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建设何去何从
admin
2003-1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遗址公园渐成风尚 据媒体报道,陕西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最近在西安临潼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5.53亿元,三年内完成建设。据了解,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项目主要包括征用秦始皇
遗址公园渐成风尚
据媒体报道,陕西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最近在西安临潼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5.53亿元,三年内完成建设。据了解,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项目主要包括征用秦始皇帝陵外城以内3386.51亩土地实施文物保护、拆迁移民;建设石铠甲坑博物馆、文吏俑坑博物馆;修建保护性围墙、道路、排水设施;绿化陵园园区;开展秦始皇陵的全面考古调查和勘探及改造秦俑馆门前区的环境等。
无独有偶,南京也宣布将在郑和下西洋建造宝船的工厂遗址上建造“宝船遗址公园”,并按1:1复原郑和宝船,再现600年前中国航海工业的盛况。据规划方负责人介绍,遗址公园主要围绕遗存原有船坞(古称作塘)仅存4、5、6作塘展开:4作塘将建郑和文化体验区,5作塘将建航海科技体验区,6作塘将建篷厂作坊体验区。此外,公园还将重建船厂管理机构提举司、分司、点卯处等,全景式再现明朝宝船厂的恢弘气势和繁忙盛况。
引人注目的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确定了圆明园保护的基本原则。随后,圆明园管理处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市文物研究所和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拟定了《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方案》,并先后召开三次大规模专家论证会,目前专项规划已由国家文物局进行最后审批。本次规划内容覆盖了圆明园本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遗址,包括园内景点的考古勘察、山形水系的恢复、部分古建的修缮与复建等。恢复山形水系是本次大修的重头戏,园林植物景观的恢复是本次大修的第二大工程。
两种观点的交锋
据了解,陕西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的正规旅游公司,接手管理秦陵后,对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绿化、改造和建设,将原来为农民放牧、开荒、埋锅煮饭的荒山有效地管了起来。他们还深入村野,将散落在路边、农家小院甚至当厕坑使用的秦代五角陶水管等文物收购上来,在管区内挖沟安放重现当年水管排放的景况等。旅游公司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从方便游人参观出发,同时使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文物专家则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专家认为,秦陵公司做的“好事”,恰恰破坏了秦陵的真实性、完整性。
文物有着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古墓葬不仅包括墓室、棺椁、随葬器物等,还包括封土。秦陵公司在封土上绿化、修路、造宣传牌等行为,就是改变了原有的环境风貌,就是对古墓葬的破坏。
类似的交锋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中有集中体现。针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复建,业内人士对遗址公园的建设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圆明园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帝国主义掠夺和焚毁圆明园的目的就是要灭绝中华文明,重建圆明园对恢复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复建圆明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对北京走向世界都非常有利。遗址应该进行全面修缮,恢复80%以上的景观。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址和残迹的历史感是复建后的景观无法替代的,这段屈辱史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要超过圆明园园林的价值。保留遗迹,让后人时刻永记“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道理,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花大力气修复,就等于抹平了帝国主义对我们侵略的伤痕,会淡化这段历史。应该以建立遗址公园为主要手段,原有景观不宜恢复过多。
如何进行遗址公园的建设
前不久,相关领域的20余位专家及相关人士齐聚圆明园,就“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规划与保护”,以及遗址公园如何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发言讨论,切中要害地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与建议。
发起人之一的海淀区人大代表、空军指挥学院副教授李小溪忧虑地说:“看到的圆明园让我心痛,可以说植被几乎荡然无存,仿佛真的成了‘城市的荒野’,曾经生长于园内的300多种野生植物消失了很多,刚才讲的《规划》里还说要清理掉林下杂乱的灌木丛,我觉得那是很美的一种自然野趣,为什么不加以保留呢?”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更是尖锐地指出:复建圆明园实际上就是摧毁圆明园,摧毁它作为不可再生“遗址”的真正价值。俞教授强调“址”是圆明园最重要的价值,而将生态价值与遗址价值结合在一起,这在世界上将是独一无二的。圆明园就不再仅仅是遗址建筑,而是容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公园,将给世界树立一个典范。关于圆明园西区改造方案,俞教授建议在园内建立完善的环境解说系统,吸取国外环境解说学的先进方法,让圆明园成为生态示范区,成为最真实生动的历史、遗迹教育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则直接表示:圆明园的精髓与价值就只有两个:一个“荒”,一个“废”,关键在于如何让它充满生机地“荒”与“废”。他说,圆明园一半是帝国主义烧的,一半是我们自己拆的。如果现在还不保护园内尚存的遗迹,还在搞什么拆掉残垣断壁,重建恢复建筑,将来又会是一大遗憾,百年的历史遗迹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毁在自己手里,又能如何再找回?
北大环境学院崔海亭教授也强调要保护园内的天然植物景观,并引用俞教授的生态基础设施战略观点,告诫那些圆明园规划保护的实施者们,不要从局部着眼去给圆明园化妆,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恰恰是最需要保护的。多保留它的生态真实性,稳定整个园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用园内本身具有的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之美,体现百年积淀的历史沧桑感。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明城墙遗址公园是北京市迄今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建成,在点亮新世纪新北京的同时,已经跨越了单纯的文物保护的层面,实现了多重效应;而遗址公园本身,作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精彩力作,也显现出独具一格的亮色。
日前对游人开放的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以特色(主题)园林景观为基础,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大型带状城市公园。土人景观的景观设计师石颖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他们对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设计为例,表达了新一代景观设计者对生态和人的关注:“我们提出的概念首先是一条遗产廊道。文化保护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元大都城垣遗址边上是小月河,还有一些公共绿地,将现有的休闲活动场地及道路尽量移出土城,减少人为的破坏。以前自然生长的树木和灌木杂草,尽量保留,仅仅修剪了遮住视线的灌木,在通透的乔木下将土城遗迹的风貌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还在重点的地方做一个断面,让游人了解历史,还增加了解说系统,对元大都城市规划特色、土城构造特点、元代治水成就进行说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