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时尚家居》专家访谈--后SARS时代关注

admin 2003-07-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37113232368.jpg[/img][/center] 现在的城市建设向商业的妥协越来越多,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很多地产开发越来越不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113232368.jpg[/img][/center] 现在的城市建设向商业的妥协越来越多,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很多地产开发越来越不顾及符合健康与安全的设计标准.层高大多压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极限而不是去追求符合人体健康的最佳标准.楼间距采光面积也是取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而早在唐宋,我国就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对居家健康和城市安全的重要性。有很多关于建筑的规定都是为了防止火灾蔓延或瘟疫流行。而1000年后。号称科学文明的现代社会竟然连宋朝人就已明了的城市设计原则都违逆了。 我们现在新楼房的普遍层高大多在2。5米,这是人保持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的最低标准.而心理学的研究更发现,较低层高会使长期居住此间的人罹患心理疾病。 至于楼间距更是关乎身心两方面的安全。国家目前规定的标准是不少于30米,事实上这30米的间距只是有利于防火,却防不了隐私泄露。不拉上窗帘,30 米外的对面房子中发生什么事可以一览无余,长期处在担心被窥视的状态里,人内心的焦虑会一直存在,放松就不会那么彻底。更何况有的楼间距连30米都不到,它的危险就更大。相邻太近的楼房,一是不利于防火,一处失火,另一处被殃及的可能性就很大。至于发生瘟疫,隔离就谈不上了。此次SARS的传播路径是通过接触病患飞沫导致的。但如果发生类似肺鼠疫之类通过空气传播的瘟疫,如此高密度的楼群将会是瘟疫迅速扩散的最大隐患。 但不少开发商只为追求高利润而制造了诸多的隐患于城市里,而从另一方面。我们的消费者也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或屈服于低房价的诱惑。而容忍了这类产品进入自己的生活。 至于个人居家生活方式的诸多缺陷亦使健康与安全悄悄告别了家庭生活. 此次疫情流行中,缺乏家庭生活经验的流弊变得明显了起来。做饭变成了主妇们的一大难题。先是想不出吃什么,再就是手艺不佳。一家人终于有时间团聚在一起共度晚间和周末了,却想不出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可以共同参与。对生活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家庭中欠缺一些全家能够共享的娱乐空间或设施在这次SARS流行期间被清晰地暴露了出来。 至于很多必要的日常清洁工作以往一直被忽略掉,这次为了抗“非典”大家 渐渐有所意识,但仍然出现了知识不足,用具不全的问题。 一场SARS给安逸了很多年的中国人尤其是城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忽然发现,瘟疫在医学昌明的今天居然仍能袭击我们,而我们的防御系统确实露出了破绽。以往都是城市人担心农村人的卫生条件差易传播疾病,现在城市竟成了疾病的传染源。 我们的人居生态看来是出现了倾斜,以致于在这场疾疫面前竟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SARS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和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其它一些瘟疫比起来还不是最可怕的,但我们现在就表现得脆弱而缺乏应变能力,这座城市需要防御的岂止一个SARS,我们靠什么保住我们的健康与安全呢? SARS是一场灾难,但如果能够籍此去关注我们生活的缺陷,并积极地去予以补救,SARS之后我们才会有比以往更美好的人生。 《时尚家居》请来诸位专家,就如何重建城市良性生态,使我们的人居环境更健康更安全发表意见。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1132622963.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由于SARS的发作,中国人对公共环境卫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您作为研究这一课题多年的专家,能不能谈一下您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SARS本质上和室内空气质量有关,如果室内保证良好的通风,病毒的浓度就不会达到致病的程度。 但现在中国大都市的家庭里,写字楼里由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搞装修,由装修导致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的破坏很大。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很多建筑设计对通风是重视不够的。例如为了节能,很多大厦都采用密封式的设计,完全靠中央空调来换气,有很多大厦甚至不开换气系统,而且空调系统也基本上是只有进风口没有出风口,室内废气没可能被抽干净,常年存在于室内,被人反复吸入,这样一旦有病毒进入大厦,很长时间都会留在大厦里,很容易导致在人群中传播。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您说的这种问题使我记起前一段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大厦近期做的空气采样里发现了几年前的空气样本。我当时还认为这肯定是无稽之谈,看来还是有可能的。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所以我们国家这十几年的新建建筑中SBS(病态建筑物综合症)是广泛存在的。 比如住宅设计,层高过低,通风根本达不到健康标准。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符合人体健康的层高起码应多少?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像西方国家规定是2 9米,还有新风量,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详细 的规定,一间多大平米的空间每小时应保证有多少立升的新风量,新风量的流速应达到每秒多少米。但我们国家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就给建筑设计的不科学不完善留下了空子。 而且由于现在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室内生物性污染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什么是室内生物性污染?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例如[B]尘螨、宠物的粪便、寄生菌等导致的污染[/B],这些加上使用加湿器等引发的变态反应疾病(普通老百姓总是把这种病简单解释为过敏)已成为现代人的常见病,而且由于这些病在过去并不常见甚至没有,人们并不重视对这种病的治疗,这会引发出很多问题。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还有什么也是由人居环境生态失衡导致的生物性污染?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垃圾。[B]中国的垃圾问题一直是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源头[/B]。国内垃圾首先没有分类,其次不是密闭式排出,再次没有指定的时间地点来推放,这些都会使病菌、病毒随时随地随着垃圾进入到公共空间,而酿成传播的大患。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还有什么污染源吗? [color=#006400][B]潘小川[/B][/color]:水也应该高度重视。中国首先是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B]但现代人却把什么都排进水里,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B],例如各种洗涤剂随着人们洗澡,洗碗就排进了水里,有的人还习惯把过期的药物也用马桶冲掉,这些东西排进水里,使水的成分变得很复杂这些水有一些是被回收再用的,这样的水它的安全性就很令人担忧。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所以我们不要认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是个人的事,它关系着所有人的安全,每一个人如果都能替大家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才可能真正安全。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114334703.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从这场SARS疫情的爆发中,我们发现它所提示的问题不单是公共卫生,医疗系统这个领域的问题,它所呈现出的现代都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诸多弊端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比如,香港的淘太花园,它的建筑设计所存在的缺陷导致了瘟疫的扩散,那么这对其它城市乃至乡镇有什么借鉴意义或启发性呢?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提示是我们应该追求理性的繁荣与理性的城市化。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什么是理性的繁荣?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B]理性的繁荣就是这种繁荣是扎实的,而不是浮在表面上的,比如过去十几年里,我们搞了很多示范街,景观大道,很漂亮,这些要搞,但人居环境的一些基本工作却做得不够,像一些基础设施与现在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匹配,这座城市就是看起来繁荣,实际上很薄弱[/B]。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那么什么又是您所说的理性的城市呢?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B]城市化不是建筑做成什么风格的问题,而是体现在城市的功能达到什么样的完善程度[/B]。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沉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建国三十年我们的住宅欠债太多,人口增长又过快,我们需要建大量住宅来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但这种改善需要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设。我们在过去十几年的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中,这种理性有所欠缺,总是在想房子设计得多么怪异,多么新奇,但从城市到房子在功能上都有缺陷。 比如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的位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流动人口都有几百万之多,这么大量的人群不是真的在这座城市里做短暂停留,他们 大多在城市里安家,一呆就是几年,甚至会一直呆下去。而这些人之所以能留在大城市,说明城市对这些人有需求。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是。如果很多外来人口流出城市,城市中的很多行业不说陷于瘫痪,起码也是难以正常运转,城市的繁荣也就无从谈起了。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没错。但我们只看到使用这些劳动力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更有竞争优势,却没有看到由于没有妥善安置这些人产生的经济负担,例如深圳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只有200万,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数字,为什么?因为统计的只是所谓户籍人口,而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的流动人口没有在统计范围内,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按新的统计口径,深圳人口有700万人,多出来的这500万人进入并支撑着这座城市,但整个城市规划、基础设旋建筑等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人的消费需求和占用比率,于是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学问题都出现了。实实在在500万人在这座城市搭乘交通工具,所以他们会占用道路;他们在居住,所以会产生生活垃圾,需要消费水电煤气,而城市这些基础设施一旦没跟上,城市的平衡就失去了,这类问题在中国其它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而且这些外来人口中很多人都聚属在城乡结合部,因为这是他们谋生与生存能够两者兼顾的成本最低的地带。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问题是,这些聚居区的居住条件很差,公共卫生条件非常之糟糕,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垃圾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疾疫发生的隐患,而他们每天又会进入城市做餐饮、贩卖、搞修理,和大量城市人口接触,城市里的传染病会经由他们带回聚居区,一旦有一个人得了,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们是高度密集地聚居。 [B]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里现代化的大厦越来越多,好像我们这座城市就越来越繁荣了,这里面还有一个“贫困的城市化”的问题。由于新进入城市的外来人口还处在贫困状态,城市的繁荣总是有限的[/B],你在伦敦、纽约、东京这些也有1000多万人门的大城市,不可能看到街头有像我们国家的城市里看到的这么多的“外来人口”。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是。我在国外旅行的时候,看不到所谓的“农民”占据着城市风景线的重要一角,但我们国家这一点非常突出。因为这些外来人口在城市里过着与城市常住居民差异悬殊的生活,他们的身上印着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的烙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B]这些年城里人一直被这个人群支撑着舒适的生活方式,却较少为他们作更细致的考虑。而事实上这些人的命运和城里人是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的[/B]。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所以[B]要将这批人妥善地消化掉,城市要付出应有的代价,你不能只向外来人口索取,却不付出[/B]。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我注意到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政府将防疫是纳入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的。比如唐朝的长安,以“里”以“坊”为单位划分城市的聚落,各坊之内有各种完善的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坊中居民可以在一坊之内实现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到别的坊去通常只是为了图新鲜,并不是为了满足基础生活需要。一旦瘟疫发作,各坊四周坊门立刻关闭,自动与外界隔离。宋朝的时候,宋世宗也曾特别下诏,针对城市建设中防疫一事有所规定,他说“闾巷隘狭……多火烛之忧,每遇炎蒸,易生瘟疫”所以他要求“近者开广都邑,展行街坊,虽然暂劳,夕成大利。……”“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许两边人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候修益凉棚。”但我们国家现在的建筑设计标准中没有关于防疫这一指标。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是。因为大家总觉得城市已经告别了瘟疫这种现象。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都很少顾及这一点。而且我们的住宅设计主要是以香港为榜样,通风道狭窄,甚至是常年关闭,这种状况一发生瘟疫就会迅速传播。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其实危险没有消失,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而已.像我们现在这种住宅和写字楼,一旦发生细菌战,后果会不堪设想。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没错,而且现在我们的单位社区已经解体了,原来的前面办公楼后面家属大院的结构被彻底打破了,这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当然是通勤人口大量增加,道路为承担这么多人上下班就不堪重负了。而且另外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很多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熟人构成的人际网络解散了,大家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沟通、社交都必须跨区域去寻找熟人,人们的生活成本,时间成本都上升了。这种生活方式和城市结构都成了疾病传播的先天条件。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那么您能对我们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什么建议吗?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第—、我认为[B]应大力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筑[/B]。以进一步改善由城市交通、排水、排污、垃圾等常见的城市问题;第二、[B]应对城市房地产的开发密度有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的研究及规定,而不能都让市场去做[/B]。因为市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但公众的根本利益是要由政府来保障的,这个工作只能由政府来制定规范,并进行监督和管理;第三、[B]建筑设计的专业化程度应再提高[/B]。比如我们现在没有真正专业的医院设计人员,医院的通风、排水、排污系统什么叫达标,与居民区的隔离带多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否则医院会成为最严重的疾病传染源;住宅中对卫生间的设施配套及其在户内的位置安排应科学化,[B]像现在两室两厅两卫甚至还有一套公寓里出现三卫的设计很值得质疑[/B],这里面肯定至少有一卫不是明卫,但暗卫的通风、换气、采光不可能达到健康标准,这也会成为病菌滋生的所在。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我插一句,垃圾间(道)的问题也应该改善,现在楼房内的垃圾间和垃圾道口都是暴露式的,居民如果倒完垃圾后又不知道及时关闭垃圾间的门或合上垃圾道的盖子,病菌,可吸入颗粒物很容易就飘散在空气中,导致不良传播。您请接着说。 [color=#006400][B]吕斌[/B][/color]:第四,[B]加强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区的软硬件建设。城里人不要忽视这个人群,不关心这个人群的生存与健康,城里人迟早要付出代价[/B],不论你情愿不情愿,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人群和城市常住居民的斗活息息相关。 一个城市的发展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计,公共设施,住宅商业各种功能区均衡分布。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71365766.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当疾病等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的城市似乎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应该从何处入手根治我们的城市? [color=#006400][B]俞孔坚[/B][/color]:无论是人类本身,还是人居住的环境--城市乃至整个地球,实际上都是活的生命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免疫能力,当病毒肆虐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抵抗,不会让灾难发生。然而当免疫力降低或丧失,不能有效抵抗细菌和病毒时,疾病就会大面积爆发。所以面对疾病,我们固然需要治疗,但更重要的是预防;而治疗也好,预防也罢,都只是途径与手段,最根本的做法是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人的,城市的,整个地球的。 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建设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一套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这比研制出某种特效药更具有前瞻性。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真实经历:出国前得了感冒,到了山林里后很快自然痊愈了,这就是健康环境的作用。过去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土地开发建设上,而现在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城市建设中的得失,反思为此所犯的错误和付出的代价。 我们所说的生态基础设施当然不是过去常说的那些需要大力兴建的市政设施;恰恰相反,我要说的是一种“非建设的建设”,“反规划的规划”。我们曾经忘记了,自然对于我们不仅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而且还是提供给我们一整套服务的生态系统;清新的空气,悦目的色彩,开阔的空间,抵御治疗疾病的物质,例如银告、松柏等树木就能够分泌多种克制病毒的物质。[B]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优先考虑的不是建造新的东西,而是维护原有的巨大财富:河流.绿地.山林……建立健全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的不只是人类生命个体细胞的免疫力[/B],还应包括一个城市的整体免疫力,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抒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被动局面。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我们今后要加强的应该是什么,要避免、弥补和改变的又是什么? [color=#006400][B]俞孔坚[/B][/color]:实际上这一切做起来并不难。无论是SARS病毒还是艾滋病毒,惧怕的都是明媚的阳光,清爽的风,洁净的水。从单体建筑到小区到大面积公共用地的规划中,我们都应该将这些基本的元素考虑进去,比方说建造更多的绿色廊道,引进北京西北郊的新鲜水源和空气。都说西北方是北京的龙脉,抛开迷信的元素不说,北京西北山青水碧,的确是得天独厚的宝地。然而如此贴近城市的自然却被割裂开来,并未真正对城市开放。 在城市内部,我们确实看到了人类越来越多地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例如大面积地种植草坪,恢复原有的河道。然而所谓的河流与草地并不是以生态的方式存在的。河流被裁弯取直,岸边和河底布满的不是青草、泥土和鹅卵石,而是平整干净的水泥地。这样看起来的确光滑“美观”,也不必担心蚊虫之类的侵扰。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无鱼的河还算是真正的河吗?很多动物有随着河流廊道迁徙的习性,这样没有生机的河水却只能使它们远离城市。这就背离了我们植桐引凤的初衷。何况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河流的自洁能力也就丧失殆尽,造成的结果只能是:除非长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否则迟早我们面对的会是一汪死水、腐水,城市也失去了最具灵气的部分。 街道地面大面积的铺装似乎显得干净整洁,用大面积的优良草种替代杂草显得更为整齐划一。但是自然界生物链之间相生相克的微妙关系也就此被硬生生地人为斩断。大自然本来就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这其间所有的奥妙,但是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我们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完全了解这一切。我们只需要明白,不顾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强行改变这种种关系,最后必将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18世纪的欧洲广场和2O世纪初美国的景观大道在大大小小的城市涌现,一种风气正在蔓延:追求“最”,攀比之风盛行;强调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繁复雕琢的几何图案。轴线性的“景观大道”宽广气派,却破坏了城市有机体的交流网络;层出不穷的城市广场把各种高大建筑和雕塑作为主体,而市民却成了点缀和陪衬;公园成为了城市的“盆景”,—切自然的山水花木都被改造、扭曲,而后变成只适合拍照留影的旅游点。为了招徕生意,甚至连居民小区的居住者和居住环境也被作为展示品,花坛、树雕泛滥成灾。草坪上不能有人,夏季的烈日下,大理石和花岗岩的路面成为一面巨大的烤铛。无论在哪里,[B]我们每每唯视觉美而设计,为参观者而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要,忽略了环境对使用者、居住者日常生活和休闲的意义,没有多少乔木为人提供庇荫,没有多少安静的场所供人休憩,也没有多少设施供人健身和嬉戏。我们在挖空心思“为美而美”[/B],而实际上,只要有了生机盎然的浓荫和绿茵,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气,美就无处不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绝不应是表面的化妆和美化,而应该旨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人类审美的而又是现实的生活场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态系统、富有意味的物质与精神空间。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我们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上存在的诸多弊端症结何在,是否有历史经验教训可供汲取? [color=#006400][B]俞孔坚[/B][/color]: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想城市开始,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的巴洛克城市,城市景观相继成为君主专制、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暴发户的工具。特别是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开始,以城市中心地带的几何设计和唯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席卷全美,留下了许多沉痛的教训。所幸这种思潮及时得到批评和抵制,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潮所替代。然而,城市美化运动阴魂不散,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继续泛滥于世界各地。二十世纪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城市“化妆”运动重蹈历史覆辙,在许多方面都与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B]城市景观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它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便有什么样的城市景观[/B]。以神权为价值取向,便有了欧洲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景观;以君主和帝王的权力为价值取向,就有了中国帝王之都和欧洲巴洛克的城市景观,于是热衷于纪念性轴线和展示性广场;以金钱为价值取向,则有了堆金砌玉的琉璃瓦、汉白玉和罗马柱廊;以庄稼为价值趋向的农业时代,人们自然会厌弃乡野花草而专好奇花异卉,于是有了铺张的模文花坛和雕琢的园林绿地;以机器和工业为美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用水泥和钢铁改造一切自然的过程和形态,相信机器的高效和快捷,最终使城市变成钢筋水泥的从林、管道组成的机器。我们的城市“化妆”运动就是暴发户意识与小农意识的综合反映。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我们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高涨的状态;而现在,[B]处于城建狂热状态的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是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从过去西方国家的教训中获得智慧的时候了[/B]。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坏事中您看到了哪些好的方面吗? [color=#006400][B]俞孔坚[/B][/color]:每一场灾难都会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是人类变得更聪明,对自己的认识更成熟,使人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尊重人,尊重自然。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应急设施是薄弱、落后的,我们追求的封闭的、中央空调的摩天大厦是不健康的,缺乏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是危机四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和设计我们的居住环境。 许多现代欧洲城市的现状已经证明了:现代生活方式不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无缘的,哪怕是在那些最现代化的城市中,人们仍然可以在非常绿色与生态的环境中过着健康而舒适的生活。现在我们应该能够以一种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平实的态度来为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建设一种健康、安全、和谐、优美、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观。 从细微处来说,很多人培养起多少年都不具备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了。长期不上班上学当然是不可能也不好的,但是暂时摆脱了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健康和正常起来:健身的人多了;远离了游戏厅和网吧这些光线昏暗,空气污浊的场所,孩子们开始玩一些二三千年前的游戏,例如跳皮筋、跳绳、丢沙包、扔飞盘,简单而有趣。过去院子里很少有孩子们追跑嬉闹,而现在一整天都可以听到他们快乐的声音,充满活力。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11463522.jpg[/img][/center]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从这次防SARS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人都重新回到家庭,再不去各种娱乐场所,过所谓的都市夜生活,很多主妇也开始为一家人的晚饭及周末的一日三餐忙碌操持着,这已经是很多年没有看到的生活场景了,您分析这是SARS时代的暂时现象呢,还是后 SARS时代的长期趋势呢?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SARS的爆发它的社会意义丝毫不亚于它的医学意义。在SARS流行期间,人的身体有高度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每个个体都被想象成一个爆点,由于个人的不谨慎,就可能为家庭、单位乃至社区带来危险。人与人的信任感迅速降低,被扭曲了,甚至被摧毁了,多好的朋友也不能保证不被传染。这时候家人的关系倒很紧密,因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核心家庭前所未有的紧密,稳固的、传统的社区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核心的动力呢?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B]二十年来,中国人确立的新的价值观是力争上游,通过个人努力就能成功[/B],如果不成功一定是你这个人不行。个人变得很强大,什么都靠个人。但[B]这次,这套价值观变得十分脆弱,追求成功者受到的攻击最多,因为这些人流动性最大,所以他们遭受感染的概率最高[/B]。 现在这种流动的速度被迫放缓,人们情愿不情愿都要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是,这种时候你觉得你不能向全社会求助,因为风险就存在于公共环境里;你也不能向组织求助,因为组织中也存在着若干不安定因素,你只能向家庭求助,向社区求助,希望在这个小环境里求自保。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没错。而且过去二十年现代人价值观里的另一点也受到了充分的质疑。 [B]过去二十年里我们开始和陌生人做生意,而且善于社交是优点[/B],人们不断创造机会,让陌生人互相认识。但二十年来在陌生人面前建立的安全感[B]在这一次被摧毁了,善于社交、社交面大不仅不是优点,反而是很危险的[/B]。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过去随着旧房拆迁,街坊邻里都消失了,人们开始跨地区找工作、求学、结婚。于是我们生活在陌生人的社会里,人只能相信陌生人社会的安全性,否则人好像无法生存下去。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是这样的,而且我们会和远在纽约的人通电话却常常不知道邻居姓什么。人们不断冲破各种横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国家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的。好像你能冲破的界限越多,你就越成功。但现在人们开始在人与人,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设定界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次是被彻底落实了。在外的生活瓦解了,你也别谈全球化了,你现在去哪儿出差,都会受到国家设置的界限,人家先把你隔离14天。于是社区的力量前所未有地变得重要起来,大家发现像军队大院这种管理方式的社区最安全。人们原来不参与小区物业管理,现在人们的意识也加强了,开始向物业提要求,一切有利于保证小区安全的措施都会提出来要求物业执行。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这让我想起伦敦17世纪爆发的那场瘟疫。那时候资本主义在欧洲是方兴未艾,伦敦作为当时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房地产开发是杂乱无章,甚至对环境构成了破坏。那时候伦敦也是垃圾乱丢,空气污浊不堪,伊夫林在他的《除烟谈》里说:“伦敦已经不是一个理性动物的居住地了。”终于1665年伦敦爆发了一场瘟疫,有7万人,即当时伦敦人口的1/7死于这场瘟疫。所以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公共卫生的法规是英国于1848年颁布的。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这次的SARS给中国人的提醒或者说对其他国家的人也同样有意义的是,我们需要回到生活最基本的价值上去,可能过一种保守的家庭生活是安全系数最高的。现在资本、物品、技术的流动仍然很强,但人的流动却受到了限制。 过去二十年中国人都拼命挣钱,认为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哪儿都去,认为这是有能力的象征。但这一次人们发现钱甚至解决不了最简单的问题,一个有钱人和一个农民比起来,前者感染 SARS的概率可能更高。原来你作国际旅行,你有钱就可以坐头等舱,解决困乏的问题,但现在你即使坐了头等舱,也不能拦住旁边的人打喷嚏,你也不能不让机舱里其他的人喘气。这就不能保证你绝对安全。钱有什么用?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大家重视家庭,能量都在家里释放了。你觉得后SARS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有哪些改变呢? [color=#006400][B]张颐武[/B][/color]:与SARS共舞的生活已经摸索了一段,即使疫情有所缓解,人们惊魂未定,也很难立刻回复到原来那种欲望过度膨胀的生活。而且我们也不能期望在短期内有一种没有SARS的生活。我们似手应该考虑到SARS在一种低烈度的状况下和我们共存的新的“常态” 生活。 [B]后SARS时代,对消费主义、个人成功主义是一个打击。所有导致身体群聚的交往方式会改变[/B],因为不可控的人群不了解的陌生人令人没有信任感,也没有安全感。[B]但人还需要社交,只是更多的会退到网络上、电话上[/B](我现在发现原来网络的意义到今天才显示出来)真实的酒吧会转成虚拟的酒吧,人们还可以在“酒吧”里认识朋友、聊天,但关了电脑,就结束了,很安全。[B]SOHO办公之类的工作方式、郊区化的居住和生活,超级城市周围的生活和文化设施齐全的小镇等等会兴起。全球化不会终止,但它的方向和策略会有所调整。新老价值的对话和拉锯会更复杂和微妙一些[/B]。 其实,对于像家居这样的行业,会有新的可能,因为人们把原来过夜生活,请客吃饭等消费压缩了,对家庭的关注会使他更重视居家的生活追求,在家的时间多了,自然就要将消费转向对家的环境和生活的追求,在这方面的消费会增强。如装修、艺术品、郊区的房子和厨房设施等等,会在未来有新的机会。 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的神话受到打击,高度的便利性是靠社会系统支持的,而不是靠家庭,这种社会系统很脆弱,现在人们更多地会依赖于家庭。人们会回家吃饭,半成品、配餐业会发展起来。 [color=#006400][B]时尚家居[/B][/color]:人们寄希望于纯洁的家庭生活成为自己最后的庇护所。 [center][img]http://www.landscape.cn/upload/news/20037113399561.jpg[/img][/center]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