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丹建中国首家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民族文化让人醉

admin 2003-12-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态博物馆”还是一个陌生词。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是,馆区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所有文化因素,都一同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态博物馆”还是一个陌生词。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是,馆区的自然风貌、建筑物、生产生活用品、风俗习惯等物质和非物质所有文化因素,都一同保留在原生地和原生环境中。日前,广西首家生态博物馆就在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落了户。 原汁原味民族文化让人醉 “咚!咚!咚!”传世百年的铜鼓震天撼地;“呜呜呜”,三尺余长的大牛角发出欢快的吟唱……一直以来,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的白裤瑶以其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让游客深深陶醉。日前,记者随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民俗专家走进了怀里村。   白裤瑶因男子都穿及膝白裤而得名。据介绍,白裤瑶总人口约两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南丹的里湖、八墟两个乡,这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因此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遗风,其中尤以送葬、赶夜街、细话歌等民俗风情为表现,因而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堪称“民俗活化石”。   这里方圆近十公里范围内的植被保存完好,百年名树名木随处可见,而羊肠古道、圆形谷仓、古井、牛栏等则更是古朴依旧。   白裤瑶的岩洞葬神秘悠远。记者在怀里村的岩洞葬里看到,七八具木棺四处散落,数个骷髅一字排开,遗骸的身体部分则放置在棺内,形成了独特的丧葬形式。   据专家介绍,在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屯共有岩洞葬遗址13处,架棺约80具。让人费解的是,现在的白裤瑶都是土葬,民间传说和文字都没有相关的资料记载,由此无法推断岩洞葬的主人就是白裤瑶的先人,至于其族源来历仍有待考证,故目前岩洞葬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白裤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铜鼓舞。”里湖乡的乡长花明金向记者介绍。该乡保存有铜鼓240多面,据说这里的铜鼓还分公母,使用铜鼓时颇有讲究:首先要给铜鼓“洗脸”,取下铜鼓时叫“请铜鼓”,出行前还要对铜鼓交待去向,比如“今天我要带你去哪里……”等。   如今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重要节日或老人过世时,村民都要敲打铜鼓。此外,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博物馆保护瑶寨原状   广西兴建生态博物馆,时间还得追溯到1998年。当时,贵州省在六枝梭戛地区建成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消息一经传出,广西有关部门敏锐地感觉到,作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广西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很有必要对多种博物馆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兴建生态博物馆一事,由此纳入广西文化厅的工作计划。   “广西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就定在这里。”2002年9月,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容小宁等人来到南丹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考察时,被当地完好的植被、古朴的村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完全迷住了。而在此之前,他们已先后到天峨、东兰、巴马、都安等地进行过专题调研考察。   2003年初,生态博物馆课题组正式成立。课题组成员与河池市、南丹县等有关人员来到贵州省六枝梭嘎地区,对其生态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并于今年4月中旬深入南丹里湖瑶族乡进行调研,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在怀里村筹建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条件,是目前广西兴建生态博物馆的首选场所。   根据规划,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屯的原状保护区共两部分组成,总投资估算近180万元,拟定于2004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不久前,位于怀里村的展示中心破土动工,它是一座集白裤瑶文化展览、研究人员办公住宿、餐饮商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占地3亩,总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生态博物馆还包括对瑶寨的原状保护,即在不改变其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护其现有状态。据介绍,自治区文化厅下一步将对三个白裤瑶寨进行加固和维修。 开发民俗旅游勿失真实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开发民族民俗旅游后,一些历史文化村寨便自觉不自觉地与城市接轨,逐步丧失自己的“原汁原味”。随着生态博物馆的建立,随着穿过南丹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成通车,“民俗活化石”白裤瑶走出深闺,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已如箭在弦,那么,又该如何来保持白裤瑶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呢?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苏东海指出,历史文化村寨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文化特点,不要盲目模仿城市。他举例说,有一些村寨,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发现城里人多爱在房里铺地砖,他们也在吊脚楼上铺设地砖;还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要把山石铺就的村中小径改为水泥路面,说这样穿高跟鞋就不会崴着脚了……作为历史文化村寨,可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啊!   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安来顺提醒,白裤瑶文化要避免被同化、避免商品化、避免庸俗化。他举例说,许多地方在旅游经营中都有举行民族假婚礼的项目,多数都办得简单俗套,一心只想着掏游客的腰包。这样的民族婚俗已完全沦为赚钱的手段,实在无文化价值意义可言。“遗产旅游主要是展示神秘性、真实性和稀有性,过于庸俗和大众化、过于夸张、过于寻求标新立异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关链接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一种将自然生态资源与民族传统文化一同保护的新型的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在欧洲逐渐兴起。到十九世纪末,生态博物馆已成为流行的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全球共有300多座生态博物馆。1997年,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建立,保护对象为一支仅4000多人的苗族——长角苗,标志着中国博物馆进入生态博物馆时代。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