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打包"百姓获利 学者眼中的上海城市群
admin
2003-09-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日前谢幕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台州以第16名成员的身份“登堂入室”,盐城、淮安、马鞍山三城市也递交了申请书,希望尽快加入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世界
在日前谢幕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上,台州以第16名成员的身份“登堂入室”,盐城、淮安、马鞍山三城市也递交了申请书,希望尽快加入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群”现在离上海人的生活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根据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城市群世界5大城市群来看,生活在其间的人们都能得益于“新城市”带来的种种益处。
“城市群”究竟是何物?它能给上海人带来怎样的益处?近日,记者展开调查。
同城效应之就业机会增加
有没有想过在上海上班、在杭州安家,或者是相反?
城市群对于都市人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同城效应,它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成“城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穿行在城市之间,感觉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那么,我们原先熟悉的一切就会发生变化了。
“首先是就业问题。各大城市联合起来了,就会有一些新兴的职业产生,相应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专家们表示。
长期从事区域战略规划研究的上海市工业发展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董锡健日前献计,根据长三角区位特点,可以打造三大“主题园区”。仅此三项,就将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中国7000 万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不到1.4%,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达40%。长三角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现在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缺口达60%;
上海的目标是继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之后成为世界第六时装之都,而长三角城市圈是我国最大的服装业制造和出口基地,但是至今没有联动拓展的综合产能展示平台和国际交易的物流基地。专家认为,如果能打造一个长三角经济圈国际服装服饰接单中心和永不落幕的服装展示交易中心,将会刺激长三角地区服装及贸易人才的增长;
目前约有11000 多家海外中小制造业企业欲求进入中国寻找发展机遇,长三角成为抢滩登陆的理想地区。如果这些企业顺利登陆,也将会给长三角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城效应之晚上人口只及白天一半
想象过上海晚上的人口只有白天的一半吗?在东京,白天一般有近6000 万人口,晚上就只剩下了3000 万。原因之一,东京有全球最发达的轨道交通。
这已经不再是新闻了———到2007 年,上海到苏浙两省15个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城市,3小时之内就可以到达,其中,上海到杭州可能只需要40分钟。
现在,苏浙沪正以极高的热情在修建贯通彼此的公路:到2005 年,上海将形成高速公路基础网络以及出省的快速通道网络,届时,上海与江苏的高速公路连接通道有沪宁高速、沪嘉浏高速、三号线、沪苏高速、沪青平高速、沪崇苏越江通道东线、西线等7条,上海与浙江的高速公路连接通道将有沪杭高速、亭枫高速、申嘉杭高速接线、杭浦高速等4条。江苏与浙江方面表示,他们将在3年后建成2500 公里和1000 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实现与上海对接。
“对接后,你完全可以异地找工作、异地开公司,连旅游也方便很多———上海的旅游资源不足,现在各地也是呈现分割状态,重复建设很多。整合以后,江苏、浙江、上海没有了前后花园的区别,各地的风景错落有致、不雷同,去一个景点不再像是去另外一个地方,只是像去大的城市的一个郊区,大家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大花园内。”专家表示。
同城效应之成本降低商品实惠
原先,沪商如果想去周边城市发展,还要大费周折地另办工商登记,在异地贷款也颇伤脑筋,不过,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后,将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群让经济活动顺畅了。三地的工商登记实现了互相承认,在一个地区登记的企业去另外两地营业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去另办登记,节省了一大笔费用,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专家表示。
据了解,今年4月,江浙沪三省市的工商部门在杭州签署了一份合作会议纪要,内容包括:三省市之间企业异地办厂实行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跨地区投资;在省际间开通著名商标保护“直通车”;共建三地工商管理部门办案协作机制;以及共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等。
今年以来,上海的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向江苏浙江的一些大企业直接发放贷款。据统计,目前在上海市的内地投资中,来自江浙的投资占50%。如今,环杭州湾5万多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已在或即将在上海设点和建立总部。
“成本降低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商品将更便宜了。”专家表示,大的超市和卖场今后可以将配送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群,量大了,成本自然降低,居民就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东西了。
受访专家学者
(排名不分前后)陈兆忠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研究室主任
赵国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杨建文上海市政府特聘决策咨询研究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曾刚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桂新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城市群”风起戈特曼
“城市群”并非一个新鲜名词。27年前,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画了6个大圈,首次提出了世界上存在六大城市群的观点。这一创想在世界城市研究学界产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如今,戈特曼“预言”的5大城市群已经成形。
“城市群其实是一个城市联盟。戈特曼在考虑世界性的城市群时,主要是看这一区域是否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专家表示。这种联盟将原先的“城市”扩展了,联盟城市中人们的活动区域、信息来源、工作以及消遣的方式都比原来大了许多。
需要提出的是,当年戈特曼参考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情况,毫无疑问,当时的上海相比较北京、香港是遥遥领先的。
“我们现在再重提‘城市群’这一话题,是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从长三角来看,这个地区人口占全国的6%,土地占1%,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18%。在去年全国财政收入中,有四分之一来自这一地区。”专家认为,“比如,一位外商想在长江三角洲投资,他可能就把决策层放在上海,把原料基地等基层生产部门放到嘉兴,这样就需要这两个城市间有密切的关系,外商就觉得在两个城市往来非常方便;而如果两个城市互不搭理,在城市与城市之间设置层层壁垒,他可能就觉得这个投资环境是不理想的,最终不愿意投资或是撤回资金。”
“面临这种情况,你会作何选择?”专家问道,“当然是选择联合,你有利,我也能分到一杯羹。”
同城效应之城市环保协调舒适
世界前五大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毫无例外地被环保问题困扰过。如英国的泰晤士河、法国的塞纳河、日本的琵琶湖都有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经历。那上海城市群会不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呢?
“我认为不会。”专家认为,“环保的问题主要是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在现在调控经济的体制下,我们都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我相信,上海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避免西方国家的弯路。”
1992 年,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在打通各城市间基本通道时,就着手建设了绿荫信道,现在,600多英里的绿荫信道绵延在公路两边,这成为该城市群大环保的体现。“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地价很高,这使得它的单位成本相应提高了。因此,上海可能不会像有些城市在高速公路上大面积地购地建绿,但上海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整个城市的环境,比如修建高质量的草坪。这要看各地特点。”专家认为。
十多年前,南方一些城市曾大力修建了公用设施并且“鏖战”卫生城市,结果,这些工夫在新一轮投资热中吸引了大量投资。“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有了保障,就会更多地考虑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一旦这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上去了,就能相应地吸引更多投资的流入,这是相互促进的。城市群注重环保的另一个结果是,留在家里觉得舒服,去邻近城市逛逛也觉得不错。”
一位专家谈到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全美有7个大的环保分局,管理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工作,再由一个统一的总局对各分局进行工作协调。“既然在中国也有了城市群的提出,我们也应该对城市进行统一布局,控制人口数量,控制能耗,控制城市楼房高度以及建筑密度,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的城市群。”他说。
同城效应之国际认同感提高
“巴黎的香水为什么那么有名?其实巴黎并不是人人都在做香水,但是连巴黎人自己走出去都为自己城市的香水感到自豪。这就是一个城市群的品牌问题。”专家表示。
上海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来说,城市的整体水平比较高,这或多或少都会对上海市民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比如说,欧洲、日本等城市的市民走出去,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待遇,为什么?因为别人觉得你的城市素质高,认为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上海在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上海城市群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一个成功的城市群,它对在其中的每一个居民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同城效应之共同规避风险
前不久,纽约、伦敦相继发生大规模停电,险情后来被很快解除。其中,城市群共同规避风险机制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据了解,美国各电力公司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协议,组成了东北区联合电力系统。其供电范围覆盖美国东部10个州、华盛顿特区和弗吉尼亚州的小部分。在北面与加拿大的魁北克水电系统相连,覆盖安大略、魁北克、纽布伦斯威克等省。联营各公司通过合同协议方式,传送和接受所议定的电力,建立危急状况下的相互支援关系。
东京通过高压输电线路与东北电网互联,进行电力交换。为了弥补夏季电力缺口,担负东京供电的东京电力公司在政府的允许下,重新启动了核反应堆,并将封存的燃油发电站重新启用,提前投入运行新的火力发电站。公司还和一些用电大户达成“供求调整协议”,一旦出现供电紧张,将对用电大户进行临时限电供应。作为补偿,这些企业将获得更优惠的用电价格。另外,电力公司在日本的全国性大报上刊登整版广告,呼吁用户节约用电。
“遇到风险时,孤城作战是很辛苦的。城市群规避风险的能力当然大大超越单个城市,但必须事先协调好,形成一套规避机制,才能在突发事件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城市、市民的伤害。”专家表示。
借鉴纽约、伦敦、东京
据介绍,1995 年,新华社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进行过研究,提出要从“城市群”这个概念出发,研究世界级的城市化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专家们提出,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部城市群最有借鉴性。主要就是看中了它们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相似性:它们都是达到一定规模和发展程度的国际级的大都市,并且是世界有名的港口城市,有着广袤的腹地,有发达的内陆水域网,还有复杂的城乡关系。”
“其他城市群作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范例,都是我们的镜子。比如伦敦,作为一个老牌首都,能及时地从当初的制造业中心转变为依赖金融市场来保持经济活力。金融市场必然和高科技联手,在伦敦,每天的资本流入流出量达到了上万亿美元,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牢牢地掌握在它的手中。上海也要打造金融中心的地位。”
“日本东京城市圈最大的特色是它们的城市化程度都相当高。在东京,白天一般有近6000 万人口,晚上就只剩下了3000 万。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人口的城市流动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因此,东京的轨道交通在全世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上海现在同样存在着城市人流量大的问题,城市的轨道交通也在不断发展,东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海同样也有可能会碰到,东京的榜样作用是起定了。”
困惑与5大城市群共面对
和世界5大城市群一样,今年夏天,上海及长江三角洲都面临用电瓶颈。
“保重点,只有保住了一个城市群的重点,这个城市群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专家表示,“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举个例子,上海去年的GDP达到了5000 亿,而当年全国总的
GDP是10万亿,上海占了其中的5%,上海人均 GDP 在国内也是最高的,身为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如果把自己的电分给了其他地区,可能那个地区外商投资的工厂就能运转,但是在上海的决策总部就无法正常工作。你想想,是一个分工厂造成的损失大、还是最高领导层不能运转的损失大?一旦真的有这种情况,外商就会认为你这里的投资环境恶化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损失了。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重点国家、城市总会受到额外照顾的原因。”
城市群并不代表大家要以同一种速度一起发展。专家指出:“你有条件,完全可以先走一步。”
在近日召开的福布斯会议上,上海被评选为“最具活力城市”。“上海的功能更重要的体现在它的‘要素市场’功能,其中包括资金市场、金融证券市场等。尤其是金融证券市场在周边和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面很大,这样就必然起到了对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不过,城市之间的加强交流和协调也是非常关键的,产业配置还需要更合理一些,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专家们表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