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新楼环伺老房呼救 苏州河畔建筑群面临生死抉择

admin 2004-03-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319202319697.jpg[/img]示意图[/center]  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最后一片“记载”上海近现代工业历史的建筑群——苏州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4319202319697.jpg[/img]示意图[/center]   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最后一片“记载”上海近现代工业历史的建筑群——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路地块,正面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水景楼盘包围,“十面埋伏”中,它们能否逃生,引起人们关注。   野草荒地冷寂厂房   这是一块相对冷僻的地方,尽管离市中心很近,但人们很少会走到那里。直到前些时候因为采访“艺术仓库”生存状况,并由“向导”引路,记者才走进那里,看到了这么一个几乎绵延整个20世纪历史的厂房群落。如今这些大都显得败落冷寂的厂房,却隐藏着各自辉煌的历史,见证着中国民族工业在上海的发展历程。   那里有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产业的聚集地。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路地块的产业类型主要以面粉厂和纺织厂为主,并且以荣氏家族的产业为代表。创办于1913年的福新面粉厂是荣氏家族在上海最早的产业之一,接着又开办许多分厂,使中国的民族面粉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此后荣家又创办了申新纺织厂以及众多分厂,民族棉纺工业又获发展契机。如今,等待着“拆”还是“保”的判决的面粉厂静静地伫立在河畔;野草疯长的荒地上,还有两栋老洋房似乎在回忆着昨日的辉煌。   那里有曾是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面粉厂。莫干山路120号阜丰机器面粉厂,是我国民族资本家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该厂于1898年(光绪廿四年)由直隶候补道孙多森等合资白银30万两创办。到1936年,工厂新建了一座储麦2.2万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圆筒仓,成为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面粉厂。它于1955年公私合营,1966年改名为上海面粉厂。   工作室设计室进驻   在莫干山路50号有一个“春明都市工业园区”,在这个占地35.45亩区域里,竟有51幢厂房和相关配套建筑,其历史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直到90年代,各个时期建造的厂房建筑面积累计4万多平方米,有砖木、砖混、钢桁架、排架等结构形式。据记载,莫干山路50号原厂房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家族的产业,由世界各国的股东和国内股东共同入股投资,1937年筹建信和纱厂,解放初期改为信和棉纺厂,1962年改为上海第12毛纺厂,1994年改为上海春明毛纺厂。   如今已有众多中外艺术工作者看中了这里,将自己的工作室、设计室进驻到此,一些著名的画廊、影视制作机构也开了进来,艺术酒吧应运而生。但莫干山路地块的历史建筑群正面临着被拆毁的威胁,周围已有许多老建筑被拆,新的高楼在崛起。   历史文脉如何延续   上海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诞生近现代工业的城市。翻开上海上世纪30年代的土地使用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苏州河两岸和杨树浦是最主要的工业建筑聚集区。这批建筑大多兴起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它们是上海作为新兴的工商城市的标志之一。专家指出,随着苏州河沿岸房地产的开放,大量旧建筑尤其是工业建筑被拆除,已经造成了苏州河沿岸历史人文景观的严重断裂。若不尽快制定保护措施,这些记载了上海成长历史的重要建筑和景观将荡然无存,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也将因此变得支离破碎。   苏州河沿岸景观已被私宅楼盘瓜分得七零八落,是将莫干山路地块继续开发为新的水景楼盘,还是将这里规划为面向公众的、为上海保存一段历史记忆的文化新景观更有意义呢?本报将跟踪报道。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