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中国景观第一路”是件好事
admin
2004-02-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日,郑州要建“中国景观第一路”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热切关注,值得一说的是,对于这个项目,笔者看到的报道持反对观点的较多。而笔者认为:郑州建“中国景观第一路”是件
近日,郑州要建“中国景观第一路”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热切关注,值得一说的是,对于这个项目,笔者看到的报道持反对观点的较多。而笔者认为:郑州建“中国景观第一路”是件好事。好在那里,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于河南,有利于提升河南文明现代的形象。长期以来,人们提起河南,往往津津乐道于它的古老文明,而对它的发展现状却知之甚少。的确,河南是个农业大省,整体的发展水平目前和东部沿海地区差距很大,还有很多贫困地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河南的交通建设等关系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一大批新兴的、科技含量高的如新飞、宇通等工业企业正在迅猛发展,河南不应该仅仅是古老的,更应是现代的。但是,我们眼中的河南除了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古都外,能让你想起的还有什么?提起省会郑州,多了你会说:奥,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河南需要现代的有生气的东西出现,景观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空缺。建“中国景观第一路”,“第一”是最重要的,这是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地方。通过景观路这个窗口,使人们来认识发展中的河南,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河南。而形象的改变将会刺激投资者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使他们下定决心投资的重要条件是认识你现在的条件,而让他们有耐心来认识你,你就要给它一个良好的印象,如果能通过“中国景观第一路”使外界发现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河南,那么这个广告打的将是相当成功。
二、于郑州,有利于把郑州建成一座融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中国青年报》耿银平文章《“中国景观第一路”不建也罢》中指出:“ 标志性建筑要符合当地的人文精神和城市精神。人们概括郑州的优势和特点是:中、通、丰、古、商。清华大学教授朱自煊曾指出郑州市的布局和发展应确定两个轴线,一个是历史的轴,一个是空间的轴。作为历史轴,最早的就是商城,这个轴能够说明郑州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空间看,郑州的南面是嵩山余脉,北面是黄河,我们祖先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营造3600年前商代的国都。如此现代的‘中国景观第一路’与郑州城市的‘古’的整体风格对接在一起,是否有点不够协调呢?”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郑州是一座古城,但是古城也要发展。郑州市目前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的发展方向已被定位为“商贸城”。这才是郑州的整体风格,和大理等旅游古城的城市定位不同。而“商贸城”的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撑。所以郑州不仅要保护其古老风格,更要发展现代工业和建设现代城市。由于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远景概念规划范围约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开始建设。而把连接老城新城的107国道市区段建成中国景观第一路,是可行的,因为这可以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商带”、“旅游带”、‘休闲带”,发展了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衔接起来。
[B]“中国景观第一路”是否是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工程”?[/B]
现在外界对这个项目的质疑大多是出于对政府的信任危机。长期以来,形象工程往往是政府官员的“政绩工程”,拖跨了地方财政,苦了一方百姓。而区分“政绩工程”的标准,最主要的风向标是群众的反映。而从“中国景观第一路”的决策理由和当地群众的反应来看,我认为这不仅不是“政绩工程”,反而是当地官员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中国景观第一路”的方位优势是明显的,连贯新城老城,可以说是一条黄金带,而将其建设的美丽、有特色,也是符合民意的。比如一位网友在人民网留言说:“这条大道是利用原来的107国道,拆迁量并不大,又是新区老区的中心大道,我们郑州市民倒是很欢迎这条大道早点建成”。郑州的领导班子也是有相当强的决策能力,据河南报业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郑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72.5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增长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增长4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增长10.7%;农民人均收入3648元,增长8%。其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匀达近年来最高水平。”可以这样说,郑州的发展已经迈入快车道,而把郑州建成一座具有强大辐射力的中心城市,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就更要加快地区形象的建设,形象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丢掉那一个我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