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峰vs汤国华:谁给古建保护买单?
admin
2004-02-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对于如何解决沙面的种种危机,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总规划师袁奇峰和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汤国华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的分歧或许正可以代表古建筑保护
对于如何解决沙面的种种危机,来自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总规划师袁奇峰和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汤国华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的分歧或许正可以代表古建筑保护方面流行的两种倾向。
[B]争论1:是文保单位还是历史文化保护区 [/B]
汤国华:沙面是“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国家定下来的,也是经过专家讨论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有《文物保护法》约束的,不能改变历史建筑的原状,要内外都保护。
建设部和广州市名城办公室又将沙面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其实容易造成混淆,因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可以不受《文物保护法》约束,可以进行建筑内部的改造,只保持建筑外立面。
如果连定位都搞不清楚,保护措施也就搞不清楚了。
袁奇峰:从学理上讲,沙面毫无疑问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群体,应该强调群体的概念,所以首先要把整个环境保护起来,把建筑物那层皮先保护起来。《文物保护法》所指的“文物保护单位”大多是单体建筑,或功能相对单一的建筑群,没有“保护区”概念,也缺乏针对建筑群体保护的办法。所以,沙面建筑群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保护工作反而更困难了。
沙面是文物单位,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社区,有近六千居民、八十多家单位。文物部门简单将保护单体建筑的政策、法规应用在这里,一味采用静态控制建设的方法,并不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保护资金不足,又不让人动,居民就容易反感,有些单位还会采取放任的态度———等它倒了建新的。像沙面北街43号,里面全烂了,就外墙刷了一下。
[B]争论2:古建内部能不能现代化 [/B]
袁奇峰:如果说建一栋新的建筑只要2000元,保护一栋建筑一万元可能都保不下来。以现有的资金,不可能对每一栋古建筑都进行这样的保护。沙面也不是每一幢建筑都真正达到了国家级文物的水准。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沙面的建筑进行分类,一些精品建筑,是教堂、红楼这些,要严格保护其外观和内部结构。有些建筑的价值可能只是体现在建筑风貌上,更强调环境的意义而不是个体的建筑,就可以只保留立面,有些四个立面都保留,有些保留两个,有些一个立面就行了,对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而另外一些建筑外表在所在的区域内也比较普通,建筑质量也不好,应该可以加以改建。
沙面这些建筑很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作为建筑都有一定的年限,光强调文物价值是没用的,如果建筑结构不安全,只保护其外立面,而不对建筑结构进行更新和加强,保护的盛名之下,实质是对文物安全的冒险!
汤国华:文物建筑必须保持建筑的历史原状,才能确保历史信息原汁原味地传递给我们的后代。沙面建筑的保护应该受《文物保护法》的约束,不能随便对建筑内部进行现代化。
[B]争论3:沙面可以有现代建筑吗? [/B]
汤国华:我认为除了白天鹅宾馆,后来兴建的建筑都应该拆除。国际上的文物保护都是对一个历史环境的保护,不应该只是保护几栋孤零零的楼房。何况,现在广州已经是“大广州”,不是“小广州”了,沙面对于广州来讲不过是一小块地,为什么不把它好好保护起来呢?
袁奇峰:把新建筑全部拆了是不可能的,其实有新旧对比也挺好,外国很多城市都是这种做法。比如罗马,现代玻璃幕墙、钢建筑和古迹共存。华南地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澳门。澳门的建筑和整个城市融合得很好,他们将许多历史建筑的内部现代化,仅保留其外部原貌。如澳门旅游局,从外面看它是一座三层楼房,进到里面却是五层,而且非常现代化,但它的外观没有丝毫改变,仍然与周围的建筑风格和谐一致。还有另一座大楼,是将一座旧建筑的一堵墙融进了现代化建筑里,这也是一种保护方法。
但一定不能造假古董。现在流行的一种做法就是对现代建筑按古建进行包装,造成一批“如假包换”的假古董。假的东西建起来,真的东西也不值钱了。以后人们会说,沙面也有假古董。
[B]争论4:谁来为沙面古建保护买单 [/B]
袁奇峰:像沙面这样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保护方法和思路上肯定要有所突破。现阶段的保护往往超出地方政府的财力,所以经济问题是保护和利用中最关键的环节,一定要靠良性的、社会能接受的“投入-产出”正常的机制来保证。
汤国华:对于文物而言,保护和抢救应是第一位。沙面保护要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看中经济效益,难免会对沙面的历史建筑造成破坏,这些都有前车之鉴了。当年沙面租给香港国土资源公司,该公司进去前口口声声要保护,但是毕竟是一个房地产公司,一进去就把首层的房间全部打通,把壁炉全部拆除,后来还欠了租金就走了。南街48号也是,租给了一家材料公司,结果三层楼的楼板都打穿。南街18号里面那些伊斯兰教的装饰都被拆除,壁炉、门窗也被换掉,楼梯被改动,外廊被封了窗,连外面的围墙也被拆除了。还有南街22号,原来是中法实业银行,里面的木地板被换成现代的木地板,壁炉被喷了石面,地下室金库的铸铁闸门被焊枪割断,不知所踪。这些都是破坏性的利用!
袁奇峰:历史建筑必须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才能留存下去。如果能够把沙面激活,把一些壁炉拆了,把一些墙打通了也是在所不惜的。关键是要把沙面这个环境保护下来,把建筑物的躯壳保护下来。没有这个躯壳,历史信息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载体。
汤国华: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不应该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无视长远的效益,这对国家、对民族、对后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如果沙面能够成为大家都感到自豪的地方,使大家都热爱这片土地,就已经是很大的效益了。
袁奇峰:沙面保护需要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这需要钱。但是,目前政府难以保证投入足够的保护资金,使用单位又没有投入的积极性。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如何有效保护沙面?政府必须充分利用沙面的区位优势,通过制定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结合文化资产的整体开发经营,发掘和善用优秀近代建筑的使用价值,力争在保护中获得应有的效益,并将收入用回本地区的保护。
汤国华:我认为应该提高沙面的租金,把一些素质不高的单位清除出去,让保护意识较强的单位进驻。从政府、使用者到游客,全民都需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除了国家、地方和使用者加大投入外,最好是民间也能够发起成立一个“文物保护基金”。———当然,我的想法可能比较理想化。但是肯定要先有理想,然后才能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一种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状态。
袁奇峰:沙面的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了,一个小小的五级地震沙面可能就没了。沙面的防洪不好,泡几年也泡倒了。太过理想主义,反而会害了沙面。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