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能向悉尼奥运学什么? 奥运场馆建设与利用
admin
2004-03-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编辑同志:我前不久去了趟澳大利亚,顺便参观了悉尼奥运会的一些场馆,但因语言不同,我不知道那些场馆现在是否都还能派上用场?浪费大不大?此外,对我们北京奥运会有何可借鉴的地方
编辑同志:我前不久去了趟澳大利亚,顺便参观了悉尼奥运会的一些场馆,但因语言不同,我不知道那些场馆现在是否都还能派上用场?浪费大不大?此外,对我们北京奥运会有何可借鉴的地方?yaya@hotmail.com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向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了解有关情况,使馆向记者推荐了曾担任悉尼奥运会场馆开发与建设负责官员、如今正从事悉尼-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相关合作的戴维·
丘吉尔。由于丘吉尔先生目前正在澳大利亚,记者就带着这一系列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他取得联系。丘吉尔热情详细介绍了悉尼奥运场馆建设与利用的相关情况。
悉尼市政府在奥运会前,为了管理奥运场馆的建设,专门成立了奥林匹克协调局,奥运会后,这个机构被关闭了,但是,一个新的机构诞生了,这就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局,它担负管理协调奥运相关场馆的持续经营运作的任务。
悉尼奥运场馆中有很多属于临时性建筑,如帆船赛场、铁人三项、沙滩排球馆等,它们在奥运会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被拆除,因此不存在持续利用的问题。
尽管举办奥运会这样大规模的赛事,兴建大批场馆不可避免,但悉尼政府还是尽可能多地利用已存在的场馆,这不仅仅是出于节约的考虑,而且也是因为,现有的场馆在市场利用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这些场馆只需重新装修或临时进行些布局上的调整。比如,组委会将悉尼会展中心不同的展厅分隔为不同的比赛场馆,柔道、摔跤、拳击和击剑都在这里举行。奥运会结束,拆除挡板,会展中心又能恢复它们原来的面貌和功能。
悉尼奥运会28个大项中,有15个场馆是为了奥运会而新修的,组委会很好地利用了现有的一些场馆,甚至利用了一些其它的建筑,如:排球馆是娱乐中心、举重馆是会议中心、羽毛球馆是农展馆、国际广播中心是改建利用了一个仓库、记者村是一个医院改造成的。当然,奥运会后,这些场馆的持续利用就不用政府和奥组委担心了。
悉尼新建奥运场馆从一开始建设,就把今后的利用作为一个重要原则———“确保新建的体育场馆能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留给子孙后代”。虽然悉尼奥运场馆的建设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有纯粹由政府投资的,也有政府投资一部分、社会力量投资一部分,也有全由社会力量甚至个人出资兴建的,但都很好地遵循了这个宗旨。
对新修的奥运场馆,悉尼人不仅要求这个场馆要在很长时间不会落伍,而且要在奥运会后能持续利用,继续产生经济效益,不能让政府背负过于沉重的维护负担。因此,悉尼国际水上中心的设计和建造就包括了为孩子们准备的水上公园、各种大小酒店和商业的健身房,只是为奥运作了一些局部的临时调整。水上中心有很多临时性的室内座位,在奥运会后,它们被全部移除,如今,这些座位在另外一个城市室外足球场的看台上。悉尼国际水上中心目前在成功的进行着商业经营,它的成功超出了预先想象,而政府也仍保留着它的股份。
悉尼表演场是悉尼奥运会最大的场馆之一,它从设计之初就要建成一个多功能的建筑,而体育只是其很少的一部分功能。目前已经被完全租给皇家农业开发集团,租期是100年。可以说,它的持续利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悉尼奥运村被认为是非常高明的商业运作,它在建成后就已全部出售,在奥运会结束后,成为一个配备有学校和购物中心的住宅区。
当然,也有不太理想的场馆,比如由个人出资新建的悉尼超级大穹顶和特拉斯达球场,前者是一个巨大的室内运动和娱乐竞技场,后者如今主要是一个足球场。这两个场馆目前也是被私营公司经营着,30年后,政府将收归国有。它们的经营状况都不是很理想,但是,对于政府和纳税人来说,他们没有承担风险,因此这种模式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奥林匹克中心、室内自行车场、山地自行车场、射箭馆、马术中心、网球中心、曲棍球中心等一大批奥运会场馆目前都是由当地的一些相关体育或其它民间组织在经营着,尽管它们的利用也有好有坏,但对于政府来说,已经没有任何负担。
丘吉尔先生没有正面答复记者请他就北京奥运场馆提出建议的要求,他甚至没有提到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但是,作为悉尼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参与者,他把悉尼场馆的这些成熟经验告诉了我们,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启发。
编后絮语悉尼奥运的场馆建设对我们办奥运有何借鉴之处,各方专家自会有研究、论证。读了这篇“电邮”采访,倒使人感到澳大利亚奥运人的个人作风,却颇值得学习。你看,与我们的记者素不相识,完全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既无一分钱稿费,上网又花自己的钱,还要占用自己的宝贵时间,但人家却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洋洋近两千字。如果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时,对成千上万的外国客人,我们的市民们都能有这种义务助人的精神,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吗?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