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林木国际研讨会召开 为可持续发展把脉
admin
2003-10-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10月26日上午,2003年(首届)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巴拉圭、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南非
10月26日上午,2003年(首届)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巴西、巴拉圭、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南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近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林木企业家代表,国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努力实现中国林业与木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与世界接轨,利用国际社会资本提速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 将于10月28日结束。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会上表示,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林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进国内外林木行业的合作交流,加快国内外林木业市场与国际接轨,是推进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提议每隔一至二年召开一次这样的国际研讨会,并使其逐渐成为全球知名的林木业品牌论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累计向社会提供50多亿立方米的木材和80多亿根的竹材,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了82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398亿株。2002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首次超过1亿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亿亩,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的8.6%提高到90年代末的16.55%,森林总面积扩大到23.8亿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25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
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培育与利用脱节;经营水平低,综合效益差,林产工业布局和结构性失衡并存,难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林区社会发育程度不高,机制不活,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50年来,中国林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工造林成效显著,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持续增长。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7亿亩,约占全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首位。全国森林面积已增加到23.8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8.6%提高到目前的16.55%。二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被誉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连续25年的实施,已使工程区内20%的沙漠化土地、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不少地方的生态得到初步恢复和改善。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获得重大进展,为永久保存国家最珍贵的自然遗产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已达1405个,总面积突破16亿亩,超过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从而使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科学和历史价值最高、生态效益最好的森林精华部分及珍贵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四是林业产业日益壮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50多年来,我国林业累计向社会提供木材50多亿立方米。2002年人造板产量达到2930多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到69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4380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倍。
我国森林蓄积量仅占世界的2.9%,远远不能满足占世界22%人口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耗木材0.58立方米,而我国只达到0.29立方米,我国每年对林木及其制品的需求为3亿立方米以上,而现有森林资源的年合理供给量仅占需求量的60%左右。另一方面,在未来5至1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净增1100万左右,经济增速每年达7%以上,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林业面临的木材需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国家林业部门计划抓好六大工程建设,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保护和经营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全面提高森林质量。中国政府于20世纪末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2000-2010年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0.5万立方米,对14.13亿亩森林严加保护。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新增林草面积2.2亿亩,共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三是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74.1万人。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计划到2010年,使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6.14%。
第二,加快宜林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造林绿化进程,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尚有10多亿亩宜林荒山荒地(荒沙)和坡耕地,多处于中西部地区,这是今后我国生态建设的主战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规划在2001-2010年间,完成退耕还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0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3.0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第三,加强林业生态产业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种林产品的需求。为了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木材的巨大需求,根据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原则,我们选择生态地位相对不太紧要而且土、肥、水、光、热等条件又比较优越的地方,实施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布局于我国400毫米等雨量线以东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114个林业局、场,计划在2001-2015年间,分三期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近2亿亩。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木材的供需矛盾。为加速林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参与生态产业建设,特别是非公有制林业的大发展。一是充分尊重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放手发展,使他们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二是实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在投融资政策、税费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上一视同仁,不搞歧视。四是强化法制保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投资者有安全感。
第四,加强对外合作,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全方位开放战略。当前林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林业的社会公益效益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林业问题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在迅速扩大,林业问题日益国际化。世界范围内的林业合作正在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当前我国林业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资金投入、市场开发等方面差距较大,不能适应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全方位开放,将是我们林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请进来,主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建设资金。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林业的对外开放,热情欢迎海外各界以独资、合资、参股、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中国的造林、林产工业、林副产品加工、林产品贸易等。中国政府和各级林业部门将为各位合作者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更为便利的条件。
在本次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宣布的由中国、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八国林木业巨头、财团发起出资,将在中国北京筹建全球最大的国际木材综合交易市场,我们将给予积极地支持。走出去,主要是积极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在恪守有关国际公约和所在国法律的原则下,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科学地培育经营利用海外森林资源,开拓林业发展的海外市场,努力扩大中国林产品的对外贸易,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和技术合作,积极参与碳交易等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进程。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