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筑快餐”扼杀古建筑灵魂

admin 2003-11-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3117154722703.jpg[/img][/center]  为弘扬中国古建文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于日前在江西庐山举办了“中国古建园林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117154722703.jpg[/img][/center]   为弘扬中国古建文化,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于日前在江西庐山举办了“中国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如何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国古建园林的艺术精华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 民族建筑开始失落让位   刘彦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建筑的发展以“跟风”的形式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仿古风”,令民族建筑失去了它的本意;紧接着出现了“欧陆风”,把欧洲各个时期的流派堆积成“建筑快餐大拚盘”,既无建筑构图理论标准,又欠引人震憾的传统内涵,更无建筑创作意境可言。科学没有国界,然而建筑绝不会没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因为建筑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性。当前建筑呈现一片“克隆”式的方盒子,大有“国际化”的世界大同建筑的趋势,不难想象,建筑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开始失落,并有让位的趋势。“越是具有民族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是“洋为中用”,还是“同化”,最好是“中而不古,古为今用”,“新而不洋,洋为中用”,向中国传统民居汲取营养,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新时代建筑。 现代建筑与地域文化脱离   马炳坚(北京古建设计研究所所长):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带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民族建筑文化、地域文化开始与建筑脱离,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有西化倾向,教育失误是其根本原因,应该把近现代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作品作为成功典范加以分析,向中西结合、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方向发展。失掉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就意味着失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现代建筑文化的核心问题。中国建筑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抛弃传统建筑文化,离开传统建筑精髓,断然没有自己的出路。 古建筑充满幻想的魅力   傅清远(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中国古建筑及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充满了幻想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上众多的造园艺术家。中国园林不同于欧洲园林的“处处喜欢统一和对称”,它追求“自然天成”,更有诗情画意,更有深度,布局均衡,隐而不显,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赢得了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时至今日,在国务院公布的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类中具有园林内容的有100多处,其中以园林为主体的有58处,多以明清园林为主。只有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民族建筑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接轨,才能使人类珍贵的古典园林遗存得以延年益寿。 民居是一项旅游资源   陆元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民居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有关,又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外观与内外空间的处理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民居的地方特色。目前各地要深入民居理论的研究,保护、改造与可持续发展并不矛盾,因为优秀的民居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有技术和艺术价值,对今天的建设和旅游还有参考、借鉴和实用价值。在非要拆除的情况下,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异地迁建”,目前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江西景德镇的明园、清园民居,安徽潜口区民居群,这样既供考察,又能作为旅游景点,从而产生新的价值。有的地方在古建筑周围用现代方式来装饰环境,其效果就很难看到我国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地方风貌。目前有的新建筑,采用了传统民居的创作手法或符号,效果也不错。 城市个性源于建筑形态和文化   丁新权(江西省建设厅规划处):江西的传统建筑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江西东北部地区,主要以徽派建筑为主,同时受赣文化影响,以婺源传统名居为主要代表;二是中部地区,传统建筑具有江西典型的地方特色,有两个村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三是赣南地区,传统建筑具有客家围屋特征。江西有新中国建造最早的苏维埃时期的园林,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有关部门正在挖掘它的文化潜力和历史价值。在大规模的城市发展中,江西主要发展和保护其历史文化名城,去年全省普查,今年确定了29个历史名城。如何塑造城市个性,要看城市有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根基,其根基就来源于城市的建筑形态和建筑文化。 中国寺院就是一座园林   肖建国(江西久久园林建筑设计事务所工程师):中国佛教寺院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它经过都市型、山林型和园林型三个阶段,实质上,中国佛教建筑就是一座园林。中国的佛教建筑渊源于印度的佛教建筑,但中国的佛教建筑有一个明显的外观差别。印度的佛教建筑孤立分割,单元独立;中国的佛教建筑则表现为一个建筑群,统称为寺院,其中有大殿、佛塔、假山、水池、回廊、亭榭、碑林和花草树木等,现代的寺院还有旅馆和饭店,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间化的,自然和谐的,富于诗意的,平易亲切的”,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四大文化特征,故而长期以来在作为宗教场所的同时,还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胜地长久不衰,因为人们去参观寺庙,不仅仅是去看寺庙本身,更多的是去游山水和园林。园林化寺院不管在山林间,还是在湖泊边,抑或在城市里,都表现出强烈的世俗性,淡化了宗教信仰色彩。 工程监理不尽人意   柯凌(湖北大冶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新建古建筑,主要指重建、或再建、或仿建。在结构、形式和风格上,都应该保持完整的古建筑体系,具有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特点。古建筑的建设具有自己的特点,形细量小,地处偏僻。目前无证设计、施工、质量差的现象很普遍,有的业主根本不懂古建筑,对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听之任之,同时社会监理不到位,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不彻底也时有出现。对古建筑的监理人员,要求必须懂古建筑,知识面要广,经验要丰富,注重三控制、两管理和一协调。三控制指投资、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两管理是合同和信息的管理,一协调就是各种关系的协调。要严格执行有证(勘察)设计,有证施工,严把开工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