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传统的古都规划
admin
2003-09-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世界的古都规划史上,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多重方城中轴”规划早就是当时走在世界前面的大杰作。这种形制严格讲求中正方直,体现封建等级秩序,其中形成了一整套基本布局的
在世界的古都规划史上,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多重方城中轴”规划早就是当时走在世界前面的大杰作。这种形制严格讲求中正方直,体现封建等级秩序,其中形成了一整套基本布局的程式。
这套“方城中轴”的都城规划布局的基本程式,究竟从何而来?来源于中华文明古国的礼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背市”。历史充分证明,金、元、清少数民族建都北京之所以能够百年或几百年主宰中华民族大家庭,达到安邦治国长盛不衰,不可能单依靠军事力量,而更关键的还在于行汉法、汉制、用汉人,从而逐步地实施“文治”,即“以礼治国”的国策。
北京在13世纪的元大都时期,就开始享誉世界。《马可·波罗行记》记载的元大都是“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还说大都的繁盛是当时“世界诸城无与伦比”的。雄伟壮丽、规整有序的元大都简直使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为之倾倒。而建在元大都基础上的明清北京古都更是后来居上,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20世纪,不但为外国文物考古或古典建筑研究的学者所赞扬,上世纪30年代还受到世界著名的现代派建筑大师法国勒·柯必西的特别推崇。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的摇篮。多重方城中轴式的布局,很多是照抄照搬中原宋都汴京(开封)的。那时金朝的左丞相张浩受命南下中原,把汴京的都城规划和宫殿建筑抄绘下来,甚至后来把汴京宫殿的梁架大木、精美的门窗装修、御苑艮岳的太湖石等也都拆建到了金中都。今天北海公园山后的叠石就是金朝拆移的艮岳太湖石。然而这场都城模式和宫殿建筑的照抄照搬,却促进了金元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尤其是北京的中轴线和居住街区的不断提高,甚至达到后来居上。
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前身就是在明清皇城前段的千步廊御街加以拓宽的。明清还在天安门广场千步廊的背后按照左文右武的礼制秩序,左边布置六部机关,右边布置五军都护的机关。中央的六部五府机关,如此左右相对集中,布置在中轴线上是相当方便合理的。这比元大都时中央机关分散在全城的状况,当然也是后来居上。北京古都的中轴线是一部历史长卷、一道艺术长廊和一根规划布局集中显示灵魂的中枢脊梁。
还应该着重提到的是:元大都的棋盘式街道系统体现了很高的整体性和科学性。那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宽度、位置及景观等因素,综合规划大街、小街、胡同统一成为全城的街道系统。街道系统同时又必须和四合院基地的通用尺度(院落基地进深及宽度等)相契合。北京的胡同为了适应四合院“面南而居”的最佳朝向需要,基本上都是东西走向。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无所不在的传统礼制观念与家宅建筑的“四合中轴”的基本布局相结合,是古都传统的胡同、四合院民居最根本的历史特征。
历史是根,城市是历史大舞台;文化是魂,建筑是文化的主角。在人类持续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属于民族的根与魂,是不能割断的。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在这方面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需要倍加促进我们加强贯彻中央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方针和加强对联合国《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承诺(北京现有六项“世界遗产”单位)。北京这座历史大舞台和现代化大都市,在迎接2008年奥运会包括“人文奥运”的到来之际,让它在850年建都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更加放射灿烂光辉。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