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京沪穗建CBD的实践与思考

admin 2003-12-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是要有历史的。同样,城市CBD的发展和形成,既是一种历史的过程,也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京沪穗被专家认为最具备发展国际化城市CBD的条件,但这三个城市的CBD并非按照
  城市是要有历史的。同样,城市CBD的发展和形成,既是一种历史的过程,也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京沪穗被专家认为最具备发展国际化城市CBD的条件,但这三个城市的CBD并非按照同一形态建设,发展进程也很不一致。 北京的规划   北京是我国最早推出建设CBD设想的城市之一。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北京商务区的建设规划。2000年8月,北京市决定成立商务中心区建设联席会议和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以朝阳区国贸地区为中心的3.99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同年秋季,北京CBD国际商务节举行,迄今已举办了四届。   通过国际征集和国际专家论证,北京中央商务区总体规划方案于2001年编制完成。2003年7月,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规划方案揭晓,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对该方案进行综合完善。   10月9日,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在北京CBD产业发展市长论坛上透露,到2008年,北京CBD将有70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目前北京CBD有15个项目已经开工,总建筑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他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北京CBD的产业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据介绍,在入驻CBD区域内的近3000家中外企业中,已初步形成以金融产业为龙头,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中介、IT通讯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北京CBD区域内除入驻了15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外,还聚集了800余家外资企业、近500家跨国公司、570家外国驻京代表机构,以及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近200家。   北京CBD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模聚集直令人心惊。据介绍,2001年下半年至今,在北京CBD内已经或即将开工的写字楼和高档公寓(住宅)项目,数量和规模均是北京区域之最。有些专家和房地产开发商对此不无担忧。但李忠先生说,“无论是CBD的写字楼还是公寓的供应量,我都觉得不必担心”。随着CBD建设的发展,商务氛围日渐浓郁、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其产业聚集效应也将继续扩大,企业商务成本随之降低,将吸引其他区域的产业、企业入驻CBD。北京CBD规划建设总顾问柯焕章先生也认为,政府部门对开发商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批后,怎么建设是开发商自己的事,开发商完全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开发周期。 上海的概念   北京、上海发展CBD均是规划先行。不过,与北京市一开始就提出了“北京CBD”概念不同的是,上海是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基础上形成“陆家嘴CBD”概念。   据透露,上海最近正在就CBD的规划再次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上海CBD规划。   有人说,上海的CBD有好几处,如陆家嘴、外滩、徐家汇、淮海中路、南京东路甚至虹桥古北,因为政府先前没有提出明确的上海CBD规划。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在一次会议上透露,上海市新规划的CBD地区是3平方公里,其中在浦东新区的范围内是1.7平方公里,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值得注意的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虽被称为“陆家嘴CBD”,但上海市未曾将其称为“上海CBD”。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杨建荣10月9月在北京CBD产业发展市长论坛上,阐释了陆家嘴CBD发展过程。1993年,上海邀请了6个国家8个著名的建筑事务所进行招投标,用了两年左右时间,经过17轮的讨论,形成了陆家嘴CBD规划。目前,陆家嘴CBD1.7平方公里,区域产值超过1.1万亿人民币。陆家嘴地区已形成了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旅游会展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陆家嘴CBD地区在开发和管理主体上实现了体制创新,即其开发建设基本由陆家嘴集团公司负责,并委托该公司实施部分的管理职能。   陆家嘴CBD,体现的是一种典型的“金融中心模式”。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目前我国内地规模最大、资本最密集的CBD。该区已聚集了包括证券、期货、产权黄金交易所等8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5家中外金融机构、4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000多家贸易、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   上海陆家嘴开发公司不久前提出,将在全球率先建立电子化国际商务中心区,即E-CBD模式。陆家嘴E-CBD项目将包括数十项系列工程,总投资达1000亿元。这将是该区域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广州的摸索   与北京、上海发展CBD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不同,广州CBD带有更多的摸索成份。   1993年,《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规划》出台,珠江新城作为政府规划的“广州新城市中心区”出现,开发商和专家均将此视为广州CBD的代名词。政府的设想是,用5到10年时间,将珠江新城建设成一个现代化金融商务中心,但10年过去,珠江新城建设进展迟缓。   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1年底,珠江新城共出让土地99宗,建成19宗,在建11宗,未开发地块69宗,其中“烂尾”2宗。合同地价102亿,到2001年底仅收回45亿。珠江新城的住宅用地占出让总用地面积的57.8%,商务办公用地面积占出让总用地面积的18%。在卖出去的地块中,有2/3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开发。珠江新城规划前期,全部采取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建设模式。开发商以高地价获取土地后,实行“住宅先行”的策略,目前该区域两侧住宅林立,作为CBD主要体现的写字楼等商务建筑却是一片空白。致使不少专家认为广州CBD徒有虚名。   2003年1月22日,广州市政府公布实施《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并正式提出了“广州CBD”的概念。广州市随后宣布将珠江新城办公和酒店地价下调15%。广州市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珠江新城的建设力度:一、对城市土地进行有组织的控制,回收闲置土地,使发展商的开发用地更多地从政府通过竞拍等方式获得。同时,将未来全市的商务办公用地都集中放在珠江新城内,原则上不再从其他区域批出,促成开发的集约和聚集效应。二、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要动力,带动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三、把部分政府部门和广州大型的市政配套等集中放到珠江新城,以形成更大范围的集约开发,推动珠江新城的开发建设。   广州CBD至此才算是有了在规划指导下的全面的实质性启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