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圆明园:复建还是再毁?

admin 2003-08-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尖锐地指出:复建圆明园实际上就是毁掉了圆明园作为不可再生“遗址”的真正价值。而将生态价值与遗址价值结合在一起加以保护,这在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尖锐地指出:复建圆明园实际上就是毁掉了圆明园作为不可再生“遗址”的真正价值。而将生态价值与遗址价值结合在一起加以保护,这在世界上将是独一无二的——圆明园就不再仅仅是建筑遗址和园林遗址,而是融生态、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公园,这将给世界树立一个先进的环境伦理与历史文化价值观的典范。   圆明园管理处最近再次举行“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与保护”高层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到会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博士的激情言论引起了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记者将其主要观点采录如下。   [B]文物生物两相依[/B]   俞孔坚首先从两大方面谈到他对圆明园价值的认识——这是一切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首先是对遗址公园历史价值的认识。圆明园有很多价值,最重要的就是“遗址”两个字。如果把“圆明园遗址公园”改成“圆明园公园”那就是两码事了。首先要把定性弄清楚。我们知道古罗马遗址,没有人把古罗马遗址改变,建成古罗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耻辱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纪念的,而惟有圆明园遗址在物理上记下了这段历史。我们要保护的和讲述的就是这个历史,而不是要将圆明园本身恢复建造得多么辉煌。   二是对圆明园生态价值的认识。圆明园被毁后,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生态演化的过程,人工栽培的奇花异木死了,这是自然淘汰,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群落是怎么形成的?80年代我在北京林大上学时经常到圆明园,那时是水田、荷花、芦荡,那种沧桑感带来的关于民族历史的心灵震撼,远非今天恢复后的景观所能产生的。现在我对恢复后的东区和没有恢复的西区进行对比,我认为东区并不比西区好到哪里。花了那么多钱来恢复,反而弱化了遗址的感觉。一方面作为荒野植被的乡土物种消失了,另一方面真正广布性的“杂草”侵入了,那是在大量的自然植被被人工干扰后出现的现象。现在国际上出现了新的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已被联合国和各国提到重要议程上来。而在圆明园恢复规划中,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莫让遗址再遗憾[/B]   俞孔坚认为今天圆明园正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圆明园在空间上给北京提供了一个最大的生态景观元素,是联系西山和城区的一个生态廊道,通过善待它可以引导一种新的环境伦理、土地伦理,这个观念是以前中国没有过的。如果管理者能在认识上再调整一下,那么圆明园在世界上就可以创造一个典范,由这个典范给整个中国的环境文化、环境道德带来一个改变。   机遇二:圆明园遗址可以成为一个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无法模仿的。更为独特的是,它丰富的自然地形形成的生物景观的多样性,恰恰与遗址结合在一起,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期间跟植物、水系、地形等自然生态早巳融为一个整体,这样的遗址就不仅仅是一个建筑遗址,它的含义就扩大到了生态与文化的双重层面。   机遇三:到2008奥运会时我们给世界看什么?给他们看一个再造的圆明园吗?这没有任何意义,比如珠海就有再造的圆明园。而北京这个“荒废的圆明园”是造不出来的,其独特价值在于它代表一种真实的文化。   圆明园面对的挑战也是巨大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保护和利用?中国大地上曾留下了不少遗址,但我们都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来保护他们,反而被毁掉了,好心办了坏事。第二个挑战是在有钱和没钱的条件下如何来保护,如何把钱真正用到恰当合适的地方?第三个挑战是遗址保护的品位问题,它包含一种文化修养、环境道德。   如何把握圆明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最关键的。如果把握不好,将会留下很大的遗憾,就像毁掉北京的城墙一样遗憾,我希望好多还没发生的事情,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尽量避免。   [B]有所不为有所为[/B]   谈到如何具体规划和保护圆明园,俞孔坚认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是恢复山形水系的年代问题。是恢复到五十年代还是六十年代?这本身就不太现实,因为山上有已经存在了50年至上百年的植被,如果你重新推平它们再建,那又需要五十、上百年才能形成。再者,恢复山形水系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北京现在的地表水条件与一百年前的水条件大不相同,不可能再恢复到一百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水平。所以,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不能进行大规模地重建恢复,可适当地调整疏通,而以保护现状为主。特别是建筑,如在遗址上重建原来的亭子,就不再是遗址了,丧失了它作为遗址的最重要的价值。   俞孔坚认为圆明园现在急需建立一个解说系统。他说环境解说学在国外是一门专业学科,环境包括文化意义、生活意义、生态意义。他建议吸取国外环境解说学的先进方法,让解说系统来解说遗址、解说生物群落、展现虚拟建筑景观,用文学和艺术语言来告诉人们圆明园原来是个什么样子,在人们的脑海里再造一个圆明园,让圆明园成为最真实生动的历史遗迹教育基地和生态示范区。   俞孔坚特别强调圆明园作为“遗址”的不可再生性:要保护园内的天然植物景观,不要去给圆明园化妆,多保留它的生态真实性,稳定整个园内生态系统的平衡,用园内本身具有的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之美,体现圆明园遗址公园百年积淀的历史沧桑。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