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昌基础设施建设启示录

admin 2004-03-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仅一年时间,南昌市长大了。城区面积扩大了50多平方公里,城区户籍人口增加了19万多人;  仅一年时间,南昌市变美了。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项目122项,完工73项,完成投资43亿元,创历
  仅一年时间,南昌市长大了。城区面积扩大了50多平方公里,城区户籍人口增加了19万多人;   仅一年时间,南昌市变美了。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项目122项,完工73项,完成投资43亿元,创历史新高;   仅一年时间,南昌市变得更文明了。在昌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社区文艺汇演获得圆满成功,英雄城又向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透过一串串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得到了明显的实惠。去年夏季,许多大中城市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南昌市却始终实现了满负荷供电,给百姓送来“清凉一夏”。市民说,各级党委、政府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我们心中的气更顺了,干事业的劲更足了。   从这朴实的话语中,记者看到了南昌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主线,那就是,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想到群众的利益,都要接受历史的检验。   老百姓高兴的事,我们就要办好   进入新世纪之后,南昌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弊端日渐显现出来,老百姓的呼声不断:小街小巷坑洼不平,路灯不亮;暴雨之后积水严重,出门难行;夏季供电负荷重,经常断电……   去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下大力气“补课”,还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老账”,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办实。   去年四五月间,南昌市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几十条街道严重积水,老百姓怨声载道。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当即深入一线,一边指挥排涝,一边了解民意,确立根治内涝良方。   不久,投资12亿元、用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老城区积水难题的方案出台,红谷滩新区和老城区的排水系统统一规划,五大排水系统协调建设并正有序进行。正在施工的前湖电排站,立足大昌北的排水和供水需求,由原定20年一遇的排放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排涝抗旱标准;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改造更是如火如荼,直径达1.2米的下水道管与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用材同一标准,确保暴雨之后不积水。由于一次性改造面积超历史,一些道路造成了行车困难,但是,老百姓说,车堵心不堵,政府是为我们办实事,一时的堵车是为今后长期的不堵车、不积水。   一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为了群众的长期利益,一鼓作气改造了百余条小街小巷,新建了三个变电站,更新了108个变压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好。   城市的个性,是开放型经济的“名片”   去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决定,到2010年,南昌市的城区面积要达到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要达到300万人(简称为“双三百”工程)。   市委、市政府在认真研究了世界都市和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史之后认识到,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不是一味地“长”大,而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经济的发展机遇,只有张扬城市个性,才能创造快速发展的生命力。   为此,南昌市把“双三百”工程的核心锁定在山脉、水脉、人脉、文脉优势上,致力建设山水型、历史型、生态型、文化型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集聚历史之韵、生态之灵、文化之根、人本之气。   “沿着赣江,两头延伸”的“一江两岸”城市新格局初具规模。春节期间,赣江之滨的秋水广场以其江南最大的临江休闲广场、最大的音乐喷泉及独具特色的设计正式对外开放,市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象湖公园一期工程完工,姹紫嫣红的灯展为节日的南昌增添了无穷的喜庆,令市民大开眼界。玉带河、桃花龙河等“人造绿带”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前湖、卧龙山等已经进入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规划建设中的西外环线环绕梅岭脚下,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将与南昌市区融为一体,进一步彰显山水、生态特色。   城市个性的显露,成为南昌市实施开放型经济的一张优势“名片”。君不见,红谷滩新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客商不断,尤其是来自境外的制造业大公司、大财团成倍增加。去年,南昌市实际引进外资5.84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34.8亿元,“南昌制造”开始浮出水面。   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要接受历史的检验   去年上半年,境内外百名知名客商在南昌市考察后一致认为,南昌已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高速发展机遇期,到处都是大工地。   是的,在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形势下,南昌市善于抢抓机遇,用资源、市场及先进的理念等独特生产要素换取资本、技术、人才等自己急需的“稀缺资源”,营造了资本流入的“洼地”,人才引进的“高地”。   在这种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面前,南昌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建设项目多,发展速度快,更要树立正确的形势观、机遇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建设都要立足于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投资6亿多元、正在兴建的生米赣江大桥,连通西外环高速通道,把核心城区与乐化、望城片区紧密联系起来之后,新的投资沃土又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目前,全市上下认准了一个理:规划就是资源,就是财富。昌北、京东、昌南片区的规划首先推向市场,实行国际招标,引来了国际“规划大师”支招把脉。各县区对项目再也不是“拍脑袋、拍胸脯”定夺了,而是要首先遵循城市规划这一城市发展的“根本大法”。   迅速拉开城区框架,是南昌市加快发展的重要一笔。按照“一核五片区”的总体规划,南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外环高速通道的标准是以年增5万辆机动车为底线,既解决了老城区交通拥挤难题,又扩大了城市规模。   同时,规划建设11条外出高速通道,目前,南昌市区到安义、进贤、高安等地的一级公路正在施工之中。南高路曾是省城的“第一路”,由于当初没有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隔离,省城“第一路”很快成了“拥堵路”。去年下半年,随着一声声轰响,规划建设双向8车道的高速景观大道顺利开工了,“拥堵路”又将成为“开放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