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实践与思考
admin
2003-09-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顺应民意的决策,必然赢得民众的支持,进而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并带来丰硕的成果。 哈尔滨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仅仅开展一年,但它给这座北国名城带来的浓浓绿色,由此增强的
顺应民意的决策,必然赢得民众的支持,进而转化为民众的自觉行动,并带来丰硕的成果。
哈尔滨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仅仅开展一年,但它给这座北国名城带来的浓浓绿色,由此增强的城市招商吸引力,以及对整座城市人气和文明程度的提升,都证明了这一决策的前瞻性和正确性。牵动全局,荫及子孙,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正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
(一)
决策,来源于民意;决策,顺应着时代。
广厦万间,路桥飞架,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哈尔滨,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绿色:全市人均公共绿地仅4.76平方米,列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下游。不加快绿化步伐,哈尔滨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至少要到2010年后。
只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不是市民理想中的美好家园;没有人居环境的小康,不可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缺绿,还影响着哈尔滨的综合竞争能力。招商、旅游、发展经济、走向国际化,都迫切需要绿的呼应。
与先进城市相比,形势更加逼人:北京、合肥、珠海、襄樊、长春、大连……全国已有30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与此同时,海南要建成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荆州要建成水乡生态园林城市,周口要建设平原生态园林式文明城市……绿色的召唤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哈尔滨人重新审视和设计着自己的家园。2002年7月,一项重大决策形成:举全市之力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一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达标!
集全市人民意愿,应城市发展潮流,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决策,打响了一场美化家园的战役。
(二)
顺应民意的蓝图,立即变成900多万人的自觉行动。
在城区,道里区植物园、南岗区百家姓林、香坊区十大功德林、太平区天恒山景园……一片片景园快速规划,全面实施; 在太阳岛改造工地,机关干部义务献工,私企老板送来捐款,红领巾捐出压岁钱,夕阳红老人为建设者捧出热茶。
把好事办实,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市委决策者深知,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不是做给上边看的“政绩工程”,而是办给老百姓的“民心工程”,绝不能一哄而上,植“数”造“零”。于是,一道道科学务实的“硬杠杠”制定出台。
讲求实效,稳扎稳打,干一步成一步;严守技术规程,确保成活,不干劳民伤财的事。实施之初就定下的原则,成了植树绿化工作“铁的纪律”,相继出台的一项项法规,成了规范工作的科学标尺。
进城大树萌芽率达到98%!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更是一个印证作风的数字。
(三)
变化刚刚开始,已然令人兴奋。
今年上半年,市区新增绿地是前5年总和,郊区造林面积是前20年总和。这一推进速度,将使哈尔滨提前5年迈进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
今年以来,全市共建成景观大道10条、绿化升级街路30条、景观庭院和达标庭院235个、社区广场8个。变化,就发生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
百姓看在眼里的,是树、是草、是“园林”;悄然却深远的变化,则在“生态”。“园林”是形,“生态”则是魂。我们要建设的,是高水平、上档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于是,围绕大生态的一系列深层次改造和建设在紧锣密鼓进行。
沿江污水截流及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向阳等3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即将开工;道里区集中供热工程启动;铁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成效;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建设启动……
(四)
一座城市需要靠美好追求来提升人气和形象。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正是这样一种城市追求。在带给我们满街美景的同时,其间接而巨大的影响已经和正在显现。
合心出合力,合心出战斗力。共同的目标,使凝聚力在挥锹铲土间形成。在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面前,公民的义务、主人的责任,得以空前的显现、凝聚和升华。
人在改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沉积的陋习,在绿色面前渐渐革除。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以来,折花攀树的少了,损坏公物的少了。芳草无言,却佐证着文明与进步。
绿满冰城,人气升腾。纷至沓来的外商看中的不仅是满街的美景,更是务实的政府、升腾的人气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陪同外地亲朋逛景点,哈尔滨人写在脸上的自豪,又何尝不代表着整座城市的自信!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