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个中国城市梦断“国际化大都市”
admin
2003-11-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个危险的信号已经凸现。 “目前,中国有182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然而,这一目标对其中的某些小城市来说是不切实际的。”11月12日,中纪委驻国家建设部纪检组组长
一个危险的信号已经凸现。
“目前,中国有182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然而,这一目标对其中的某些小城市来说是不切实际的。”11月12日,中纪委驻国家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在大连市参加建设
部国家园林城市(大连)复检汇报会上警告说。
国际化大都市热潮涌现
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呼声铺天盖地而来。
5年前,中国曾经有78个城市扬言要建国际化大都市。
5年后的今天,已达182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
上海要在21世纪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大都市;
广州欲15年赶上亚洲“四小龙”;
大连力争20年建成“北方香港”;
武汉打造“东方芝加哥”;
杭州也计划五年投资1700亿元建造“美丽天堂”;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当然也不甘落后……
甚至一些小城市也乐此不疲。
早在1996年,刚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的河北馆陶县,第二年就按照县城建局批复的规划,要求县城中轴路新华大街沿街建筑物高度一律定为3-6层,路口为4层。有些居民因为建不起,就把房子建成了有墙有窗却没有屋项的“空心楼”。山东省委省政府也曾经号召全省要向该省荣成市学习。这个县级市市府所在地(镇),居然拥有一个10多万平方米的大广场,据称恰恰比天安门广场少一平方米。
类似个案举不胜举,诚如建筑学专家所言:“规划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法人违法,领导违法,执法者违法。”
有专家对城市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更是直陈:一是有一批惟利是图的开发商存在;二是一些好大喜功的城市领导;三是因为有一批水平极差的建筑师、规划师。
何谓国际化大城市?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信息中心的专家说,它应该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一流城市。它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以纽约为例,其GDP值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位第14,超过澳大利亚;如果将美国5个最大的城市合起来看做一个国家,可以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事实上,在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其国际化城市也就那么几个。而在中国,却有18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不能不引起政府的警惕。”从事研究中国城市规划的一位专家不无担忧地说。迄今为止,中国尚没有一个城市被国际上公认为国际大都市。
警惕陷入政绩泥潭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所谓的政绩,贪大求全,不顾自身能力,盲目追求国际化大都市。
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重复建设严重,是一些城市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所在。这方面的典型要数机场建设:胶东半岛的烟台、济南、青岛三个城市,就其实际需求量,共享一个大机场足矣,但居然建了3个机场。小小一个珠三角,一口气建了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个机场,而硬件设施堪称亚洲一流的珠海机场还是采取先斩后奏(先开工再报批)的手法建设的,到现在也没有达到其几年前的设计客流量。
“建设国际大都市,这已成了一些领导的一个‘情结’。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个‘情结’缘于人们的富民强国梦,是不甘人后、奋发图强精神的体现;从消极的意义上讲,这个‘情结’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工作作风,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好高骛远的虚荣心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国际大都市,还可能被视作‘形象工程’、‘民心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给自己的‘政绩’涂抹上华丽的色彩,盲目扩大城市规划,到处‘圈地’,其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大事没办成,小事没办好,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一位人士向记者诉说自己的困惑。
“正如‘贵族’不是几天就能培养出来的一样,国际化大都市也不是几年“大跃进”就能一蹴而就的。”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潘连生委员一语道破,给目前的国际大都市热泼一盆冷水。他直言,国内众多城市竟相提倡建国际大都市,以致许多地方划线圈地建高楼大厦、建绿地,过度集中、超前的基础设施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甘肃日报有一报道评论说,众所周知,城市建设规划靠的是国家的公共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为了保证充分地让公众受益,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合理的规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也是集体决策的过程,从目的到手段,整个过程都要体现出社会公众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部门应当意识到,规划部门的独立精神实质上就是规划的公共地位,即应当为公众规划,为人民规划,为社会为民族的长远利益规划,决不能为长官意志所左右,更不能沦为某些部门甚至个人谋私的工具!
建设部一位高官提出,对规划建设来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市长”。当然还包括配套的监督机制,如规划建设实行公示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前和执行结果均要公示等。
有关专家也建议,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政府首先要国际化。政府要继续向“服务型政府”推进,把精力花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
“国际化”制造致命的内伤
“一窝蜂的‘国际化’造城运动,对许多尚很脆弱的城市经济而言,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是致命的内伤”有关专家对建国际化城市热表示担忧。
“城市化无疑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推行的城市化风,无论是动机还是现实意义,都无可非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乃剑研究员认为,“但现在中国紧迫的问题不是讨论要不要城市化,而是如何建设城市化的问题。当前中国的建国际化大都市风潮将给人民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有可能还是一次最严重的灾难。
他分析说,由于一些城市建国际化大都市是以牺牲农民利益和靠行政手段突击造城实施的。这将使中国的大城市化有可能出现泡沫化,给农村带来倒退;农业带来衰落;农民带来灾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即将出现的严酷事实,现在已到了必须理智审视的时候了。
一些业内人士与张持相同观点。他们认为,从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上百万市民的切身利益着眼,“命”远比“名”要显得紧迫和现实。一些城市不顾现实条件一味盲目建设,除了烧掉大把的冤枉钱和加重百姓负担外,得到的不过是一座座“虚胖”的城市而已。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