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花园式垃圾站7月现身
admin
2004-0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B]垃圾处置场上也能散步品茶[/B] 或许你难以想象,半年多后,你可以在上海的市中心,登上一个高出地平面近8米的“空中花园”,聆听人工瀑布的哗哗流水声,呼吸到草坪、乔木散
[B]垃圾处置场上也能散步品茶[/B]
或许你难以想象,半年多后,你可以在上海的市中心,登上一个高出地平面近8米的“空中花园”,聆听人工瀑布的哗哗流水声,呼吸到草坪、乔木散发的气息,观赏荷兰风车的缓缓转动……
或许你更难想象,当你在“空中花园”的草坪上随意信步,或者在花园茶室中悠闲品茗时,就在你的脚下,一座地地道道的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正在紧张有序地运转着。
这一切不是神话!记者近日从静安区市容环卫局获悉,位于静安区北部的全国首个花园式垃圾中转站的建造已进入倒计时。预计,今年4月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5月进行试运转,6月底地面景观全部建成后就可投入正式运转。
[B]外观设计:创新[/B]
与国外的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不同的是,该垃圾中转站外观设计上大胆采用了“空中花园”的创新手法。在人口密度很高的上海中心城区,将垃圾中转站与景观绿地结合,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据介绍,“空中花园”式垃圾中转站的基本设计理念就是,使用一块架空板,在整个中转站近5000 平方米的地域内形成三个标高、三个区域、三种功能。
中转站的第一标高为地下6.5米,作为下沉式的作业区域和20吨外运工作车循环道。第二标高为地平面,是工艺车间区域和5吨小型收集车循环道,再配以员工更衣、休息、洗澡空间,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场地。这两个区域也是垃圾中转站的核心部位。在下沉作业区,设计者引进了竖直压缩式中转工艺:密闭的圆形集装箱竖直放置,小型收集车运来的垃圾从上方的卸料大厅直接卸入集装箱,压实器从集装箱上方向下运动压实集装箱内的垃圾,待集装箱装满后,加盖密闭,由大型的奔驰载重车运出中转站。
中转站的第三标高为8.5米,这一层面就是市民能够看到的“空中花园”,宽大的登阶石梯连接地平面。登上石阶后,映入市民眼帘的是一大片的休闲绿地,芳草茵茵,杨柳依依,石砌小道曲径通幽,高大的乔木组成绿色围墙。人工瀑布从高处垂下,哗哗声中激起水花一片。错落点缀的荷兰风车,在微风中轻轻转动,充满诗情画意。人们可以在绿色长廊中漫步,也可在亭台中饮茶小憩,其乐融融。
[B]垃圾“打包”:高效[/B]
垃圾中转站,对于上海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在环保事业发达的国家,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核心内容就是垃圾“打包”。国外大中型城市的环保实践表明,建设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是解决垃圾处置难题的有效途径。据介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垃圾采用高强度的压缩技术进行“打包”。“打包”过程,其实就是用压实机在密闭的集装箱内将松散的垃圾压缩成块的过程,在垃圾分类收集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分类压缩。垃圾“打包”后,可以达到0.8至1吨/立方米的密度。然后由载重20吨的专业运输车辆把集装箱转运到郊区进行集中处置。这样,垃圾运输的效率大大提高,运输成本成倍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垃圾在中心城区的滞留时间,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周边环境:无害[/B]
谈到垃圾,人们自然联想到脏与臭。但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空中花园”式的垃圾中转站,在设计时可以对污染进行源头控制,是绿色环保型的中转站。
中转站作业车间的卸料大厅内不设垃圾贮存池,收集车直接将垃圾卸入竖直放置的集装箱中,使垃圾暴露在外的面积降低到最小,暴露时间降低到最短,散发的臭气和扬尘量最少。作业车间为封闭式设计,车间使用自动感应快速开闭门装置,防止臭气外溢。同时卸料大厅上方还安装了除臭罩,将臭气抽到臭气净化装置内,净化后排放。
集装箱容器底端卸料门为密封设计,垃圾装筒、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底渗沥液暂时贮存在集装箱容器内,与垃圾一起运到处置厂,直接卸入处置厂的垃圾贮存池,最终排至处置厂的渗沥液处理系统处理。中转站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场地、车辆清洗产生的废水经过工艺处理后达标排放。据介绍,“空中花园”的景观也是根据减少污染的理念设计的。人工瀑布其实是除了隔音墙外,阻隔噪音的第二道屏障,垃圾异味、灰尘即使有少许外溢,高大的乔木和草坪也能起到吸附和消除功能。
据静安区市容环卫局副局长戴剑华介绍,这座地处海防路、昌化路、淮安路合围地域的静安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总投资已逾一亿元,其中用于“空中花园”的景观绿化等方面的投资就高达一千多万元。届时,这个垃圾中转站必将成为静安区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周边地区的房地产也将从中受益。记者郁放炼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