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走廊及阴影
admin
2003-12-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中的阴影,在中西语言中均有“负面”、“不吉利”的象征意义,而在中文语境中尤为突出。然而,对于城市空间与建筑审美来说,阴影有着重要的意义。 阴影的重要性,首先在绘
城市中的阴影,在中西语言中均有“负面”、“不吉利”的象征意义,而在中文语境中尤为突出。然而,对于城市空间与建筑审美来说,阴影有着重要的意义。
阴影的重要性,首先在绘画与雕塑中体现出来。以美术的最基本训练———素描而言,所谓素描,就是假定一个光源,将物体背光面的阴影有层次地描画。
审古典城市建筑外观之美,其实也就是通过建筑物门洞、窗洞及线脚的阴影,凸显出各种有秩序感的形体。夸张一点说,古典建筑的秩序,就是阴影排列的秩序。西方中世纪及文艺复兴以来城市秩序之美,在城市的鸟瞰图及柱式序列图上充分体现。学习城市规划的学生,徒手描绘记忆中的城市,只须将那些体现秩序的阴影描出,大体上,城市的灵魂已存在于这记忆的涂抹之中了。
以上见解,只不过是复述了关于城市建筑的实体及其虚空之间关系的人所共知的道理,说它是陈辞滥调也罢。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具体到城市建筑临街面的构成,如何复兴人文主义的基本要素,使人感受到街道与建筑之间,存在着实用的功能满足与精神审美的微妙平衡,使实体与阴影之间的韵律构成,能疏解现代城市中钢筋混凝土与玻璃构成的庞大体量对人类心理造成的压力。
与汽车、轮船、飞机这类对人类行为限定性非常强的工具不同,建筑与街道对人的行为限定会宽松得多,所以,考虑建筑空间、街道界面的仪式性、审美性功能非常重要。人在街道走,可以跨入一座建筑,也可以不进入;可以沿着建筑的外廊行走,或在街边柱廊的阴影中停留;这就是人类对于临街建筑界面空间的基本要求。在西方古代城市建筑与街道中,这种沿街柱廊的布局较为常见;但在中国的城市空间中则殊为难得。受西方殖民式建筑影响,广州的骑楼成为中国城市史上值得记载的一笔文化财富。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则因为规划的理念、开发建设的秩序、城市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不成熟,以至于要找一条连续的临街走廊是难上加难。这种整体上的人性空间的缺席,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严重缺憾。
在我们这个公有制国家,建设了许多的行政大楼、商业大楼、住宅小区及社会主义大街,可是,没有一条供公民在风雨中潇洒行走的大街——那些在阳光明媚的天空下试图“五十年不落后”的大厦和大街,不让人觉得其美得可疑吗?
对此,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勉强的借口,即撇开那些徒步行走于街道的人群,假定中国已进入汽车时代,人们从一座房子里出来,乘汽车到另一座房子的地下室,根本不用经过头顶青天的露天场地。这种假定也太荒唐了。何况,从纯粹审美的角度,建筑临街面的廊子,是实体的建筑与大地的最温柔和蔼的交界,是人类沿水平方向世俗性行走与沿垂直方向提升精神之间的最丰富的转换空间。这一空间缺乏,也可视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集体性审美精神缺失的一个表征。
我们的城市建筑,最大限度地占用红线范围内的每寸土地,而将紧临的街道视为功能上排他、审美上可有可无的东西。从国外引进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但根本没办法在具体的建筑中落实有助于公益性城市空间形成的建筑元素。除非政府在有关审批制度上强制要求,否则,凭着当代中国人的理性算计,“集中了众人智慧”的街道,必然呈现着如今满大街都是愚蠢模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