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移民计划将抢救内蒙古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admin 2004-04-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保护的级别不断提升,但萨拉乌苏遗址仍然遭受着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破坏,亟待进一步的、全面的保护。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鄂
从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尽管保护的级别不断提升,但萨拉乌苏遗址仍然遭受着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破坏,亟待进一步的、全面的保护。   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日前,记者在乌审旗文化局副局长张云等人的陪同下前去采访,车辆行驶130公里左右,在平整的土地上突然遇到下陷的沟湾,张云说:“这就是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萨拉乌苏遗址以萨拉乌苏河命名,该河上游叫红柳河,下游流入无定河后注入黄河,遗址由清水沟湾、跌哨沟湾、杨树沟湾、大沟湾、范家沟湾等9个沟湾组成。在这些沟湾中,发现更新世晚期的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等物种种类45种以上。   在长约34公里、宽3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共发现有人类化石、石器等文物380多件。考古研究表明,至少7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   因此,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体质人类学领域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遗址,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和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和我国旧石器文化类型和特征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萨拉乌苏遗址即1922年发现的河套人遗址。1992年,乌审旗政府将萨拉乌苏遗址确定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乌审旗政府明确进一步划定萨拉乌苏遗址的保护范围,并派专人管理。1996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内蒙古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萨拉乌苏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风蚀严重,沙区遍布,而且遗址保存区两岸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需要治理的面积至少87.7平方公里,目前11500亩荒沙和荒地正在逼近遗址区两岸。此外,遗址区多处于河畔和河槽之中,地层结构松散极易冲刷,对遗址破坏很大。   记者来到一户农民家里,发现西北方向不远处,一座沙石山被拦腰切开,建了一个扬水站,从山顶有两根铁管通到扬水站,扬水站的蓄水池中又有一根铁管直通到沟底的萨拉乌苏河。再登上高处,看到遗址区内到沟弯中是高高矮矮的田地和房屋,有的人家还住在遗址上的窑洞中。   萨拉乌苏遗址常年居住着116户、400多农民,他们建造房屋、播种土地、灌溉农田等生产生活活动,对遗址的保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萨拉乌苏遗址要得到彻底的保护,必须进行移民。”当地文化、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说。   3月12日,乌审旗政府将萨拉乌苏遗址前期规划及保护与建设的研究报告交到了国家有关部门,计划投资8900万元实施移民搬迁、修路、生态建设等保护工程。   “我们虽然已经筹措了一点资金,但离规划的需求还相差甚远。”张云说。   萨拉乌苏遗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了乌审旗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旗里也加大了保护力度,去年向国家文物研究所发函要求中国文物所编制萨拉乌苏遗址保护规划,现编制正在进行中。   乌审旗文化局副局长张云介绍,旗政府还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公司协商,要求给予萨拉乌苏遗址地质公园建设投资,既可以对遗址进行保护,也可以使传统文化产业得到开发。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