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思路回顾
admin
2004-01-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50年前,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这是南水北调最初的设想,也正是从那时起,长江水利委
50年前,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汇报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这是南水北调最初的设想,也正是从那时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委设计院)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研究的序幕。
50年来,长委设计院的员工们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完成了大量的规划方案工作。特别是2001年元月至今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全院员工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和技术论证工作,得到了各方审查专家的广泛认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总体设计承担单位和全线技术总负责单位,长委设计院本着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提交了大量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成果,为工程的顺利开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上世纪——历经40余年反复论证
1959年7月,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了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的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并认为从中下游引水比较现实可行。1959年以后,随着南水北调研究工作的深入,长江水利委员会着重负责中游引水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研究。
1973年,汉江丹江口水库按初期规模建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主要提出不加坝调水方案。在鄂、豫两省一致同意“加坝引水”的基础上,1991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又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推荐丹江口大坝加高、调水145亿立方米方案。1995~1998年,经水利部和原国家计委对中线加坝调水和不加坝调水多个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后,仍推荐大坝加高调水145亿立方米的方案。
近十几年来,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根据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社会生产力布局的现状和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方案。这其中穿黄工程的布置方案就达40余个,进行了反复比选和论证。
■本世纪——根据北方缺水形势修订规划
2000年以来,长委设计院按照“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的精神,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修订。
根据北方缺水形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分步实施。近期以长江支流汉江为水源,从丹江口水库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供水,称之为引汉工程;远景将以长江为水源,从三峡水库或以下干流引水补充引汉工程水量,称之为引江工程。
引江工程规划了从小江、大宁河等引水方案。由于沿途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工程条件相对艰巨,另据初步估算,工程投资为引汉方案的2~5倍,由于要提水,成本水价较引汉方案的水价高9倍左右。因此,引江工程被定为远景调水方案。
引汉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引水,长委设计院通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论证,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选在已建的汉江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控制了汉江上游60%的流域面积,可调水量达95亿~140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工程理想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至北京有近100米的落差,能居高临下向华北平原自流引水,这为今后的运行也带来较低的成本。
虽然汉江水量不如长江充足,但从北方缺水形势看,到2010年,受水区城市净缺水78亿立方米;2030年净缺水将达128亿立方米。从汉江引水可以满足受水区城市需水要求,并可极大地缓解京、津、华北平原严重缺水的现状,对支持缺水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从技术经济方面考虑,中线工程近期选择以支流汉江为水源的方案,具有投资小、工程简单、工期短等优点,也符合先易后难、由小到大逐步实施的原则,并和供水区需水量逐步增大相适应。
对于近期引汉方案,在不降低丹江口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及供水保证程度的原则下,以京、津、华北地区主要城市为供水目标,适当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推荐实施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水方案。工程建设拟采取分期方式实施,即一次建成水源区工程,主要包括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即正常蓄水位由现在的157米抬高到170米,相应库容增加116亿立方米;陶岔渠首及渠道改扩建工程;汉江中下游建设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分闸站改扩建和航道整治工程。而输水总干渠工程则分期建设。
按规划目标,2010年中线一期工程将全线建成通水。考虑到目前北京严峻的缺水形势,规划提出首先实施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即先行建设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石家庄至北京团城湖段,利用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4座水库,在中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前向北京应急供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