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用建筑书写历史 国家大剧院壳体吊装完工
admin
2003-12-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世人瞩目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工程壳体钢结构日前吊装完工。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十一”国庆前,“神州第一街”长安大街上将会出现一幅新的面孔:一个银光闪闪的巨大蛋形建筑在绿
世人瞩目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工程壳体钢结构日前吊装完工。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十一”国庆前,“神州第一街”长安大街上将会出现一幅新的面孔:一个银光闪闪的巨大蛋形建筑在绿水环绕中迎接海内外宾客。
剧院位于长安街旁,天安门的西南侧。与方方正正的人民大会
堂、红墙绿瓦的中南海相比,椭圆形的剧院俨然是个“另类”,这给庄严的长安街带来了别样的风味。建筑学家称长安街是“建筑博物馆”,因为六百年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这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中轴线,从建国门到复兴门全长6.7公里,大道两旁是50多座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
27岁的美国人马丁·帕斯克在北京生活了一年多,曾经研修建筑的他对长安街上的建筑耳熟能详。“坐着车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大街上,短短几分钟内,不仅能看到古老皇宫紫禁城,感受北京饭店浓郁的法国气息,更能看到我所熟悉的现代北美式写字楼……,真是令人感到惊奇。”“毫无疑问,不断变化的城市天际线记录了中国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董光器说,“风格各异的建筑代表着中国对外国理念的日益接受和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长安街上最耀眼的建筑恐怕非东长安街上的老北京饭店莫属,除了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前门楼子,其余的都是清一色的四合院。这座米色外墙的法式饭店建成于1900年,是当时长安街上最高级别的涉外饭店。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交流频繁。中国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常常把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与苏联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倚着长安街南沿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也许就是最典型也最成功的例子。
“大会堂宏伟的规模和架构深受苏式建筑的影响,”董光器评价道,“而高大石柱上的装饰花纹和金灿灿的琉璃瓦却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中西建筑理念的完美结合使这一建筑至今仍常为人称道。喜爱建筑的人们可以在英国出版的《建筑史》中找到关于它的描述。
不过,也有很多建筑师试图用不同的理念来诠释自己对长安街的理解。在北京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胡越看来,五十年代在西长安街上建成的的另一巨作——民族文化宫就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精品。
“传统宫灯造型的大屋顶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新型白色瓷砖的饰面则是当时最新颖的材料,可以说它是长安街上最有民族特色的一座现代建筑。”
在一次调查中,民族文化宫超越了许多80年代和90年代的新建建筑,被评为北京市民心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建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系列前卫时尚、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相继在长安街两旁拔地而起。
位于有北京商业“金街”之称的王府井和长安街交叉口的东方广场应该说是东长安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13幢高低不一的楼宇覆盖着清一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广场的投资者之一李嘉诚称:“这里的现代化程度与美国纽约的曼哈顿相比也毫不逊色。”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认为,北京的建筑应该有中国古代文化的表现。他在设计西长安街边的中国银行总部时,吸纳了北京最典型的建筑元素:四周为楼,中为庭园,犹如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
来自法国ARFP设计所的让玛丽-迪蒂耶尔曾设计过西单图书大厦。从大厦沿着长安街向东走一公里多就是世界驰名的皇宫紫禁城。当谈到自己的作品时,他说:“建于十五世纪的紫禁城是值得全世界建筑师努力学习和模仿的典范。我从没想到自己能有幸成为同一条大街上建筑作品的总设计师。”
今天,这条街仍然以它不减的魅力吸引着各国建筑师的目光。在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招标中,海内外共有36家建筑设计机构的44件设计精品参选,其中有20件出自海外设计师之手。
经过公众评选和建筑业的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人士的审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凭借其大胆、创新的椭圆性建筑脱颖而出。
“椭圆形的建筑更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我很佩服专家委员会的勇气和开放的眼光,通过和他们的交流,现在的设计比我过去想像的实际上走得更远、更丰富。”保罗说。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