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 武义迈向山水生态新城
admin
2004-03-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有着1300多年建县历史的武义,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今天,武义人用自己的双手,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山水生态精品城。千年古城已驶入城市化快车道。 一
有着1300多年建县历史的武义,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今天,武义人用自己的双手,将这座城市打造成“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山水生态精品城。千年古城已驶入城市化快车道。
一年一小变,五年大变样。如今的武义县城,与1997年相比,已从4.54平方公里拓展到近12平方公里,人口从5万增加到10万,“五年时间再造了一座新城”,城市化水平达到37.8%。武义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要在城市面貌上拿出大手笔,并不容易。武义县领导说,城市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必须“反弹琵琶”,将推进城市化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必须在传统投资和建设观念上有新突破,由“筹多少钱,办多少事”变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从消极被动转变成积极主动,以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经营城市。
有了一个好思路,武义人来劲了:做活土地级差文章,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国有公司,盘活城市资产,实施项目滚动开发;通过业主制方式,积极吸纳金融和民间资本参与各类城建项目的建设;通过引进外地房产开发商,提升开发项目整体品位。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说,没有外地房产开发商的入驻,城市建设根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是武义的得意之作。
外资和外力使武义在城市建设上以超常规的模式发展,整座城市变得活力四射。“家园·阳光城”已初展雄姿,武义人在自己家门口看到了住宅精品楼。宏马置业广场、温泉假日酒店和明招国际大厦三个高层项目正在启动。武义城市,正迎来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
人口聚集是营造城市发展的另一推动力。武义县坚持从实际出发,走“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发展经济”的模式,使下山脱贫与山区城市化、非农化同步进行,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外来人口少、资金短缺的矛盾。据悉,目前全县外出打工农民有4万,在县城和各中心镇已有10多万人从事二、三产业。从高山、深山搬迁下山的3.9万农民,大部分落户在中心村镇和城区。
山水生态精品城的建设,城市框架的全面拉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这一切与近年来武义县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宏伟规划和旧城改造是分不开的。北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岭中心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城熟溪、武义江两岸城市景观的完善,都为城市发展拓展开了新的空间。从壶山南麓往北穿越隧道,4条总长6.9公里的道路已经硬化,覆盖5平方公里的北岭新区框架已现雏形。武义城区面积一下子“长大”了40%。县城向北拓展,标志着武义县已从“熟溪时代”迈向“壶山时代”。北岭新区是集居住、办公、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该县部分行政机关已筹备向新区转移,并鼓励、引导学校、金融、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向新区集聚。
壶山已从武义县城的后山转变成城中花园。春节前,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2000余万元的壶山公园广场已建成开放。步入壶山,林木茂盛,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一位正在熟溪南岸散步的何大爷说:“我在县城住了60多年,想不到这两年的变化这么快,不经常出来走走,我都认不出眼前这漂亮的城市就是武义。”
武义县城,中立壶山,南拥梅郎山,东临白洋山,熟溪由西向东,永康江、武义江由南向北穿城而过。“三山立城中,三水穿城过”,有了这样一个县城空间发展新构架,武义县在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和拓展北岭新区规划方案的发展战略下,一只展翅欲飞的“彩蝶”栩栩如生,一座现代化的新武义县城正脱颖而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