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露中轴线 保护四合院 北京文物保护再上新台阶
admin
2004-01-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03年对北京文物界而言是继续收获喜悦的一年:十三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令京城的世界遗产增至6处,稳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以我国北方地区原始风貌保存最完整、具有独特
2003年对北京文物界而言是继续收获喜悦的一年:十三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令京城的世界遗产增至6处,稳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以我国北方地区原始风貌保存最完整、具有独特价值的山地四合院群体而闻名的门头沟区川底下村,获得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去年底,市文物局宣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再添30处……
[B]重大项目突现古都风貌[/B]
去年共确定重点文物修缮项目32个。到年底开工项目达25项,
其中天安门城台、白塔寺中路、九眼楼长城等5个项目已经完工,隆安寺、崇文火神庙2项工程也将于近日完成。关岳庙、古观象台、圆明园正觉寺、北新仓等列入市政府2003年“60件实事”的文物修缮工程也已全部完工。
在这一系列重点工程中,南中轴整治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最引人瞩目。中轴线两侧百余年来被湮没在私搭乱建的破旧平房中的先农坛和天坛坛墙正逐渐显露出来,南中轴线的视野大大拓宽。目前天坛西坛墙修复已近千米,西坛门历史上的三间执房已经修复、永定门复建将于今年一月开工。而元大都土城遗址这个北京市区内最为古老的大型遗址群已建成为城区最大的带状公园全线竣工,并对社会开放。一南一北两大工程,遥相呼应,突出体现着北京的古都风貌和传统韵味。
[B]保护措施尝试新招数[/B]
除了常规的“修旧如旧”,去年在文物保护方面还出现了不少新招。
过去对于已没有地面建筑的遗址要么回埋,要么复建,大坑小洞的考古现场不好看更看不懂。2002年11月开始的圆明园含经堂遗址保护工程,在严格保留遗址遗存的前提下,用白灰加糯米浆以传统工艺作法把遗址“包裹”起来,不但可逆,而且“可读、可看”———通过对建筑构件的归位、标识,使人们可以看到含经堂遗址群的平面、立面结构和广场、牌楼及建筑的对称布局,让人们能看得懂,这是烟道,那是戏楼……去年10月1日起,这处国内最大的建筑群遗址保护项目对社会试开放,成为圆明园的一处新景观。
另一个新尝试是为四合院挂牌。去年,本市四城区分三批完成了旧城区内658处保护院落的挂牌工作,涉及39个危改片,使北京旧城危改区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多数得到了有效保护。
[B]复建在即,考古先行[/B]
与修缮、挂牌这些看得到的工作相比,一些不显山露水的基础性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完成了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的划定、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定和上报。
复建有450年历史的永定门是各界关注的重点工程。市文物研究所进行了相关的考古勘探,城楼四至以及北界地下百余米的城墙遗址都已找到,为复建北京城市中轴线最南端的这一标志建筑提供了准确位置。2003年,文物部门还对天桥遗址进行了清理,找到了天桥桥面;并为复原明清时期国子监街原地面寻找依据。
[B]远郊村镇自投千万修文物[/B]
如果说此前京城文物修缮的重点集中在城区,2003年则向远郊区辐射。
明代长城的重要军事城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延庆岔道城正在修缮中。文物部门修缮城墙、城门的120多万元,却引出岔道村投入文保资金900多万元———村委会投资400余万元修缮了村里的城隍庙和关帝庙等古建筑,做好了恢复古衙署、古驿站的前期准备工作;村民们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恢复明清商业街两侧的店铺36户共200多间。据县文委统计,2003年,延庆村镇自掏腰包修文物的投入已超过千万元。门头沟也首次以区政府补贴和村镇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修缮了琉璃渠关帝庙、三家店龙王庙等区级文保单位。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