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郊规划串起“糖葫芦” 营建首都生态交通网络
admin
2004-02-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线,每隔800米建设一个容纳10000人以内的生产和生活混合的功能园区,从而达到一个呈糖葫芦状的近郊城市规划。”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
“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线,每隔800米建设一个容纳10000人以内的生产和生活混合的功能园区,从而达到一个呈糖葫芦状的近郊城市规划。”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昨天向记者展示了他和其他委员准备共同向大会提交的“关于营建首都生态交通网络, 打造绿色奥运动脉系统”的建议。
据王如松委员介绍,去年他与北京市规划设计院合作开展了首都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的生态部分。根据他的建议,要逐步完善和尽快形成一个由“一横、两纵、三环、四斜”组成的大容量轻轨主动脉网络,承担市区及城近郊75%左右的出行量。这“一横”是由门头沟到燕郊,原1号线和八通线的延长线,“两纵”是从亦庄到小汤山,规划中5号线的延长线; 大兴到昌平,规划中9号线以及部分4号线和13号线的延长线。“三环”一是原2号环线;二是13号城铁线加2号环线的东西直门段;三是规划中的9号线加10号线并将亦庄和大兴闭合成环。“四斜”是东直门到顺义、密云;西直门到海淀后山;丰台到良乡、涿州;亦庄到廊坊。
“轨道交通的主干线建成之后,除去目前四环、五环以内的方形规划外,在近郊的规划中就可以实行串糖葫芦的格局。”王如松委员一边画草图,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介绍,在轨道主干线的沿线每隔800米就可以建设一个容纳10000人以内的生产和生活混合的功能园区,园区内的配套设施齐全,在园区之间布置草地、农田、树林等城市农林业和生态缓冲林带或休闲公园,人与自然可以充分接触。格局方面可以形成蓝色水系、绿色草地、灰色建筑和红色人员活动场所所组成的四色空间。此外,鼓励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员就地就业。
向本次大会提交如此建议目的何在?王如松委员表示,主要就是由于目前的城区过分拥挤,造成环境、生态效应差,中心热导效应很强烈,到夏天,城区比郊区的温度要高三到五摄氏度。此外,还有污染和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