不“保”,借“申”生财的做法,自然给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蒙上一层阴影。   去年国内新添3处世界遗产的消息传来后曾让国人欢欣鼓舞,可一则有关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将再建新坝的消息传来,却如同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让人兴致全无,更使一些专家忧心如焚。他们强调,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极其脆弱,我们不能以牺牲中华古老的活文物为代价去建设一个电站。面对专家们和社会公众的强烈批评之声,都江堰管理局暂停了杨柳湖大坝的各项工作,工程论证工作也同时停止。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2003年底,有关怒江上要不要建13级大坝的争论,近4个月来一直没能停息,生态、水利、电力专家,还有当地政府以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都参与了这场讨论,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与生态保护能否并行的一个标志性的话题。一些专家认为,怒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人类生产活动和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在10年之内最好不要启动怒江梯级开发,待进行综合评估后再作出决策。   尽管在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资源,是展示“世遗”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世遗”本身来说,旅游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尤其是超容量旅游和错位性旅游开发,对国内“世遗”项目构成了极大威胁,这是外国专家对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进行检测时表露出的担忧。南京明孝陵在“申遗”过程中,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人流量最高设计为15万人,这一数据当时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质疑,他们向申报方提出:人流量起码要砍去三分之二。这说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属于世界上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虽然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但入选“世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而不是变本加厉地开发。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对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威胁来自错位开发和超容量开发。由于这些原因,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全球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已有35处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国内的29处世界遗产虽然还没有一处被列入濒危名录,但有一些遗产也存在着错位开发和过度开发问题,尤其是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日益突出,某些遗产项目的保护状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国内包括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黄山、九寨沟等在内的14处1994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都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测。   毋庸讳言,“世界遗产”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应当世世代代完美无缺流传下去的大自然或祖先留下的杰作,“世界遗产”并不只供我们这一代人所享用,当代人有更大的责任将这些“世遗”真实、完整地留给子孙后代。应该指出,“申遗”工作是与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思想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很好的保护,就根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如果只“申”不“保”,不把“申遗”当作一种责任的话,则有可能落下个千古骂名。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