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迎接“和而不同”的建筑时代

admin 2003-1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突然之间,外来的建筑已经打入我们的城市,无论是“蛋壳”还是“鸟巢”,“水立方”还是“Z”形门,无一不是在以一种前卫的、个性鲜明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审美能力。美还是不
  在突然之间,外来的建筑已经打入我们的城市,无论是“蛋壳”还是“鸟巢”,“水立方”还是“Z”形门,无一不是在以一种前卫的、个性鲜明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审美能力。美还是不美?好还是不好?抛却造价和一些具体技术因素,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它为处于“个性危机”中的中国城市增添了几许魅影。中国建筑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成为一个融贯、交汇、创造一种个性的时代,成为一个“和而不同”的时代。   有关“和”、“同”的观念,最早可以见《国语·郑语》,是讲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要加以融合,相混相杂,相济相成,才能在协调配合的基础上成就百物,增强竞争能力和延续能力,而单一的事物则因不能延续而灭亡。   “以他平他谓之和”,所谓“和”就是杂揉百物,自成一家,使得事物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一个国度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是“同”的状态,只是以水加水,床上垒床,最终是“同则不继”,如某些人倡导的单一的“本土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相互激发、影响,才能达到“和”的状态,如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等。在“和”的状态下,事物之间相混相杂,相济相成,最终创造出水乳交融的传世之作。   就艺术的本质而言,建筑与诗歌“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30年代中国新诗走过的历程,同时也将印证到中国的建筑,而这一历程也就是“和而不同”的历程。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和建筑学者,更有义务科学地发掘、整理本土文化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从多元文化中吸取营养,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从异域盗来火种,本意却是要煮自己的肉”。   总之,在21世纪里,东西方国家、南北国家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前进,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我们相信,中国的建筑一定会在“异域”建筑的进攻下,消化,取舍,转化,吸纳,从而形成自己“和而不同”、独树一帜的风格。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