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提出城市空间新格局 酝酿“城乡大挪移”

admin 2004-02-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年内完成。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北京建设将来走向的大命题,是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年内完成。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北京建设将来走向的大命题,是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B]大命题:提出城市空间新格局[/B]   王岐山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年内完成。   据了解,“两轴”是指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的延伸;“东部发展带”北起怀柔、密云,重点发展顺义、通州、亦庄,东南指向廊坊、天津;“西部生态带”与北京的西部山区相联系,既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联系了延庆、昌平、沙河、门头沟、良乡、黄村等;“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陈刚介绍说:“两轴”是北京城市的精髓,全面实现保护与发展,从空间布局上体现首都政治、文化、经济职能的发挥;“东部发展带”与区域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应主要承接新时期的人口产业需求;“西部生态带”应实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各级城镇主要发展高新技术、高教园区等环保型产业,为北京建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多中心”如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的设定。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以吸纳城市新的产业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区的功能。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将调整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有机疏散旧城,市域战略转移,村镇重新整合,区域协调发展,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陈刚在小范围的记者通气会上,介绍了北京空间新格局的情况。   北京“两会”期间提出城市空间新格局,立刻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北京建设将来走向的大命题,是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B]深研究:城市调整势在必行[/B]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两轴——两带——多中心”来源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这是自建国以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第六次大的修改,上一次修改是在1993年,此后一直按这个规划指导城市的发展建设。   千龙网记者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嘉广处得知:市政府从去年开始投入了很多力量进行城市调整,并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3家研究机构进行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前期研究工作。   参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认为:近年来,北京新出现的副中心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边缘,可能会加剧建成区“摊大饼”式的扩张;旧城区新的功能区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矛盾突出;区际竞争使得新的功能区建设过度分散;工业的大规模退让,造成就业压力加大;中心城区南部地区和卫星城发展滞后,造成城市重心北移,远郊没有形成吸纳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反磁中心”。   陈刚也提出,1993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原则是正确的。但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北京面临新机遇期,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空间。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部分目标提前实现,规划空间容量趋于饱和,难以容纳新的城市功能。大城市问题日益显现,原有规划思想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补充。   据陈刚透露:“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经过不同范围的专家论证,征求了市人大、政协、各区县政府及相关委办局的意见,并经过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23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上报国务院,得到了肯定和支持。下一步进行的总体规划的修编将在年底完成。   [B]老问题:大饼越摊越大[/B]   参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提出:当前,二环路以内多种功能高度叠加,造成严重的“城市病”,某些功能与旧城保护相矛盾;二环——五环区域发展不平衡,功能区分布集中于北部和东部,南部发展滞后,西部缺乏功能活力;城市建设规模失控,“摊大饼”现象严重,绿化隔离带蚕食现象普遍;五环以外经济社会发育水平仍较低且不平衡;工业区分布过于分散,规模效益较差;卫星城发育滞后,不能有效发挥市区疏散功能承接地的作用。   “北京中间地区已经饱和,不可能再获得新的建设区域,因此必须向现有的城市外围发展。”陈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样说,经过近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原来国务院批复北京的建设区域基本上都已经用完,因此需要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格局,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功能过密集中于旧城区,住宅只能在郊区集中发展。北京现在中心区建成区共480平方公里,属于单中心结构,前门、大栅栏地区仅居住人口就达到6万人/平方公里。二环以内只占市区土地总面积的6%,却集中了全市机动车交通的30%。   目前,北京市在郊区建设的望京居住区、回龙观居住区,规划人口都将达30万,人口规模已相当于一个城市,但其功能只以居住为主,这使得大量的就业人口必须早晚拥挤在往返于城郊之间的交通之中,生活与就业成本难以降低,并使道路、公交等设施超负荷运转。通州、大兴等卫星城也同样是以居住为主,大饼正越摊越大。   [B]多中心:数座50万人新城解矛盾[/B]   “未来几年,北京将建设几个适合50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与《政府工作报告》相呼应,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向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作计划报告时,对“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办法。   丁向阳说,北京将引导城区教育、文化、卫生和商业向卫星城发展,增强吸纳社会投资的能力,并选择几个区位、产业基础和居住环境较好的卫星城,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高水平规划,将其规划建设成适合50万人居住就业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成为分流城区产业、人口和吸引农民进城的重要载体。   在此之前,北京的卫星城建设,有的是以疏散产业为主,有的以疏散城市人口为主。也就是说,有的是母城的附属,有的是城区人口疏散地。这也就造成,疏散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白天难见人烟,而以疏散产业为主的地区一到晚上就成了空城。而在上下班时间,北京这个都城又变成了“堵城”。   城市空间新格局的确立,使北京对未来适宜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陈刚向记者介绍说,“疏解中心大团,重构城市空间新格局,鼓励和引导中心区的产业、人口和其他城市职能向新城、新的产业带转移。今后,新的重大项目选址应按照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优先考虑布置在新城和产业带上。”   按规划,北京郊区的村镇也将适当合并,功能分级提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变郊区村镇布局过于分散的状况,提高郊区城镇化水平。实现农村城镇化,产业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大地园林化。市人大代表冯维海认为:“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出市政府的大局意识,综合城市的发展必须力求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B]新目标:宜居城市以人为本[/B]   “旧城有机疏散;市域战略转移;村镇重新整合;区域协调发展。”陈刚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结论进行了归纳。   按规划,北京将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区,提高文化品质。有计划地疏解旧城区的人口,制定旧城区交通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旧城区内的建设总量。对“市区建成区”重点进行环境整治、交通梳理、基础设施改善。   陈刚介绍说:北京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区域生态恢复和城市生态建设并重的策略,实现人和自然的统筹发展。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划定限建区。严格控制浅山区的开发建设。从宏观、战略的角度为城市的生态建设预留备用地。结合山水格局,实施国家公园战略,在城市的周边分别建设西北郊历史公园、东郊游憩公园、北郊森林公园、南苑三海子及团河行宫公园等国家公园。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分阶段实现。第一步:2003年至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北京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北京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把北京建设成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是“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的一个新思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把北京建成适宜人居住城市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政府观念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发生了重大改变。”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教授兴奋地告诉记者:适于人居住就是说,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建立大都市不是目标只是过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