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国际建筑师勾勒中国城市轮廓
admin
2003-12-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2月22日刊发报题为“国际建筑师勾勒中国城市轮廓”的文章,认为外国建筑公司纷纷在中国开设办事处,这将帮助重新塑造中国城市的景观。 文章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2月22日刊发报题为“国际建筑师勾勒中国城市轮廓”的文章,认为外国建筑公司纷纷在中国开设办事处,这将帮助重新塑造中国城市的景观。
文章称,对全球顶级的建筑公司来说,中国已在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新兴市场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外国建筑公司纷纷在中国开设办事处,接获一个又一个项目,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组合:规模庞大的建筑、大胆的设计和西方发达城市数十年未见的建设速度。
90年代初,外国建筑设计公司开始试探著涉足中国市场。他们帮助重新塑造了城市的景观。在毫无特色的低矮房屋和办公楼中间,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比如,纽约建筑设计公司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四年前完成了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高88层的金茂大厦。如今,该公司在中国的项目超过了30个。就项目数而言,中国已排在美国之后成为它的第二大市场。
文章称,随着中国近年新工程的大量涌现,再次引发了设计精英前往中国的热潮:为了承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需要建设大量体育场、公园、酒店和写字楼;中国许多城市正著手在周边地带建造全新的卫星城,以容纳数百万来到城市工作的人群,以及数百万因城市建设而迁出市中心的居民。
目前正在修建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办公楼总面积590万平方英尺,造价7.387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建建筑之一,其设计者是荷兰设计师库哈斯(Rem Koolhaas)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
英国设计师诺曼.福斯特(Lord Norman Foster)和两名合伙人上月竞标成功,赢得了耗资20亿美元的北京机场新航站楼项目,这项建设将使机场容量扩大到两倍以上。
然而,文章也认为,正如许多设计公司所感受到的,在中国开展业务存在一些巨大的障碍。与汽车制造和零售等行业一样,中国的监管规定要求外国建筑设计公司必须与当地企业合作,这一要求使得外国公司难以保证其名下工程的质量。另外,当地开发商对西方式的付款安排还不适应,在一些工期长的项目中,这种情形导致了公司运转的困难。实际上,由于担心收不到一分一文——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仍没有进入中国。
10年前先行登陆中国的建筑设计公司在运作方面吸取了重大教训。纽约公司Fox & Fowle负责人布鲁斯.佛勒(Bruce S. Fowle)说:“90年代的状况有好有坏。”譬如有一次,由于当地合伙人修改设计,该公司未对一个上海写字楼的设计作品署名。“他们减少了楼层,更换了材料。所有我们认为使大厦不同凡响的设计都被取消了。”
现在,Fox & Fowle比以往更谨慎了。但它同时也很乐观,将中国视作一个重要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可以弥补美国市场步伐的放缓。该公司当前在北京有两个开发项目:北京地坛体育馆和中央商务区附近的一座写字楼。
中国监管规定允许外国公司从概念的角度进行设计,并允许其提供详细的建筑计划。但是,只有指定的国有设计机构才能绘制建筑图并署名,实际建造中的监督工作也由中国公司负责。
必须与中国设计机构合作是外国设计公司收费大大低于其他地方的部份原因。据几家设计公司说,它们在中国的收费只有在美国的一半甚至更少。
文章指出,中国建筑设计师对外国同行的闯入感到喜忧参半;他们承认有许多东西要向西方同行学习,但眼看著外国设计师抢走了大多数重大项目,又让他们感到愤愤不平。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Zhu Xiaodi)说:“许多项目只邀请外国公司参与投标,或要求国内设计院与外国公司合作。……好像我们中国的设计院拿不出作品来似的。”他领导的这所设计院成立于1949年,其许多早期作品刻有政治的痕迹,像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该院有400名设计师,500名工程师,按照美国或欧洲的标准这是一只庞大的队伍。
文章还指出,包括城市规划人员和中国设计师在内,有越来越多的批评人士担心,对著名设计公司的盲目追捧正制造出大量与周边环境毫不匹配的摩天大楼。文章引述一位专家的话说,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工作是一种“浮士德式交易”,有些行政法令要求建造的项目,从照片看富丽堂皇,但对于一座居住的城市来说并不协调。实际上,我相信伟大城市的设计不是顷刻间完成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